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差值法相结合对厦门站1954~2007年逐年/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进行非均一性订正,订正值分别为0.84、0.72和0.65℃。对比分析订正前后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订正后的气温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呈快速增温趋势,倾向率依次为0.25、0.33和0.18℃/10 a,即54 a内约分别增温1.4、1.8和1.0℃;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也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中以冬季增温最显著;年、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都比最低气温快使得气温日较差以0.15℃/10 a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2.
树轮记录的历史时期阿克苏河流域沙尘天气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相关计算表明,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沙漠-绿洲-山地过渡带的阿克苏河流域英阿特河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4—7月的沙尘天气日数相关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527(α<0.0001),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阿克苏河流域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日数是可行的,并具有明显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利用吾力街力克和英阿特河标准化自回归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阿克苏气象站过去611 a的4—7月沙尘天气日数,经多方面验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在过去611 a中,阿克苏河流域沙尘天气日数以2.3 a、4.1 a、5 a、6.8 a、8.8 a、10.7 a、45.1 a、50.7 a的周期最为显著;且经历了9个偏湿期及9个偏干期,降水的增加有利于制约沙尘天气的发生,在新疆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沙尘天气有望减少;阿克苏河流域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日数在1434年前后、1721年前后、1776年前后和1865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向多突变,在1685年前后、1752年前后和1798年前后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这些突变年份中,1721年前后的由少到多突变最为显著,1752年前后的由多到少突变最为显著。17、18世纪沙尘天气较为频繁,15—17世纪,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增加,18—20世纪,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3.
基于水温垂直结构的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8-2004年8~10月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柔鱼生产数据,结合对柔鱼渔场与各水层水温的分析,以作业次数为基础建立各水层水温的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采用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对1998-2004年8~10月的HSI值与实际作业次数、产量和单船日产量(CPUE)作比较.结果表明,8~10月,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重分别占83.4%和80.9%,CPUE均2.1 t/d以上;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重分别占73.5%和69.6%,CPUE均2.3 t/d以上.2种模型比较认为,AMM模型稍优于GMM模型.同时,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水温资料对HSI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水温垂直结构的栖息地指数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中心渔场和潜在渔场.  相似文献   
114.
利用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及三屯河流域4个天山云杉采点的树轮样本,研制样条函数不同步长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分析样条函数不同步长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的影响发现:①随着样条函数步长的增加,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庙尔沟煤矿和三屯河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小渠子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曲线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小的变化形式,但在局部有差异,最佳步长分别为40 a和30 a。②随着样条函数步长的增加,处于森林上限的东南沟和小渠子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当年2-3月的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的曲线都呈现光滑的先升后平的对数曲线型,最终确定220 a、185 a分别作为东南沟和小渠子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样条函数步长。③通过分析发现最佳的样条函数步长比传统方法给定的样条函数步长和按树轮宽度序列公共区间长度的1/2的样条函数步长所含的气候信息多。  相似文献   
11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DLG要素快速更新问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图像代数方法对两期影像进行了变化检测,快速获取了DLG要素的变化位置、变化范围等信息,辅助DLG要素增量数据获取。采用空间数据匹配的方法建立了现状、历史与增量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并采用增量更新的方法对DLG要素进行了快速更新。利用该方法对太原市某城区居民地要素进行了更新试验,并应用于山西省重点城市建设用地遥感监测系统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6.
范子昂  魏文寿  陈峰  袁玉江 《中国沙漠》2012,32(4):996-1002
 利用采自腾格里沙漠东缘的贺兰山油松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通过相关普查发现,贺兰山油松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腾格里沙漠东缘当年5月至7月的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6(P<0.001)。利用贺兰山北部的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可较好地重建腾格里沙漠东缘近231 a来当年5月至7月的降水变化,交叉检验表明,降水重建结果稳定可靠。通过与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区树轮降水重建序列对比分析,发现腾格里沙漠边缘区的树轮重建降水的干湿阶段变化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并对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历史事件有良好响应。  相似文献   
117.
 经过单相关普查,选择川西高原甘孜、阿坝两州的14个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和14个气象站的1961—2005年6—7月最低气温资料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场和最低气温场。计算树轮宽度场和最低气温场的典型相关系数,发现两个场的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三特征向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重建14个地点的1787—2005年6—7月最低气温序列和川西地区平均气温序列,重建6—7月最低气温场。分析最低气温重建场发现,第一特征向量能较好地反映川西地区的冷暖变化。在近两个世纪里,川西地区最低气温场第一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在增加,而最低气温场的收敛速度在减慢。  相似文献   
118.
通过结合气象行业标准《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QX/T 90—2008)和DENDRO 2003树轮密度分析系统的多年使用经验,将树木年轮密度资料采集划分为树轮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数据获取、数据交叉定年、树轮密度年表研制5个步骤。通过对密度资料采集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讨论,希望可以为将来制订规范的树轮密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分析新疆地区现已取得的树轮水文学研究成果,选取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塔里木河流域等区域共14条河流径流量序列,对各序列的水文历史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和讨论,并对进一步开展新疆地区树轮水文学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是各流域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树木径向生长与河流径流量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2)对新疆5个区域的河流径流量重建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阿尔泰山区域重建序列间的相关性较高,天山北坡次之,天山南坡最低。阿尔泰山与天山北坡径流量重建序列间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3)14条河流径流量重建序列经31 a滑动平均处理后,结果显示同一区域内河流径流量序列丰枯变化的一致性相对较好。(4)5个区域内部径流量重建序列存在相同的极值年份,且重建序列的部分极值年份与历史记录的气候水文灾害相吻合。(5)新疆地区径流量重建序列的周期变化在高频上较为一致,均存在2~7 a的短周期,其径流量变化可能受到海陆大尺度气候振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本实验目的是揭示受力岩石中应力与电阻率的关系,以验证形变电阻率法能否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实验在一离地面深100多米、正在开采的矿坑中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用四极对称装置,干电池供电,最高电压13.5伏,最大观测均方误差为1-2%。五个测点上贴了电阻丝应变片,以测定岩石主应变的大小、方向以与视电阻率极大值进行对比。应变计的读数值最大误差不超过3-4με。实验中考虑了岩石有严重极化现象的影响。 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岩石的视电阻率和应变值的变化,总趋势相当一致,所以用形变电阻率法来测量应变是极有希望的。对1973年在四川省南坪发生的几次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的结果,得到同样的结论。 文中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