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双核结构中的中点城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淮海经济区中的徐州—连云港双核结构及其中点城市——新沂的实例分析,发现中点城市是双核结构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并在理论上加以论证;同时也论证了当双核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点城市有可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点核心城市。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点城市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2.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94,自引:4,他引:94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02,57(1):85-95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从机理上考察,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而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从形成类型看,可分为内源型和外生型2种类型的双核结构,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对于后者,还衍生出由新旧首都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双核结构现象。双核结构的形成与流域有莫大的关系,据此可建立基于流域的双核结构形成的理想图式。流域自然条件、运输结构的改变,以及运输主通道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双核结构的形成区域由流域拓展至其它一般区域。  相似文献   
33.
高速交通网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地区间联系形式,对区域空间结构的重构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为从高速公路流量视角探讨区域交通流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以江苏省为案例区,以江苏省内高速公路网络2014年的收费站点间出发地—目的地(O-D)数据为支撑,探究区域交通流动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江苏省内部交通流动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核心节点(收费站、县域节点)主要位于江苏省南部,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核心节点为中心的放射性结构。② 流量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特征,空间间隔尺度越大,距离衰减规律特征越明显,且衰减规律符合幂律分布。③ 常住人口、经济发展、公路里程可有效解释县域流量分布,经济发展对各县域交通流量的影响在江苏北部地区表现的更为强烈,人口对江苏南部地区交通流量影响具有局部优势,公路里程对苏南地区存在较弱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4.
探讨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空间演变规律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内产业链与都市区的协调发展。该文基于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聚类检验测度2004—2018年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利用OLS回归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整体由零星状向多核心布局演变,珠江东岸零部件制造区段集群明显;(2)零部件制造区段形成低值区域聚类明显、集聚程度不断加强的双核心结构,整机制造区段则趋向于高值区域聚类分布;(3)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两区段空间关联性尚不明显,自2008年起产业链区段间空间关联性显著提升;(4)经济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是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引导力、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在不同时段的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35.
快速城镇化时期,探索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有利于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加快落实乡村振兴实践.本文以江苏省新沂市农村居民点为例,“自下而上”地从地理区位、村庄特征、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进行优化适宜性评价;基于一定耕作腹地范围内的空间竞合关系,对不同耕作半径下的优化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迭代修正;并“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36.
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流域下的政区等级体系在历史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为:二级演变为三级,再演变为四级.在其流域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南阳首位城市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南阳-襄阳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三国至隋唐时期)、襄阳-武汉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唐至南宋时期)、武汉首位城市的确立阶段(元代以后).由于受地形因素、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汉水流域城镇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由较均衡至不均衡再到较为均衡的过程.汉水流域的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汉水及其支流两旁.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双核结构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7.
陆玉麒  林康  张莉 《地理学报》2007,62(4):351-363
市域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是新时期我国从空间管治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这一工作一方面是我国既有区划工作的延续,另一方面又隐含着重大的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需 求,即需要由原来的基于均质区域背景的区划论升格为基于均质区域与功能区域并重的新的区划论。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适合于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信息系统(SPIS),以解决不同类型因子的空间赋值以及分值迭加问题,尤其是侧重解决不同等级、不同形态的服务设施, 基于路网结构的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半径的空间扩散的技术实现问题,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指标判别法和指标迭加法,并以仪征为例进行了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有效尝试。由于以自己开发的专用软件为定量分析工具,故整个区划过程公开透明,提供了从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系统处理、多方案比较的动态分析过程,从而为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有深度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论角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38.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250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山地人口、山地聚落、山地民族等方面.今后对山地人文带的研究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新技术、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研究方向也应作适当调整,山地聚落类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山地文化在垂直方向上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9.
基于流强度的中国城市对外服务能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改良Theil系数和K-means时空聚类法对2004~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286个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城市流强度值的绝对量均有明显上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非均衡现象,并与城市经济实力有较高的相关性。2省内差异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差异贡献率在58%~72%,是其空间尺度差异的主要来源。3时空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等级性规律,且空间等级性特征随阶段演进更趋明显。4对外服务能力的强弱和集聚强化趋势与城市流强度基数值大小和增速快慢有着紧密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础乘数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配置下的非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40.
长三角工业化转型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工业化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借助于地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变异函数,对长三角135个县域单元工业化转型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扩容"后的长三角工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以上海为龙头,沿沪宁、沪杭两个方向扩展,在苏中北和浙西南地带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向外扩散的特征;中心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空间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