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0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9篇 |
大气科学 | 250篇 |
地球物理 | 229篇 |
地质学 | 975篇 |
海洋学 | 263篇 |
天文学 | 43篇 |
综合类 | 127篇 |
自然地理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6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本文描述的新属镇安珊瑚(Zhenganophyllum),系我们在1963年于陕西镇安西口一带测制晚二迭世地层剖面时采得。镇安西口地区的上二迭统自下而上可以分为西口组、熨斗滩组和龙洞川组三部分。镇安珊瑚计有三个种,即:Zhenganophyllum simplex,Zhenganophyllum stercoseptatum,Zhenganophyllum curvatum,它们分别产于前二个岩组内。 相似文献
192.
在地矿部门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地勘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经过十几年来地矿部门产业经济调整的艰难探索,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关于地勘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索。本文主要是从产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3.
194.
GPS是现代高科技,它采用微型接收机,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并取得测量点的3维座标。这种新技术在数字化地质、提高找矿效果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侧重介绍了ASHTECH GPS接收机在区域重力调查中,怎样建立基准站与流动观测站、数据的传输与预处理和测量点3维座标的换算,以及应用数据自动生成布格异常等值线图。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完全可以满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6.
197.
基于POST观测计划中获得的海洋性层积云顶边界层内高频气象资料和云微物理资料,在选取解耦个例基础上研究解耦边界层湍流和云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过渡层的大气静力稳定度较强,抑制向上浮力做功,使得湍流动能迅速消耗殆尽,实现边界层解耦。湍流动能最大值出现在云内,主要与云顶降温、大云滴下落沉降拖曳带来的下沉气流增强及云底之上附近凝结增长潜热释放产生向上浮力作用有关。近地面层的浮力项和切变项对湍流动能都起到增强作用,并以切变项的贡献更为显著,云内的湍流动能是以浮力项贡献为主。过渡层附近存在向下的热通量,抑制了热量向上输送和向上浮力项的增强,促进解耦发生。云内存在向上感热通量,其最大值及其出现高度主要与云顶冷却和云中下部的凝结潜热加热有关。云顶之上湿层促进了潜热通量的向下输送,增强了云内水汽含量,为解耦边界层云的发展起到正反馈作用。云顶浮力倒转引起的云中湍流混合呈现非均匀性,并进一步导致绝热或超绝热液滴出现,促进凝结和碰并增长的增强,同时云顶之上湿层进一步对云中的微物理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底因夹卷混合表现为均匀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8.
金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2,(1)
人们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大海。然而,在汪品先教授的实验室里,从占一滴水几十分之一的小虫壳子,可以看到千百万年前的古海洋——这就是上海同济大学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实验室。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和他的研究集体,把有孔虫等微体化石作为观察对象,在那里分析海洋的古环境。 汪品先自1960年在莫斯科大学毕业归国后,长期从事海洋地质和微体古生物的科研和教学,从辽河口到海南岛,他和兄弟单位合作对我国广大海区的微体化石分布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9.
200.
龙江盆地光华组层型剖面出露完整,沉积连续,含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是大兴安岭中段研究热河生物群起源、演化及辐射的重点剖面之一。本文对光华组层型剖面进行了重新精细测制,认为光华组整合于龙江组安山质角砾熔结凝灰岩之上,被甘河组玄武岩局部不整合覆盖,自下而上可识别出下、中、上3个岩性段;对该组所产动植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和鉴定,丰富了大兴安岭中段热河生物群的生物类别,并依据新采集化石和前人资料,尝试建立了叶肢介、介形虫、植物化石、昆虫等组合,探讨了各生物组合特征。根据对光华组剖面中段顶底岩层进行了LA-ICP-MS U-Pb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龙江盆地热河生物生存的时代为125.4±1.4Ma至120.1±1.1Ma,大致跨越500万年,反映龙江盆地热河生物群繁盛于从阿普特期早期至阿普特期中期。结合古生物特点和笔者前期研究成果,认为龙江盆地热河生物群生存的古环境可能是间歇性或季节性的湖泊;古气候应处于温暖湿润的季节性变化的暖温带,并伴有短暂的半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