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395篇
地质学   1046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LDAS格点温度实况、中央气象台SCMOC格点温度预报以及山西省站点观测温度,采用非独立性检验综合评估CLDAS在山西区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训练期订正方案,基于格点实况开展SCMOC温度预报场的客观订正。结果表明:(1)复杂地形对山西CLDAS格点温度实况的精度有一定影响,但最高气温的分析精度优于最低气温,表明地形对最低气温的偏差影响更显著,高海拔地区CLDAS最低气温一般对应为负偏差,低海拔地区一般对应为正偏差。(2)CLDAS格点温度实况的偏差空间分布具有时间延续性,进行简单的系统偏差订正后,最高、最低气温格点实况的精度分别提升1.1%、9.7%,与站点观测更为吻合。(3)基于改进后的CLDAS格点温度实况,采用滑动偏差订正方案,显著改善了山西省SCMOC温度预报的准确率。2019年,滑动偏差订正后的24 h时效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较SCMOC温度预报分别提升2.7%、4.7%,订正后的短期温度预报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92.
地图制图综合过程中,线状要素经过一系列的选取、化简等处理后,经常会生成少量尖锐的凸角。针对已有的算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多对曲线上全部的节点进行整体光滑处理,在很多不必要光滑的地方增加了大量的冗余节点,且效率不高的问题,该文基于线性迭代法提出了一种曲线局部尖锐凸角的光滑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角度阈值的尖锐凸角判断原则,然后据此设计了具有可控性的尖锐凸角自动识别处理方法,以探索最佳的角度阈值实现曲线光滑处理,最后以广州某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水系数据为例对该文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角度阈值在[150°,160°]范围内时,该文方法不仅消除了曲线局部尖锐的凸角,而且有较好的光滑效果和较高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93.
利用1961—2016年洛阳9个县(市)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雾、霾日数及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洛阳地区雾和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其产生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近56a来洛阳市平均年雾日数在20世纪80和90年代较多,21世纪初开始逐渐减少,但在2015—2016年明显增加;平均年霾日数以2013—2016年最多;雾和霾日数在冬季最多,夏季最少。2000—2016年洛阳市雾日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霾日数则在西部多、东部少,全区霾日数较1981—2010年明显增加。对雾、霾日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相对湿度越大雾出现的频率越高、能见度越低,浓雾发生时相对湿度一般都在90%以上;中度和重度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主要集中在50%~79%。雾发生时气温主要在-4.0~4.0℃之间,中度和重度霾发生时,气温分别集中在0~15.0℃和0~8.0℃,轻微和轻度霾发生时气温分布范围较大,以0~10.0℃较为集中。雾和霾出现时风速大部分在3.0m·s^-1及以下,并且主要是来自东北、东东北风向区域。  相似文献   
94.
利用诊断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16年9月13—16日"莫兰蒂"台风在登陆福建南部北上后给浙江沿海地区带来的局地大暴雨天气,发现这次局地大暴雨发生在台风移动路径右侧,对流层低层强盛的东南气流促进了台风登陆减弱后其东北侧外螺旋雨带局地发展,导致这一区域对流发展旺盛,在浙江引发大暴雨天气。控制试验表明"莫兰蒂"东侧显著的东南到偏南气流导致外螺旋雨带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在"莫兰蒂"东北侧存在小尺度的对流耦合系统,小尺度雨带在涡度场和垂直运动场上正、负涡度中心和上升、下降运动交替分布的中小尺度波列结构明显,强降水就发生在此处。台风东侧显著的东南到偏南气流与"莫兰蒂"东南侧的"马勒卡"台风以及10~20 d的带通滤波场上台湾岛附近的气旋性涡旋密切相关。敏感性试验表明"马勒卡"台风和准双周振荡都对"莫兰蒂"路径有很重要的西北行引导作用,进而影响东南气流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95.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噪声难以有效去除等问题,构建了一种联合变分模态分解和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的方法用以去除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噪声。将GNSS坐标时间序列分解为k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并根据样本熵选择出有效的模态分量,分别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处理,最后将信号进行合成。以BJFS等12个具有较长时间序列且数据完整性较好的GNSS站点坐标数据为例,对坐标时间序列进行降噪。将该方法与传统的分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E、N、U方向上,相比于单一变分模态分解,速度不确定度改正率分别提高了11.03%、4.60%、7.39%,相比于经验模态分解分别提高了31.70%、27.70%、24.42%。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去除信号中的噪声,且优于传统分解方法,可提高信号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
在白银厂铜矿深部及外围地区开展地质找矿任务十分紧迫。磁法在辅助金属矿深部找矿方面效果良好,研究该区磁异常特征可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通过梳理白银厂及其外围1∶50 000地面高精度磁法和航磁实测资料,阐明了该区的岩(矿)石磁性、磁场分布和局部磁异常等特征。利用多种位场转换处理法结合多点实测校正的方法,综合分析磁异常与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蚀变等成矿条件之间的联系,圈定局部磁异常20个,解译断裂构造18条、隐伏—半隐伏岩体6个,并对圈定的局部磁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银厂铜矿深部及外围地区成矿潜力较好,综合区域成矿规律和地质成矿背景,归纳地球物理找矿信息,进一步优选出找矿远景区7处。研究找矿远景区的特征,指明找矿方向,分析成矿潜力,以期为后续资源勘查提供磁异常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
沙尘气溶胶对西北地区植被遥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张杰  郭铌  郝志毅 《高原气象》2006,25(1):116-122
选取扬沙—浮尘天气发生中、后的对地观测卫星EOS-MODIS数据,利用6S辐射传输模式对该卫星资料进行大气订正,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沙尘多发区的西北地区植被指数(VI)遥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晴空天气得到的反射率相比,沙尘使红光通道反射率ρ1、近红外通道反射率ρ2和蓝光通道反射率ρ3均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最大值为0.246。抗大气植被指数ARVI也有所降低,降低最大值为0.231。应用晴空天气条件下的资料,建立了西北干旱区ARVI与NDVI之间的线性关系,并证明了在沙尘天气条件下,利用ARVI计算NDVI的方法,所得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
台风菲特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特"台风暴雨具有阶段性特征,包括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倒槽和内螺旋雨带降水、台风外部螺旋雨带降水、台风残留低压环流与冷空气相互作用降水4个阶段。利用地面观测、气象雷达观测、NCEP分析资料,对"菲特"台风暴雨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引导台风东移的高压东西部具有不同热力属性,东部暖性深厚、西部冷性浅薄。浅薄冷高压阻挡登陆台风继续西移,延长台风倒槽和外围螺旋雨带的降水时间。"丹娜丝"台风的靠近,有利于东南风水汽输送的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在黄海上空逼近东移高空槽形成稳定的高空急流。文章提出与传统垂直风切变大、高空急流强的冷空气阻挡型不同的侵入型冷空气和台风相互作用形势。侵入型冷空气从低层入侵,影响台风残留低压的外围环流。在低压外围环流的北部形成较强的东北风,并与海上的东风对峙辐合形成海岸锋。冷空气侵入型的空间不对称特征明显:对流有效位能东高西低,垂直风切变西北高东南低。残留低压的中层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沿海地区的东南风持续的时间更长。中层高位涡区与地面海岸锋的互应,为变性的台风残留低压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
利用降水现象仪、双偏振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郑州“7·20”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此次过程受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为复杂多变的降水微物理特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地面雨滴谱分布随时间存在明显变化,雨滴谱参数分布较广,覆盖了从大陆性对流降水至海洋性对流降水的分布区域。20日16—17时最强降水时段,小粒子数密度显著高于东亚地区普通对流性降水的统计结果和华南地区夏季平均值,且存在大量大粒子,保证了极高的降水效率。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垂直结构反演结果显示,对流系统质心低,具有典型的暖云特征;0 ℃层以上冰相过程相对活跃,0 ℃层以下强烈的暖雨过程,大量的冰相粒子落下并融化和低层高效率的雨滴碰并增长过程,导致各尺度高浓度雨滴的生成,最终形成地面的极端强降水。  相似文献   
100.
“古国时代”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是古国时代重要的都邑性聚落.其规模宏大,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在早期中国占据着重要地位,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河洛古国”.“河洛古国”的兴衰演化对于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衰落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环境考古研究过程中,在遗址内发现并识别出多处古地震相关遗迹和同震变形,包括地震液化、边坡崩塌和地裂缝,以及地震造成的大量房屋倒塌和墙体歪斜.炭屑定年揭示地震年龄约5.0cal ka BP.结合地震液化分布最远距离经验公式,初步推测地震的最小震级为Ms5.9~6.0.这次破坏性地震深刻影响了双槐树遗址早期文化的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河洛古国”史前都邑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