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董建军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06,27(Z1):95-98
应力路径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饱和土而言,控制吸力条件下的非饱和土三轴压缩状态的应力路径研究更加复杂。随着非饱和土本构理论的不断发展,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用来近似地描述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因而,运用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控制吸力条件下的3种非饱和土三轴压缩应力路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理论研究手段。采用Barcelona模型能够对此类试验进行较好的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吸力条件的三轴压缩状态下应力路径对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2.
熊保林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06,27(Z1):175-178
无黏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来模拟,该模型强调应力增量的大小和方向不仅与当前应力状态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当前应变增量的大小和方向。为分析其与传统弹塑性理论的不同之处,对Gudehus-Bauer理论的线性项和非线性项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初始孔隙比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不用把应变分为弹性和塑性部分就能考虑不可逆变形,并能体现密砂的剪胀特性和应变软化特性以及松砂的剪缩特性和应变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3.
叶加仁  邵荣 《地球科学》2000,25(2):127-131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实测地层压力和地震资料, 分析了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地下流体压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 本区泥岩压实类型可划分为正常压实-常压型、单段欠压实-弱超压型和双段欠压实-强超压型三大类; (2) 油层压力梯度接近于1, 多属正常压力系统; (3)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平、剖面压力场特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4) 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个部分组成, 断裂系统、不整合面和相互连通的孔隙系统及底辟构造组成了凹陷内流体纵、横向输导的复杂网络系统; (5) 规模较大断层两侧的剩余压力和压力系数具较明显的差异性, 断层对压力的形成、演化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6) 欠压实与烃类生成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4.
古气候是影响陆相层序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周期性变化是源于天文旋回的驱动力(即米兰柯维奇假说)。米兰柯维奇天文旋回包括偏心率旋回、倾斜率旋回和岁差旋回,这几个轨道参数所驱动的古气候变迁,分别形成了周期为10万年(或40万年)、4万年及2万年的高频层序,即小层序组、小层序及小层单元,研究结果表明,泌阳断陷湖盆的高频层序是由地球轨道旋回所驱动的古气候周期性变迁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5.
三轴试验土样的端部影响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助贫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03,24(3):363-367
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受到三轴试样变形测量手段的限制,无法定量研究三轴试样的端部约束对试样受力变形及其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直接量测试样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把它们与传统测量方法得到的变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定量分析端部约束与端部接触对三轴试验土样的影响。同时笔者建议采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直接测量三轴试样中间部分的土样变形,以此避开试样端部的影响,使试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36.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共识别出遗迹化石14属,根据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和分异度、扰动程度、生物潜穴之间的共生关系等,可划分出5种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上部沉积环境中,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中部沉积环境中,Planolite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下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上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下部沉积环境中;(2)根据遗迹组构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环境为滨-浅海,三亚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由滨岸向浅海过渡,而三亚组二段的沉积环境为浅海;(3)综合岩相、生物化石、遗迹组构、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北部新...  相似文献   
137.
138.
模型按1:10比例尺设计,在u=7.0 m·s-1u=10.0 m·s-1u=15.0 m·s-1实验风速下,先在纯气流作用下测定流场结构,然后在风沙流作用下测定蚀积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紧密型、疏透型和通风型3种不同结构的复膜沙袋阻沙体前近处分布有拐角阻滞绕流区、阻沙体顶下方抬升加速区、阻沙体后回流区、阻沙体后贴地层低速回流区等流场特征结构,紧密型、疏透型两种类型复膜沙袋阻沙体防风阻沙效果显著;2.5 m×2.5 m、5 m×5 m和10 m×10 m的高立式芦苇方格前沿流速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于迎风第一格上空,而后逐渐阻滞减速,至15~20 m处趋于稳定,区内积沙均匀。复膜沙袋阻沙体与原状芦苇高立式方格沙障适宜于流动性沙漠地区各种设施的沙害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139.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土壤中十溴联苯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优化分析仪器的条件设置,建立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十溴联苯醚(BDE 209)的仪器分析方法。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措施,建立了使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测试土壤中十溴联苯醚的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仪器检出限为9.75pg,方法检出限3.25ng/g,方法的精密度为5.56%,平均回收率为86.8%。比较了加速溶剂萃取、微波萃取、超声萃取、索氏抽提等方法的萃取回收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方法的萃取回收率在97.7%~108%,都可以作为分析检测土壤中BDE 209的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动态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0口水动态及油井动态观测井1973年至1978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唐山7.8级地震前后水动态和油井动态异常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次地震前后水动态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异常首先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然后异常区向外围区扩展,并呈现多点集中的特点。在中短期阶段异常明显向震中区收缩、迁移。在临震阶段在震中区附近形成高异常集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