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深化改革 积极探索 大力实施净采矿权出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净采矿权出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采矿权出让",是指登记管理机关以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向采矿权申请人授予采矿权的行为,即国家出让采矿权的行为。"净采矿权",是指审批手续完备、资源储量清晰,无附带其他资产;矿山建设、开发时需征(占)用  相似文献   
592.
蔡士雪  岳林蔚  尹超  邱中航 《遥感学报》2022,(11):2268-2281
随着现代遥感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多个版本的公开高程数据集。然而,在林区,由于植被对电磁波的遮挡或吸收作用,遥感手段探测得到的高程不能反映真实的地表信息,存在系统偏差的影响。为了分析多源DEM产品在林区高程偏差的特性,本文选取了美国马里兰州和索诺马县为研究区域,对比不同地形、不同林区类型条件下雷达DEM产品SRTM1、TanDEM-X 90和光学DEM产品AW3D 30与裸地参考高程3DEP的差值,得到3类高程产品的林区穿透率,并结合林区类型、植被冠层高度、冠层覆盖度和坡度等辅助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SRTM1、TanDEM-X 90和AW3D 30中,C波段雷达探测数据SRTM1的整体林区穿透率最大,尤其是在马里兰州常绿针叶林,其整体穿透率可达0.771;而基于X波段雷达观测的TanDEM-X 90和光学数据AW3D 30的林区穿透率相当。3类高程产品在针叶林中的林区穿透率大于在阔叶林中的林区穿透率,且林区穿透率均随着冠层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弱,其中TanDEM-X 90和AW3D 30的林区穿透率减弱幅度较大。除探测波长影响外,主要原因是TanDEM-X 90和AW3D ...  相似文献   
593.
为了更好地评价浙江省的气候宜居性,采用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起伏地形下的人体舒适度指数作为气候舒适度评价的指标,选取高温、连阴雨和台风这3个灾害进行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并将舒适度评价和灾害风险评价的结果叠加,最终得到气候宜居性分布结果。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气候宜居性适宜区,全省气候宜居性以较高等级为主,特别是春季和秋季气象灾害少,气候尤为舒适。省内气候宜居性处于较高和高等级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偏西的平原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宜居性尚可但须注意防范气象灾害的发生。气候宜居性适宜区整体上由西南部向东北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594.
孙艳  曾燕  邱新法  徐金勤 《气象科学》2023,43(1):110-117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1960—2019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以及2015年1 km格网的GDP和人口数据,借助区域降水事件提取方法共识别出2109次区域降水事件,并利用不同分布函数确定不同重现期下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的阈值,进一步采用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危险性与脆弱性综合评价长三角地区区域降水风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降水强度,GEV函数拟合效果最优;对于降水日数,EXP函数和POISS函数拟合效果最好;(2)长三角不同重现期下区域降水的危险性均从中部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3)长三角脆弱性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4)不同重现期下长三角区域降水风险均是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降低,其中各大中心城市始终是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595.
利用1971-1996年的地面气象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逐次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确定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以4月为最多。根据沙尘暴的起源,可将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类。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北路和西路两条。外源型沙尘暴的入侵地点集中在:1)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西部的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2)哈密市以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中蒙边境。内源型沙尘暴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腾格里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