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层湍流热通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2007年8月3日至10月31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取得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比较了涡动相关法、波文比法和空气动力学法计算得到的湍流热通量,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能量平衡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波文比法、空气动力学和涡动相关法计算得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湍流热通量日变化特征是一致的,整个观测期间,空气动力学方法和波文比法计算得出的湍流通量大于涡动相关法。它们的顺序分别为,波文比法计算得出的湍流热通量最大,空气动力学方法次之,涡动相关法最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能量平衡各分量基本上以12:00时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净辐射、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净辐射日最高值324 W·m-2出现在当地时间11:30,最小值-85 W·m-2出现在当地时间18:30;土壤热通量在12:00左右达到日最高值143 W·m-2,而20:00时出现最小值-69 W·m-2;感热通量在13:30时左右达到最高值178 W·m-2,19:00时左右出现最小值-7 W·m-2;相对于上述3个能量平衡分量,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不太明显。每日12:30左右出现潜热通量的最大值43 W·m-2,06:00时出现日最低值-1 W·m-2。  相似文献   
42.
东胜煤系砂岩型高岭土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东胜含煤地层成煤期沉积环境、古介质等的分析,并用有机吸附实验对高岭石与有机质的吸附关系进行了实验,探讨了东胜砂岩型高岭土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在河流环境中的富集成矿与水介质中大量有机质的存在有关,植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pH值>5.5和适量的多价阳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介质水中的腐殖质可通过多价阳离子与高岭石和石英相互牢固吸附,形成高岭石-有机质-石英复合体,从而使高岭石能够与石英一起搬运、沉积;某些具有一定疏水性的有机质与矿物的吸附,改变了矿物颗粒表面的亲水性,促进了高岭石的沉积富集。   相似文献   
43.
冬季北京城市近地层的气象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2001年1~3月北京大气边界层和大气化学综合试验期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铁塔上所获得的8~320 m 15层风、温度和湿度梯度资料,对冬季北京城市边界层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北京城市边界层中,平均而言地表粗糙度为1.34、零平均位移约为20 m;温度基本上随高度呈线性变化;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并不总遵循对数关系,尤其是在午前和夜间,风速与高度之间对数关系的不显著率可达30%~40%.不能简单套用在Monin-Obuhov相似理论中由Businger-Dve风廓线层结订正获得的近地面层动量、热量和水汽湍流输送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4.
不同下垫面的粗糙度和中性曳力系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海域近海经层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和黑河实验(HEIFE)1990年8月1~24日的微气象站及1998年6月GAME/Tibet的观测资料,利用Brutsaert的假定和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推广和延伸,分别分析和计算了该海域近海层光滑海面粗糙海面上空气动力粗糙度(z0)、标量粗糙度(zr,zq)、中性曳力系数(CDN)、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CHN、  相似文献   
45.
2006年超级台风“桑美”强度与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非静力数值模式WRF模式对2006年超级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评估了Makin的粗糙度长度公式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参数后,使得模拟的台风强度变化与实况最佳路径资料的强度变化更一致,对超级台风Saomei强度预报有改进;但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不大.通过QuikSCAT、雷达和TRMM非常规资料的验证,进一步表明模拟的台风Saomei的结构与实况很接近,可以再现台风内核区域的部分"双眼墙"和"Annular"结构.其次,通过对台风Saomei边界层过程模拟的改进,表明在平均风速大于40 m/s时边界层各物理量明显改善,使得模式最大强度比传统的简单外推插值方案有显著改进,特别是在台风最强阶段,当台风Saomei眼墙区域的海表面拖曳系数C_d的相对变小,使得其眼墙区域的平均切向风速、径向风速、垂直风速、温度距平、涡旋动能和绝对角动量等物理量均有增强.表明台风Saomei眼墙氏域(20-40 km)各物理量的贡献对其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模式海温和大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台风Saomei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可能影响,讨论了台风Saomei在其增强和消弱阶段中,大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其强度变化的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6.
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在泥岩和泥晶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大部分因为发育规模小(镜下尺度),在岩心观察中很容易被忽略掉。本文以沧东凹陷G108-8井孔店组二段(孔二段)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集的镜下观察和精细岩心描述,识别出同沉积微断裂、液化岩脉、微褶皱变形、微重荷变形和杂乱变形等多种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总体表现为规模小、垂向无明显重力流砂体伴生、原地成因、沉积纹层发育等特点。从应力调节方式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划分为上覆应力卸载、侧向应力挤压和层内应力释放等3种类型,不同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对不同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可以恢复古沉积环境变化、预测重力流方位,对深水细粒沉积岩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8.
采用延绳式、浮筏式、立桩式在外海深水区进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 artensii (Dunker)]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 11 个月的养殖,其成活率分别为延绳式 56.3% ,浮筏式 32.8% ,立桩式20.8% ,而同期在港湾浅水区养殖时,其成活率分别为浮筏式 28.8% ,立桩式 18.5% 。而且外海深水区养殖马氏珠母贝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强,病害少,附着物少。此外,外海深水区延绳式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强,是开发利用外海深水区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49.
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含油下限制约储层的含油丰度及可采程度。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2D核磁共振及抽提前后的高压压汞对比实验,定性定量表征页岩油的赋存特征,厘定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孔隙和喉道的含油下限。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重质组分含量较高且主要附着在孔壁上,轻质组分主要赋存于孔隙内部;随孔径尺寸变小,重质组分含量逐渐增多;非新鲜岩心样品由于弹性释放排油和挥发散逸作用,残留原油多为重质组分,在2D核磁谱上主要分布在T2>0.5 ms、T1/T2=3~100的区域,以小—中孔为主;微孔内多为吸附态水,主要分布在T2<0.2 ms、T1/T2=1~10的区域;基于常压自发渗吸和加压饱和原油实验恢复饱和状态下流体的分布特征,揭示“大孔多可动、中孔多束缚、小孔多吸附”的原油赋存特征,2D核磁显示含油下限在T2=0.2~0.5 ms,对应喉道半径约为15 nm,且含油的孔隙半径下限并不固定,受岩性和物性双重控制,分布范围为24~...  相似文献   
50.
利用南极大陆沿岸中山站2008-2013年的地面臭氧连续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对地面臭氧损耗事件(ODE)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南极中山站常发生臭氧损耗事件。在该事件发生期间,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突变过程,包括气温明显下降,风向由偏东风转变为偏北风,风速随之下降。来自海冰区的偏北风增多,风速很小,使臭氧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地面臭氧损耗事件主要与南极沿岸海冰区的活性溴(BrO)浓度有关。春季南极大陆沿岸海冰冻融过程中形成的冰间水道和冰间湖,在低温的作用下会再次冻结,形成薄冰和霜花。卫星资料能够观测到薄冰区释放的活化海盐溴高浓度区,活性溴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面臭氧损耗事件。臭氧损耗现象是在未受到人为影响的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与中高纬度地区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消耗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