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8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篇 |
大气科学 | 80篇 |
地球物理 | 72篇 |
地质学 | 336篇 |
海洋学 | 78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62篇 |
自然地理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新郑矿区以平均每年0.0813×108m3的涌水量向地表排放热水,造成的地热资源损失和污染环境的现实,在分析地温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热储资源量公式、卡明斯基公式和弹性储存量公式,分别计算了矿山开采前和开采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量,并对当前矿区地热潜能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煤层底板加固技术,保持岩溶裂隙水一定的水位、减少地下水排放和利用识别模型,选择适宜区段作为地热资源开采区,以调减矿山日常的排水量,尽可能维持渗流场基本不变,进而提高热储的潜能,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与利用地热资源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传统剩余推力方法的基本假设仅适用于理想塑性材料或应变硬化材料,对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坡体其适用性受到限制。基于土体的应变软化性质,探讨了其剪应变和抗剪能力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条块底部的应变协调方程,对滑坡条块推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应变软化特性的滑坡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新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改进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滑坡当前稳定性系数介于分别取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所获的结果之间;所得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值相较残余强度算得的值小,较峰值强度算得的值大,介于两者之间;能考虑土体应变软化特性的设计推力计算是依据滑坡当前状态进行,既能够起到及时遏制滑坡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又比较符合坡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东海内陆架陆源物质矿物组成对粒度和地球化学成分的制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柱状沉积物陆源矿物、粒度及地球化学成分分析, 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该孔柱状沉积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以及长石.石英和长石含量控制着平均粒径的大小.矿物含量与化学成分含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体现了矿物对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沉积物中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差别造成了沉积物粒度的差异, 矿物间化学组分的不同是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其往往通过粒度组成间接地表现出来, 这就造成了“元素的粒度控制”表面现象, 实质上是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对粒度和地球化学成分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峰峰矿区九龙矿的隐伏突水陷落柱发育于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地层,发育高度至石炭系大青灰岩、伏青灰岩。由于其发育范围小,又隐伏于可采煤层以下。一般勘探手段很难给予精确解释,导致矿井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灾害。通过对矿区隐伏突水陷落柱的治理工作实践,介绍了其探查及治理过程:按照”探治结合”的治理原则,首先采取对矿区工作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然后以注浆钻孔定向钻探施工技术进行验证的方法,确定突水构造的类型和空间发育形态,进而实施注浆治理,达到堵截突水通道、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目的。本方法的成功实践,为今后华北型煤矿突水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的范例。 相似文献
38.
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过程,避免传统模型在描述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时只能片面地考虑简单物理过程的不足,在水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建立了完整的水动力-泥沙-重金属迁移数学模型。模型利用泥沙颗粒表面复杂形貌与电荷的关系来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并以此分析了水体中的重金属与泥沙颗粒表面基团间的化学成键作用,同时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条件,并结合床面冲淤,将床面泥沙分为有氧层和无氧层分别考虑重金属的沉积与再释放。模型模拟了水槽试验中重金属Ni随泥沙迁移的情况,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了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重金属随泥沙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河南省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资源状况分析,对河南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进行了符合实际的评价,指出了先期开发靶区,为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