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603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湘东南东江流域1959~2006年共48年的历史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东江流域历年雨水集中期的气候规律以及2006年雨水集中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历年的雨水集中期多出现在6月和8月;东江流域雨水集中期的出现,受台风的影响较大。2006年由于04号台风"碧利斯"的影响导致了本年的雨水集中期出现在7月中旬,其特征是降水强度强、强降水范围广、过程降雨量大,而大尺度引导气流、南海季风对"碧利斯"的西行路径及降水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
本文采用一个有限区域七层原始方程诊断模式,利用己知的多年1月平均高度场,对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水平和垂直运动场。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用此方法得到的诊断风场比地转风场更接近实际,特别是急流区。另外发现高原地区冬季的平均流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高原对气流的影响,可以把对流层分为三种不同情况,850mb以下为摩擦影响层;700—300mb为绕流影响层,400mb以上高原对气流除了绕流分支作用外,爬坡作用明显增加;可到了125mb这种机械障碍物作用己明显减少。2、高原地区的垂直运动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高原南坡的上升运动有一大降水带与之对应,最大值可达5×10~(-3)mb/秒。3、从经向垂直环流图的分析发现,紧贴高原南坡出现一个局地哈德莱环流,它与高原南部的哈德莱环流是分开的两支。它进一步证实了高原地区确实存在一个独立的季风系统。  相似文献   
53.
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中基础且重要的一个问题.熵阈值图像分割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中.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并不能获得足够有效的图像特征.为解决这个问题且进一步探究熵阈值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引入一种GLLE(Gray Level and Local Entropy)二维直方图改进熵阈值图像分割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模糊熵的方法计算所建立的二维直方图模型.通过标准实验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模糊熵的GLLE熵阈值分割方法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阈值,提高了分割精度.同时在处理不同类型图像的表现上优于往常的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4.
利用内蒙古中部25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3年3-8月所有发生降水日的24小时降水量、每天四个时次(北京时02、08、14、20时)的云量、云状和天气类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春夏季云与降水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季,中部地区各类降水云的出现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不同地区受不同降水云的影响各异.各种类型的降水均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且出现频率自西向东递增.  相似文献   
55.
柴达木北缘奥陶纪火山作用与构造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56.
海底硬岩是世界大洋钻探实现“莫霍钻”目标必然钻遇的地层。世界大洋钻探实施的航次中已多次钻遇海底硬岩,不仅采获了岩心样品,也在钻进施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搜集了近年来世界大洋钻探实施的309、312、335、360和384等有关海底硬岩钻探航次的资料,在对航次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目前海底硬岩钻探在钻头、井壁稳定以及取心工具等方面遇到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今后海底硬岩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刘东生等60多年前描述的在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的Hipparion sp., 材料较少, 但形态特殊, 此后一直未见相关报道。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又发现了类似三趾马化石的新材料。新发现的Hipparion sp. 个体小, 原尖短、圆, 次尖明显偏向舌侧, 次尖颈收缩, DP4的次尖几乎完全孤立; 原小尖褶长大复杂, 次附尖粗大、分叉, 向外伸出; 端附尖长大, 根部收缩, 内侧收缩沟内伸, 并呈复杂的褶沟。这些组合特征与包括Hipparion chiai在内的灞河组上部3种三趾马扁长的原尖截然不同, 也区别于九老坡的Hipparion plocodus(Hipparion fossatum), 而接近于大庙沟的Hipparion sp.。新材料的发现表明灞河早期的这种形态比较特殊的三趾马可能延续到了灞河晚期, 甚至更晚的时代, 同时在白鹿塬西侧蓝田汤峪河道一带有新近系地层出露。  相似文献   
58.
横田花岗斑岩位于粤东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中部。以横田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花岗斑岩多呈岩株产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10%)和基质(90%)组成,斑晶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杂乱分布,粒度为0.6~6mm,基质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长石粒度为0.02~0.25mm。获得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2±1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富集Rb、U、Nd、Hf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相似。花岗斑岩的锆石ε_(Hf)(t)值均小于0,在t-ε_(Hf)(t)和t-(~(176)Hf/~(177)Hf)_i图上,所有样品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和华南中元古代基底演化线之上,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28~1.47G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变质泥岩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59.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形成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立权  邓晋福 《中国地质》2006,33(5):1038-1043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的堆晶岩为橄榄岩 辉石岩 辉长岩组合,即为PPG型;通过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首次从辉长岩中识别出有玻安岩存在,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从岩类学方面提供依据;玄武岩具洋脊玄武岩特征,但俯冲带组分(Th等)富集;在混杂带内分布有泥盆纪岛弧型中-中酸性火山岩,整合于硅泥质岩之上。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应为SSZ型,既形成于初始俯冲,在俯冲带之上(弧前)形成新的洋壳,并逐渐向岛弧演化。  相似文献   
60.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研究》1997,20(1):132-137
本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