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借助GDS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负温下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粉砂土的动应力、动模量、动模量比和阻尼比等动力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发现,相同动应变下,冻融循环与动应力和动模量呈负相关性,而与动模量比和阻尼比呈正相关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动应力和动模量都减小,动模量比和阻尼比都增大,通过回归分析分别给出了动模量比与动应变关系曲线和阻尼比与动应变关系曲线的归一化拟合模型。冻融循环对初始动模量和最大阻尼比影响显著。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初始动模量减小,而最大阻尼比增大。分别对不同负温下冻融次数对初始动模量和最大阻尼比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冻融次数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冻融循环对粉砂土动力特性影响越明显,经历5次冻融循环后的动力参数相对稳定,建议将5次冻融循环后的动力参数作为基本参数进行动力反应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2.
镉元素在火成岩中的含量多为100×10-9级别,由于基体效应、同质异位素和离子团等的干扰,精确测定火成岩中镉含量一直存在挑战。本研究选取2个国际常用的火成岩标准(BCR-2,玄武岩;OU-3,花岗岩),通过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测定其中的镉含量,包括常规法、树脂分离法和双稀释剂法。结果显示,常规微量方法获得的2个标样的镉含量高于推荐值或报道值2~3倍,但经树脂分离后的测试值与推荐值基本一致。由于树脂分离过程可能存在镉的丢失,双稀释剂法能校正树脂分离过程中造成的镉同位素分馏,校正后的镉含量比树脂分离法获得的镉含量更高,进一步验证了树脂分离过程对镉含量的影响。相较于ICP-MS,由于MC-ICP-MS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和准确度,因此,我们推荐BCR-2和OU-3的镉含量分别为195 ng/g和260 ng/g,其中本研究获得OU-3的镉含量比推荐值低(推荐值为380ng/g),而BCR-2与多数文献报道值接近。本研究对调查火成岩样品中镉及其同位素组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的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内的基底走滑断裂带为一种新的高产油气富集带,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对基底走滑断裂的识别、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及“控储、控藏”作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的断裂构造精细解析、相干体属性和水平时间切片分析、野外露头断裂特征观测等多种资料,基于走滑构造理论,在研究区新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的分布,并建立了川东地区走滑断裂在剖面上直立断层和花状构造、平面上线性延伸和地质界线错开、空间上的“丝带效应”和“海豚效应”及主干断裂产状和力学性质“明显分段性”的识别标准。并提出了基于走滑断裂垂直位移量变化和两侧构造活动强度差异性对比分析厘定走滑方向的新方法;依据地震水平时间切片地层界线错开、走滑断裂两侧厚度差异估算走滑距离的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NW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现今整体呈现左行走滑特征,但不同时期走滑性质多变,自形成期以来至少经历了5次左行滑动与3次右行滑动,总体表现出“深部左行,浅部右行,北部活动强度大,南部活动强度小”的特点,左行走滑距累积可达到1 400~3 400 m。北东...  相似文献   
64.
应用3S技术集成为江西发展生态旅游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应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3S技术集成,对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信息提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应用3S集成技术,在江西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建设中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65.
济宁市城区地处鲁西南潜隆之济宁凹陷,在以往地热地质分区上为成热条件一般区,目前没有地热成井.通过卫星遥感热红外信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若干地热异常.结合常规地质调查、水井钻孔测温、电测深和热水样分析等异常验证,确认济宁市城区南部存在一个深埋型低温层状地热田.地热田面积大于300km2,热水温度可达50℃,热能资源量在3.95×1018J以上,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66.
海洋沉积物中蕴含着大量以甲烷(CH4)、乙烷(C2H6)和丙烷(C3H8)为主要成分的烷烃化合物,与甲烷类似,乙烷与丙烷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水合物分解和油气渗漏会释放这些烷烃化合物到海水及大气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对烷烃的氧化作用有效降低了海洋烷烃气体的排放通量。系统综述了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分布及生物转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出以下认识:(1)海水中乙烷与丙烷的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受到水文、化学及生物等环境参数的影响;(2)海洋环境中乙烷与丙烷的生物来源主要有海水中浮游植物生产释放和沉积物中厌氧微生物生成,产甲烷菌可以利用多种底物生成乙烷与丙烷;(3)乙烷和丙烷的好氧氧化主要由烷烃氧化菌完成,并且该过程中伴随一定程度的碳氢同位素分馏;(4)沉积物中乙烷与丙烷的厌氧氧化通常与硫酸盐还原耦合,目前已对参与氧化乙烷与丙烷的硫酸盐还原菌及厌氧氧化机制有了初步认识。总结和回顾了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来源、分布及微生物代谢过程,可为未来深入理解碳氢...  相似文献   
67.
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和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的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和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和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和钼粗精矿中Ag的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的云母等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川汉源县二蛮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坡发生的环境条件、发育特征和机理进行分析,选取了滑坡体特征、地质构造、高程、坡向、坡度、地震、降雨等因素作为研究分析变量,将GIS与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相结合,开发滑坡稳定性评价插件,对研究区域进行危险性区划,尽量避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减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的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程1600 m左右、坡度30°-50°地段,随着高度和坡度的增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9.
利用高空及地面天气图、宝鸡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18日和2016年6月12日关中西部陇县两次大冰雹强对流天气成因及雷达特征.分析表明,两次过程环境条件比较一致,冷涡槽后西北气流携带的冷空气形成了对流不稳定层结有利条件,地面露点锋是强对流的触发机制.2015年7月18日冰雹是由中气旋的超级单体风暴产生,20...  相似文献   
70.
海洋沉积物中蕴含着大量以甲烷(CH4)、乙烷(C2H6)和丙烷(C3H8)为主要成分的烷烃化合物,与甲烷类似,乙烷与丙烷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水合物分解和油气渗漏会释放这些烷烃化合物到海水及大气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对烷烃的氧化作用有效降低了海洋烷烃气体的排放通量。系统综述了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分布及生物转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出以下认识:(1)海水中乙烷与丙烷的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受到水文、化学及生物等环境参数的影响;(2)海洋环境中乙烷与丙烷的生物来源主要有海水中浮游植物生产释放和沉积物中厌氧微生物生成,产甲烷菌可以利用多种底物生成乙烷与丙烷;(3)乙烷和丙烷的好氧氧化主要由烷烃氧化菌完成,并且该过程中伴随一定程度的碳氢同位素分馏;(4)沉积物中乙烷与丙烷的厌氧氧化通常与硫酸盐还原耦合,目前已对参与氧化乙烷与丙烷的硫酸盐还原菌及厌氧氧化机制有了初步认识。总结和回顾了海洋环境中乙烷和丙烷的来源、分布及微生物代谢过程,可为未来深入理解碳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