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食物供给能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情  岳天祥  卢毅敏  杜正平  辛晓平 《地理学报》2010,65(10):1229-1240
从中国各类型生态系统(农田、草地、水域) 的实际的食物生产能力出发,结合进出口产品中的食物部分,得出全国实际的食物供给能力,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转化率,将各类食物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的3 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脂肪) 的产量来表示,并利用ArcGIS 进行草地和农田食物供给的空间分析。以2004 年为例,中国实际食物供给能力为:热量1.601×1015 kcal,蛋白质6.163×107 t,脂肪2.717×107 t。其中,中国内陆生态系统实际可供给热量1.454×1015 kcal,蛋白质4.996×107 t,脂肪2.074×107 t,分别达到了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潜力的32.46%、38.33 %和41.12%,内陆生态系统食物供给还有较大的增长余地。在小康水平下,中国的食物热量、蛋白质、脂肪分别可以供养人口19.12 亿,20.84 亿和11.03 亿人,按照2010 年营养目标和2020 年全面小康目标,热量和蛋白质的供给已经较为充足,而脂肪的供给有所不足,今后需要注重油脂作物的种植和生产。结果还表明:中国的食物供给能力中,农田占据了绝大部分,不过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从1998 年的84.66%,下降到2004 年的74.72%;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食物所占比例分别为4.83%~5.80%、6.02%~7.51%,波动较小;净进口食物所占比例逐年增长,1998 年仅为4.04%,2004 年增加到13.82%。通过平衡模型计算,在温饱、小康、富裕水平下,2004 年中国可以供养的人口分别为:15.34 亿,15.00 亿和14.11 亿,这表明,如果能够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置植物性食物向动物性食物转化比例,均衡营养消费结构,中国实际食物供给较为充足。  相似文献   
132.
甘肃河西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22,他引:27  
通过对1975-1997年甘肃河西沙尘暴发生日数和兰州市同期颗粒物污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70年代后期和1986年前后甘肃河西沙尘暴的多发年份正好与兰州市同期TSP的高污染浓度相对应;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春季,两者的正相关性更显著(相关系数达0.706),其年际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甘肃河西4月份是全年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的月份,使得兰州市在该月份的IP浓度也出现全年的次峰值,从而导致IP浓度的年变化成为双峰型(污染严重的12月份出现主峰值),这有别于SO2等其它几种主要污染物均呈单峰型(12月份出现峰值)的年变化特征。春季河西大风沙尘暴发生期间,兰州市的TSP浓度会明显升高,此种天气过程结束后,TSP浓度迅速降低,这表明春季河西地区大风沙尘暴天气是影响兰州市区颗粒物污染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总之,诸方面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甘肃河西沙尘暴对兰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3.
艾比湖水质现状及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艾比湖天然水体化学成分的分析,确定了水化学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湖水属高矿化度,pH偏碱,溶解氧含量低。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盐钠组Ⅱ型,水体矿化度达202.2 g/L。还采用水质综合特征模式、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湖水质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得出艾比湖以劣五类水体为主,中度富营养化的评价结论,为艾比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岩溶区域的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碳酸盐岩的出露在领土的八分之一以上。岩溶地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迅速进展。从1961年以来,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会议,岩溶研究与许多其他科学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135.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全球变化的趋势和温室气体(特别是CO2) 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和世界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大区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小麦、玉米等影响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对全球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和措施可分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两部分。  相似文献   
136.
以潍坊市主城区实景三维模型制作为例,侧重对倾斜影像实现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快速生产的流程、优势与局限、生产效率、模型精度等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技术局限,提出了模型精细化修补和三维大场景模型单体化的方法,并对不同单体化方法做出对比分析。实现了实景三维模型自动生产、模型精细化修补、单体化并挂接属性,为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对城市级三维模型建立后期应用进行了总结,对为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数据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依据南黄海海域的调查资料,探讨了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和真光层内叶绿素a积分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表层叶绿素a是否可以作为海洋中浮游植物蕴藏量的指标加以验证。验证的具体方法是分析表层叶绿素a(SC);真光层内叶绿素a积分值(IC)和初级生产力(PP)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在叶绿素a含量高且变化梯度大的高生产力海域,SC、IC和PP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SC可以作为某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及其生产力的指标;而在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低且分布均匀的海域,SC、IC和PP之间不相关。故指出利用SC作为某海域浮游植物蕴藏量和初级生产力指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从区域补偿和实验均衡出发,导出了上部负载和下部负栽相关时理论均衡响应函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弹性板有效工不同以及上部负载和下部负载的比例不同时的理论均衡响应函数曲线,并对曲线形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9.
伶仃洋出海航道前后5次大规模的浮泥观测表明,航道中曾普遍发现浮泥层,但近期分布范围有所缩小;浮泥层厚一般在0.1~0.6 m之间,层厚较大的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航道北段深槽区。根据浮泥分布的多年变化与洪、枯季变化分析,浮泥主要分布在航道深槽内且洪季浮泥层厚度与范围明显比枯季大,表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和较为丰富的细颗粒泥沙来源是浮泥形成的重要条件;浮泥层由于具有易流动性和可塑性,其形成位置、厚度与长度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而具有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0.
准确预测波浪作用下沿岸输沙率是沙质海岸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数十年来国内外沿岸输沙率公式的研究进展,按研究方法对各项成果进行分类,并兼顾时间逻辑,回顾了各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成果。对各项成果的理论基础、考虑因素、资料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实测资料,对国内外常用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孙林云公式与各项实测资料的吻合程度最高,在众多沿岸输沙率公式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