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294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681.
针对国(境)外地震专报产出过程中遇到的信息搜索困难、内容不规范、难以满足时效性等问题,基于C#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国(境)外地震专报背景信息交互式产出系统。该系统只需值班人员少许的参与,自动获取人口信息、海啸信息、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历史地震目录,生成地震的人口伤亡信息,最终产出word格式的地震专报。  相似文献   
682.
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常用基坑被动区加固的方法来控制支护体系变形.以珠海深厚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基坑工程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被动区土体加固深度及加固宽度对基坑支护体系变形和桩后土体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被动区加固深度和加固宽度的增加,桩身位移量和桩后土体沉降量均逐渐减小;桩身位移量和土体沉降量的减幅随着加固深度和加固宽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故加固区存在最优加固深度和加固宽度,分别为10 m和12 m左右;桩后土体沉降影响区域范围为2 H,坑外地表最大沉降点在距围护桩0.5 H处.  相似文献   
683.
以洪泽湖为例,研究多代测高卫星不同版本测高资料的数据编辑、地球物理改正、波形重定方法;利用误差改正后的数据计算洪泽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年度、季度与月度水位异常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洪泽湖水位的变化规律及水位异常时间;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气温、降水、卫星测高数据,预测洪泽湖2019年部分月份的水位,并与测高所得水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测高对内陆湖泊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内陆湖泊水位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4.
孙玉婷  张书亮  戴强 《测绘科学》2011,36(5):217-220
随着GML形式数据的大量涌现,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已经成为GML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借鉴现有的本原XML数据库存储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既能支持GML文档集的高效集约存储,同时又可以满足GML要素和结构语义信息提取的本原GML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原GML数据库系统的内涵,设计了其体系结构并构建...  相似文献   
685.
本文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得到了地表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对比研究了由强震记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以及由地表加速度得到的与土层地震反应相同阻尼下的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在高频段与中频段,用一维等效线性化计算得到的土层地震反应加速度值与反应谱值比地表实测得到的加速度记录值与加速度反应谱值偏低;但在低频段,计...  相似文献   
686.
洪泽湖地区强雷暴天气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翔  彭丽霞  高文亮  许波  赵畅  汤如茂 《气象》2011,37(9):1118-1125
利用洪泽站1980—2009年30年雷暴观测资料,结合2005-2009年天气实况资料和雷达回波图,对洪泽湖地区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地区年均强雷暴日8.0 d,高发季节为6 8月,高发时段是04 06时和1 4 1 6时,年强雷暴日数年代际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统计表明强雷暴主要产生在低槽冷锋、北方冷涡、中低空切变(槽)线、副热带高压4种天气系统中,中、低空均存在西南暖湿急流,850 hPa温度露点差位于≤-3℃湿舌内。强雷暴回波特点是:回波前有较强的垂直风向、风速切变,VIL值长时间维持在35 kg·m^-2预示伴有暴雨灾害大气;出现大风前,VIL值常常有明显减小趋势。暴雨持续阶段其负闪密集区同40 dBz的强回波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87.
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特征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焕  李海兵  司家亮  黄尧 《岩石学报》2013,29(6):2048-2060
2008年汶川地震(MW7.9)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上,并沿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产生约270km和80km的不同性质的地表破裂带。断裂岩是断裂活动的产物,是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其结构特征记录了断裂活动演化的历史。本文以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中虹口八角庙地区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显微结构及XRD分析等,识别出映秀-北川断裂带由五个次级单元组成,分别为:碎裂岩带、黑色断层泥和角砾岩带、灰色断层角砾岩带、深灰色断层角砾岩带以及断层泥和角砾岩带。断裂岩组合显示映秀-北川断裂带具有多核断裂结构特征。映秀-北川断裂带在地表出露的宽度约为240m,岩心中厚度约为105m,碎裂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在地表及岩心中均发育,而假玄武玻璃仅在地表碎裂岩部分出现。汶川地震主滑移带斜切了映秀-北川断裂带,不完全沿袭古地震滑移带,暗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与映秀-北川断裂带可能不是同一个断裂体系。通过断裂岩的研究确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存在着摩擦熔融、热增压、动态润滑和机械润滑等多种断裂滑移机制。低温热年代学的研究推断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形成时代为15~10Ma,自形成以来,映秀-北川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控制着龙门山的快速隆升。断裂带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带,可能与龙门山不同的隆升速率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88.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焦点.河流阶地的发育记录了丰富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信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的研究,但前人研究的河流阶地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周缘,阶地的形成可能是气候与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解译,在青藏高原内部的西昆仑阿什库勒地区发现了多达七级的河流阶地.对该处河流阶地结构、沉积特征、几何特征的研究表明该阶地是典型的构造成因阶地.野外利用全站仪对河流阶地地貌形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获得了各级阶地的拔河高度分别为4~5m(T1)、9~ 10m(T2)、16 ~ 18m(T3)、28~31m(T4)、45~48m(T5).通过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方法对各级阶地面的暴露年龄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7±0.7ka(T1)、32.7±3.lka (T2)、53.6±2.5ka(T3)、115.7±23.2ka(T4)、166.8±10.4ka (T5)、19.5±8.5ka (T6).由此确定了晚第四纪166.8ka以来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总体介于0.2~0.35mm/yr,该速率代表了青藏高原西北部晚第四纪166.8ka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  相似文献   
689.
提要:北山地区是中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白山堂铜多金属矿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斑岩铜矿之一。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测定了白山堂矿区I矿带两类含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的花岗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275.0±3.0)Ma(MSWD=1.17),代表了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早二叠世)。在流纹斑岩中获得两组年龄,一组系结晶较好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71.1±2.8)Ma(MSWD=1.7),表明流纹斑岩的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另一组锆石为继承锆石,晶形明显磨圆或包裹于第一组岩浆锆石中,年龄分别为(2627±35)Ma, (2598±35)Ma, (1705±44)Ma, (1722±48)Ma, (1642±51)Ma, (1213±54)Ma,大致分为26亿年、17亿年、12亿年左右的3类。结合地球化学特点,确定流纹斑岩可能与中上地壳在泥盆纪的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690.
云金表  周波  金之钧 《地学前缘》2013,20(5):126-131
将断裂带分作高渗带和低渗带,利用逾渗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渗透性断裂带油气运移特征。不管将断裂考虑为低渗带还是高渗带,断裂都对油气运移有阻挡、汇聚作用。凡是在断裂投影范围内的运移路径都汇聚为一条运移路径,也就是说,断裂控制了其投影范围内的油气运移,增强了油气运移的效率。高渗带断裂和低渗带断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油气运移路径抵达高渗带时,直接进入断裂带内部,且沿着断裂带的上缘发生运移;而油气运移抵达低渗带时,运移路径并不进入断裂带内部,而是沿着断裂带下缘外部汇聚并向上运移。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多个断裂带并存的条件下,塔中隆起油气主要聚集于塔中Ⅱ号带以北,且各块体分散聚集,油气分布规律复杂。而阿克库勒地区,只要断层是油气的通道,最终油气都要在高点或封堵好的圈闭聚集。但与鼻隆大角度相交的断层具有阻挡和截流聚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