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Virioplankton dynamics at seven sample sites (from two freshwater lakes) with different trophic states were monitored over the period of a year. Water was sampled monthly from August 2004 to July 2005, and the abundances of viruses and bacteria were measured using direct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oun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could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virioplankton. Temporally, viral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bacterial density and water temperature. Spatially, viral abunda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rophic state. This in turn indicated that viral abundance was directly dependant on host abundance in eutrophic lakes, while trophic state and temperature could drive the distribution of virioplankton. The virus-bacteria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ess productive water-bodies. The result implied that the control of virioplankton on their hosts may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host density.  相似文献   
52.
岸式或岛岸式自记水位计设备,主要由仪器室、测井、进水管等部分组成。测井通过进水管与河道相通,形成一个连通器(见图1).井中水位的涨落是随河中水位的涨落而变化的,进水管中水流的流速、压力等水流运动要素,在一次洪水的涨落过程中是不断随时间而变化的.属有压非恒定流.由于水流在进水管  相似文献   
53.
长期以来牵引构造被视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随着构造沉积学的发展,同沉积逆牵引构造已经取得了大量的进展,但是对正牵引构造的研究还比较少,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关于克-百断裂带的构造成因机制尚还存在争论,与正牵引构造相关的物理模拟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地震解释资料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正牵引构造的变形特征,结合应力场分析,讨论了正牵引构造的成因机制;并设计物理模型对正牵引构造的形成演化进行了模拟,给出了克-百断裂带为挤压成因的新论据。研究认为,克-百断裂带的正牵引构造是在印支期、燕山期挤压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同生逆断层体系;塑性地层的发育是正牵引构造产生的前提;随着前冲断层倾角变大,断层活动性减弱,为断层上盘地层收缩形成正牵引构造创造了条件。此次研究提出正牵引构造的形成演化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褶皱轴面紧贴断层面的雏形阶段;第二阶段为褶皱轴面旋转,规模扩展阶段;第三阶段为继承性同沉积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同生逆断层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但是正牵引构造的高部位并不一定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正牵引构造第一阶段形成的底形控制了砂体的展布,在第二阶段,构造低部位能形成岩性油气藏;而正牵引构造发育的第三阶段,可在构造高部位形成构造或地层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54.
作为北天山造山带内的中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后峡盆地的构造属性及成因演化反映了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是认识天山地区陆块拼合、盆山耦合的重要窗口。文中综合利用野外踏勘、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等研究手段,对北天山后峡盆地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天山是后峡盆地侏罗纪的重要物源区,该时期石炭系基底仅为1个水下低突起,并未隆升成山而分隔盆地南、北的侏罗系,现今的后峡残留山间盆地是后期构造运动所致;(2)后峡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伸展—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弱伸展作用形成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的强烈挤压作用改造了先前的伸展构造并使盆地定型,喜马拉雅构造期的强烈挤压改造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剥蚀和构造幅度的变化。该研究成果对明确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指导相邻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棕色碳是一类重要的吸光性有机气溶胶,对全球辐射强迫有重要贡献.其化学成分和形成机制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羰基化合物和还原性氮的液相反应产物在近紫外波段具有较强的吸光性,且化学成分复杂,难以分离和鉴定.本研究回顾了基于实验室羰基化合物和还原性氮的反应速率、反应机制,以及反应产物中吸光组分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