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壳Q值的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震波衰减品质因子(Q值)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天然地震的体波、尾波、Lg波开展地壳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的方法和动态,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范围等,并展望了利用天然地震研究介质Q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联合使用川滇地区36个台站(云南区域数字台网中22个台站,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14个台站)记录的644个帆3.5~6.0地震共7468条波形数据,开展川滇地区Lg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研究中以2.8~3.6km/s的传播速度窗选取Lg波波段,采用平移窗方法计算Lg波垂直向观测位移谱.我们首先利用Lg波观测谱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平均QLg(f),通过棋盘测试方法确定将研究区划分为0.5°×0.5°的网格,用平均值QLg-1作为每个网格的初始值,分别反演了0.5Hz,1Hz,2Hz,5Hz等多个频率的QLg(f)分布.  相似文献   
63.
选用了喀什和乌什两个数字地震台站所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对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6.8级强震及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地震(2001~2004年发生的108个地震)的矩张量解进行了反演,计算出了其中67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哈佛大学及USGS给出的结果较一致.对结果分析发现:强震发生之前,中小地震分布比较分散,强震发生之后地震分布主要集中在主震的周围;中小地震地震断层性质在强震发生之前以走滑和正断层为主,在强震发生之后以走滑和逆断层为主;强震之后该区域主要仍受着南面块体的近南北向水平挤压.  相似文献   
64.
65.
文中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呈NNW和近EW 2个优势方向分布,其中NNW向余震条带长约20km,近EW向余震条带长约40km.NNW向条带的发震断层倾角较陡,倾向W;近EW向条带的发震断层西侧倾角较...  相似文献   
66.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 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7.
小震群地震活动经常发生,对其可能类型的快速判别,即对正在活动的小震群,究竟是"大震"的前震序列,还是并不伴有大震发生的一般性小震群的快速判别,对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别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震群序列类型判别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68.
周连庆  赵翠萍  张捷  车时 《地震》2021,41(3):1-21
"智能地动"(EarthX)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实时运行的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2018年12月起,"智能地动"系统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试运行,实时处理川滇地区123个地震台站数据.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检测、拾取震相进而定位地震,在第一个台站接收到P波后数秒内快速产出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自发震时刻开始计算,平均定位仅用时28.9 s.此外,系统还使用全波形拟合的方法,在1~3分钟左右快速产出震源机制解和矩震级,而无须任何人工干预.EarthX系统在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4日期间,共记录地震897次,产出M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81次.基本实现了3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的产出,机制解的平均产出时间为震后103.8 s,弥补了当前地震监测台网不能产出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空白.通过EarthX系统的推广应用,可逐步取代传统的地震监测发布手段,将台网人员从繁重的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9.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地震序列表现为"前-主-余"型,余震频次较高.为获得此次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震源区潜在的发震构造,本文首先计算2010年以来震源区地震b值随时间的变化.其次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并反演地震震源机制解和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1)震源区地震b值自2020年12月逐渐降低.2021年5月18日起地震活动逐渐增强,b值短暂回升.Ms6.4地震发生前又迅速下降.目前b值已恢复至均值水平,意味着区域发生强震的危险性逐渐降低.(2)结合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发现,漾濞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以SE走向的高倾角右旋走滑兼正断型断层为主.兼有多条NE走向和NNE走向的左旋走滑兼正断型的高倾角次级断层.(3)震源区受控于NNW向水平挤压,NEE向水平拉张的构造应力作用.主震前构造应力控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0.
基于数据流量的统计功能是评判数据产地应用服务的一项指标;统计不同类型观测数据的使用、共享情况,可为分析数据的使用需求提供参考。因此,设计观测数据流量统计系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数据服务,以LAMP为开发环境,设计了数据流量实时统计及定时入库、数据流量查询功能、流量可视化功能(包括直方图显示和饼状图显示)等功能模块,以流量统计层、数据层、业务层及用户层4个层次为结构框架,实现了统计及查询任意时段内多种仪器观测的多种数据传输至各用户单位的流量功能,系统具有统计精确、多个关键字进行完整查询、显示直观、扩展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应用需求,对其它数据产地的多类型数据的流量统计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