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21.
实验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从整体角度对地球中的重要地球化学现象和本质进行实验研究,是一门研究地球中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现代实验地球化学所研究的课题就是对与目前所能达到的温度和压力相当的地球深度物质的化学组成,存在状态,生成条件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开展实验研究,从而达到从理论上阐述元素在地球不同层圈中分布与结合的规律,从本质上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2.
鞍山弓长岭富磁铁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斌  李统锦 《地球化学》1980,(4):333-344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Gongchangling rich iron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genesis as a result of repetition of differcnt geological processes. It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infiltration of silic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queous solutions derived from migmatite-granite. Because the formation of rich iron deposit wa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skarn mineral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dimont-metamorphie poor iron deposit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karn deposits and strata-bound ore deposits ean therefore be recognized.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formation of rich iron deposit are P =2kbar, T = 500--600℃, pH= 8--10, and fo2 = 10^-25 bar.  相似文献   
123.
Melting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major rock types from the three rock belts in Southern Xizang. These rocks, being quite different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representative of granites of Late Yenshanian, Early Himalayan and Late Himalayan periods in this area, Experimental water pressures are eontrolled at 2kb. Results show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s of melting for the seven rock types are : Gubug tourmaline-muscovite granite 615℃, Zayu coarse-grained gneiesose biotite-granite 635℃, Kangmar finegrained gneissose two-mica granite 640℃,Dala gneissese two-mica granite 645℃, Quxu biotite granite 660℃, Lhasa granodiorite 700℃, and Gyubge hypersthene diorite 740℃.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 of melting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granite age.Spatially the temperature of formation drops progressively southwards from Kangdese through Lhagoi Kangri to Himalaya rock belt. Additionally,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 of melting varies with the contents of mafic minerals and differentiation index of the rocks. Our experimental and geolog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 three rock belts in Southern Xizang are all of magmatic origin. Himalaya and Lhagoi Kangrl rock belts arc stem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continental material, whereas Kangdese rock belt probably from remelting or partial melting of oceanic crust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124.
赵劲松  赵斌  张重泽  王冉 《地球化学》2003,32(6):540-550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Fe、Cu(Au)和Au(Cu)夕卡岩矿床广泛分布,用电子探针测量了大冶-城门山一带7个矿床夕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里的固相(晶质和非晶质)成分。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及已发表的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数据,对该地区熔融包裹体的成分特点及其意义以及岩浆夕卡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夕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主要含两种成分:成分接近辉石的钙、铁、镁硅酸盐相和成分接近石榴子石的钙、铁、铝硅酸盐以及含SiO2等氧化物的碳酸盐相。夕卡岩矿物中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在均一温度和成分方面与含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和“盐熔”包裹体显著不同。岩浆成因夕卡岩形成温度主要介于900~1150℃之间,其主要成分与其他成因夕卡岩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5.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应用,可大大提高采收率及产油量,加上水平井钻井成本是直井的2~4倍,日产油量是直井的4~10倍。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介绍一种无人值守人工爆破观测记录仪,采用编码数字钟控制,定时启动,脉宽调制盒式磁带记录,1980年12月在河南省初次试用,现已发展为8路记录,每路采样率为100样/秒,动态范围优于40分贝,等待功耗低于10毫瓦,总重量小于15公斤,适于野外现场操作。近年又在云南、四川等地使用,结果表明仪器性能良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7.
笑傲风雪     
~~笑傲风雪@赵斌~~  相似文献   
128.
全球碳通量东滩野外观测站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碳循环过程与特征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陆地、海洋和淡水三大生态系统的交汇区,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区,目前正遭受外来互花米草入侵和人类干扰的双重影响。2004年7月,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崇明东滩建立了“全球碳通量东滩野外观测站”,这个野外观测站主要包括3座涡度通量塔和两条长期监测样带,并通过借助涡度协方差技术精确地测定生态系统能量、CO2和水汽通量,同时结合遥感、水文地质学和地面生物物理学调查,研究河口/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生物物理学过程及其他因子对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在东滩建站的根据、采用的技术以及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对流层延迟研究范围小、时间跨度短的问题,文中利用GAMIT软件获得2015年全国270个态网络站点的对流层延迟值,通过GAMIT中的sh_metutil命令调用Metutil程序,计算并提取天顶对流层总延迟量、干延迟分量、湿延迟分量、温度及气压值。对干、湿延迟的年平均量进行分析,获得全国对流层延迟分布特征;对影响干延迟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压和高程因素;最后分析湿延迟与降水量的关系,得到两者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0.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S7.4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这是近20多年来在巴颜喀拉块体周边发生8次M≥7级强震后,块体内部的一次强震,也是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因此该地震的成因及周边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重点关注.本文利用震后及时获取的39个近场流动GNSS观测,联合61个GNSS连续观测、Sentinel-1和ALOS-2 InSAR观测获取了本次地震精细的同震形变场,以此为约束,基于均匀弹性半无限位错模型,反演了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并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GNSS水平同震形变十分显著,断层南北两侧的GNSS点位,最大水平形变分别达0.7 m和-1.2 m,距震中200 km的测点仍有1 cm左右的同震形变.Sentinel-1和ALOS-2的升降轨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此次地震造成了约160 km长的地表破裂,最大视线向形变分别达0.9 m和1.2 m.同震滑动分布模型显示,发震断层由主段和次段组成,长度分别为170 km和20 km,主段倾向北,倾角85°,平均滑动角为-4.36°,表明玛多地震是一次典型的走滑型地震.次段倾向南,倾角68°,平均滑动角为-11.84°.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0~15 km深度范围,最大滑动量为4.4 m,对应深度6.97 km.反演给出的矩震量为1.61×1020N·m,对应矩震级MW7.4.主发震断层上存在4个凹凸体,玛多地震是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结合余震精定位、野外调查及地质资料,我们认为主发震断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东部的次级破裂与主破裂机制不同.同震库仑应力结果显示,东昆仑断裂玛沁段应力有所增加(>0.01 MPa),处于应力加载状态,未来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