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长牡蛎中天然牛磺酸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探讨并优化了从牡蛎中提取和制备牛磺酸的工艺。牛磺酸纯度采用TLC进行分析,其结构进一步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长牡蛎富含牛磺酸,在60℃水溶液中提取率(0.8%,湿质量)较高,为天然牛磺酸开发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2.
基于SPOTNDVI的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分析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探寻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基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MVC(最大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出年均NDVI数值。在此基础上,用一元线性回归斜率定量描述地表覆盖动态变化,以Hurst指数表示其时间依存性,利用GIS工具表征其空间格局并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8年来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的区域比植被覆盖退化的区域面积大,得到改善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6.04%,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14.39%,退化区域约占19.57%。各种土地利用类型Hurst指数平均值均为0.5  相似文献   
63.
为进一步了解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闭合时限及构造演化模式,对西藏双湖县玛日埃错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玛日埃错地区花岗斑岩形成于晚白垩世晚期(78.3±0.4 Ma);具有高硅(72.41%~74.06%)、富碱(Na2O+K2O=6.66%~7.14%)的特点,属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1.01~1.07,具弱过铝质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显示其源区残留相为石榴石-角闪岩相.岩石具有相对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5 2~0.706 0)和较低的正εNd(t)值(1.5~2.3),及相对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92~758 Ma);Pb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具造山带演化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玛日埃错地区花岗斑岩可能起源于伸展背景下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源区富含流体,残留相以石榴石-角闪岩为主,不含斜长石.玛日埃错花岗斑岩形成于班怒洋盆闭合、两侧地体碰撞后的伸展背景下,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地区在晚白垩世晚期已经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64.
随着"数字城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全局、一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每个城市的核心数据库,这种地理信息数据需要从各个机构保存的异构数据中进行提取、清洗、转换,最后装载到一个统一标准的结构中,为此,各建设单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仍未找到一种数据快速入库的方法。本文采用基于AutoCAD异构数据对象化智能规整技术,使生产的数据既能满足制图要求,又能实现对象化规则自动建立、快速入库。目前基于该技术生产的数据已经应用于多个数字城市建设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技术门槛,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液动锤射流元件喷嘴临界流速预测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FD动态分析技术,对SC71B型液动锤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射流元件临界流速为20.305~22.565 m/s,大大低于凭经验预测的40 m/s。为检验这一理论预测结果,对SC71B型液动锤射流元件临界流速进行了实验测定,为21.83 m/s,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吻合,证明了基于CFD动态分析的液动锤射流元件临界流速理论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测获得了至今为止液动锤射流元件临界流速的最低值,可为研制油气钻井用低速射流元件驱动控制的液动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