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导线积冰的云雾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线积冰在贵州山区是常见的气象灾害, 导线积冰增长率与气象云雾因子密切相关。研究选择贵州西部、北部、中部3个积冰区进行了专门外场观测, 观测项目有:云滴谱、含水量、气温、风向、风速、导线上积冰的长径、短径。观测分析表明:贵州云滴浓度、特征平均直径没有显著性地区差异; 云滴平均浓度140~312个/cm3, 云滴算术平均直径、均立方根直径、中值体积直径分别为7.5 μm, 11.3 μm和20 μm; 14 μm以上大云滴浓度平均占云滴总浓度的12.5%, 但对含水量的贡献高达78%, 大滴与导线碰撞效率高, 大滴是导线积冰的关键因子; 云雾含水量平均0.20 g/m3; 在0~-6 ℃之间, 含水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南北向导线积冰比东西向的积冰多; 导线积冰增长率与含水量的大小成正比, 风速超过3 m/s时, 积冰增长率与风速有较明显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遵义市酸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1991--2006年遵义酸雨观测资料和环保资料,研究了遵义严重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直接燃烧特高硫煤的单一燃料结构;其次是当地闭塞的地形和不利于污染物传输扩散的气象条件;第三是工业燃煤污染源布局不合理。研究发现遵义市主要降水季节强对流暴雨的雷暴闪电对严重酸雨的生成也有一定贡献。今后随着当地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执行,遵义的严重酸雨形势可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于俊伟  赵彩 《贵州气象》1997,21(6):15-16
1季风的定义季风是一种气候现象,指一个大范围内,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随季节明显变化,天气气候也发生季节变化。所以,季风要根据风向、气流性质及天气年变程来定义。季风问题长期以来就是气象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客观地给季风下定义,许多人都作了一些尝试。汉恩(Hann,1908)利用八个方位的地面风图定义‘季风指数”,这个指数是:IH一仲冬与仲夏之间频率的最大差数(仲冬高些)十仲冬和仲夏之间频率的最大差数(仲夏高些)希克(SChiCk1953)提出一个稍有不同的指数:IS一(FI-F7)+(F7-FI,)式中FI与F7分别表示1、7…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冬季层状云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启泰  卢成孝  赵彩 《气象》1988,14(5):9-14
本文使用贵阳地区的探空、飞机探测、地面降水以及飞机撒播干冰人工增雨试验的初步结果等资料,对贵州冬季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降水性质,降水的区域相关,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人工催化增雨的可能性及实施作业的实际增雨效果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分析。 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层状云在贵州国民经济生产中,既是一种不利因素,又是一种可供实际开发的空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当前耕地撂荒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1992-2017年中国耕地撂荒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采用集成分析的思路,对县(市)域尺度撂荒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梳理,从中提取撂荒时间、位置、规模(程度)、成因等信息,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1992-2017年全国范围内有撂荒记录的县(市)共165个,主要分布于南方,集中分布区呈逆时针旋转90°的“T”字型,纵轴自北至南贯穿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境内,直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横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贯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其中,湖南、四川、安徽有撂荒记录的县(市)数量较多,分别为24个、23个、21个,其次是湖北、重庆、福建、甘肃、云南,均超过10个。“T”字型结构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大致以2010年为界,此前有撂荒记录的县(市)为102个,集中分布于沿长江中下游的东西向带状区域,形成横轴;此后新增63个县(市),集中分布于自甘肃东南部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地区的南北向带状区域,形成纵轴。撂荒格局的形成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析出基本同步。农业收益低和劳动力不足分别是86%和78%的县(市)撂荒形成的共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彩  龚雪芹 《贵州气象》2005,29(3):14-16,24
通过对贵州省84个市县54a来的气温资料分析,讨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与贵州省各县气温长期变化的关系,发现森林覆盖对局地气候变暖可能有一定的制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贵阳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的业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彩 《贵州气象》2004,28(1):8-13
使用地形跟踪坐标系上的三维动力学流场模式和平流扩散方程模式,开发了贵阳市分片区SO2污染水平预报的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城市地形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按实际情况输入,污染气象条件则使用天气学方法预报。经贵阳市实际应用,对城市平均SO2污染指数的24h预报准确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