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文章报道四咱天全沙坪、芦山双石、宝兴灵关等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动物群,建立了一个以Yunnanophorus-Permophorus-Weiyuanella为特征分子的组合带,分析了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5新种。它的研究对四川盆地西部和西北部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和邻区对比以及古地理概况和煤地层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72.
在西藏改则昂拉仁错地区测制了多条拉嘎组剖面,详细描述了改则县拉清乡蹦克弄拉剖面.讨论了拉嘎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首次在拉嘎组内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带,即Choristites xainzaensis-Eomarginifera组合带和Neospirifer kubeiensis-Fusisprifer plicatus-Stepanoviella(Bandoproductus)组合带,前者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后者为早二叠世,大致与萨克马尔-阿丁斯克(Sakmarian-Artinskian)期相当.拉嘎组为冰海陆棚沉积,根据冰碛物特征细分为坠石冰碛砾岩、块状冰碛砾岩和冰海水下扇砾岩3种类型,并认为拉嘎组从早到晚总体由冰海内陆棚→冰海外陆棚→冰海内陆棚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73.
乌兰乌拉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原划若拉岗日群分布区内新发现混杂有二叠纪外来岩块,在构造透镜体灰岩中见有晚二叠世长兴期有孔虫化石。在晚三叠世苟鲁山克错组中采集到丰富的植物化石,其中以种子蕨纲的属种Hyrcanopteris最多,与唐古拉山结扎群、土门格拉群及藏东甲丕拉组、巴贡组以蕨类Neocalamites,Equisetites为主的晚三叠世植物群有所差异。侏罗系是调查区内分布面积最大、地层系统发育最完整的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2个生物组合、3个生物组合带、3个组合亚带。建立了一条高精度古地磁控制的地层剖面,为第三系陆相红层沉积时代的确定和对比提供了依据。据新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分析结果,确认藏北面积最大的新生代火山熔岩的形成时代为45~40Ma,它源于EMU型富集地慢。发现乌兰乌拉湖构造混杂岩带,为区域构造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75.
对南京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监测台站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后,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南京市地震台站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案例,以及所开展的具体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城市化进程中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关键,并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6.
望牲山火山岩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内,为一套基性—中性火山岩组合,由亚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成。这些火山岩具有Sr、(K)、Rb、Ba、Th富集和Nb、Ta、Ti亏损特征,Nb/Th—Nb、La/Nb—La和Th—Nb—Hf非活动性微量元素组合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金沙江海槽在晚三叠世期间洋壳俯冲及裂陷的岩浆作用产物。它可能是金沙江缝合带在羌塘盆地北部出露的重要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77.
张再鑫  林春峰  郜珂  赵兵 《北京测绘》2022,36(4):517-523
针对铁路场景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环境较为复杂的问题,利用国际开源软件Anubis,分别基于卫星可见性、数据完整率、多路径效应和周跳比等指标有效评估了铁路沿线8个GNSS站观测数据质量,并通过单北斗二号(Beidou-2,BDS-2)和北...  相似文献   
78.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全岩碳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半远洋沉积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末期正偏并形成正偏“高原”,从Turonian期开始总体呈现长期持续负偏,到Campanian早期负偏达到最低值。这种长期变化格局与世界有关地区的碳同位素偏移和同期全球海侵海退旋回型式匹配性甚好,印证了晚白垩世δ^13C值长期偏移趋势可作为大区域乃至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指针。短期δ^13C值波动方面,Cenomanian末期、Turonian中一晚期、Turonian-Santonian界线时期、Campanian期都存在与世界相关地区的可比性,但Coniacian-Santonian期全球碳同位素偏移型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9.
四川龙门山中段早埃姆斯期生态地层及古环境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龙门山中段白石 苟家大型飞来峰内早埃姆斯期的甘溪组分布及岩性特征。首次将甘溪组划分为两个生态地层单元 ,即Anetoceras Plectodonta群落及Dicoelostrophia Eosophragmophora群落 ;指定了群落的层型剖面 ,分析了各群落的生物组成、丰富度、生态特征及生态环境。认为区内早埃姆斯期属深水陆棚至深水盆地沉积环境 ,为龙门山区泥盆纪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0.
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山  赵兵 《矿物岩石》1999,19(3):82-85
龙门山中-南段前陆盆地变形区,后山褶皱推覆带和滑覆飞来峰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它是在古生代扬子板块西缘稳定大陆边缘陆棚沉积建造的基础上经历印支运动以来多次变形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