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华北地区壳内磁性构造与地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  刘敏  赵丽 《地震》2000,20(4):50-56
通过带通滤波技术对华北地区航磁异常进行处理,分离出深、浅部磁性层异常, 然后运用视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对组成上下磁性层的构造块体进行了圈定, 并结合人工地壳测深及深部流体研究进行了讨论,认为地震是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应力积累、能量释放的结果,深部流体为多层次滑脱构造的生成及地震能的积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2.
豫北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北地区浅层和深部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性的综合分析,以薄壁-新乡-商丘断裂带为划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并分别进行了论述。认为北部地区构造线主体为北东向,与华北断块区的构造线一致,浅层构造沿区域构造线呈断隆和断陷相间展布,深部莫霍界面隆起凹陷也相间排列,南部地区的主体构造线基本为北西向,与北部地区截然不同,浅层构造豫东为在整体沉降的基础上有次级的隆起和凹陷,深部结构表现为大面积的莫霍面  相似文献   
33.
根据常规宝石常数的测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激光烧蚀等离子发射光谱与质谱仪(LA-ICPMS)等仪器的测试,首次报道了中国贵州一个新发现软玉玉料的宝石学特征。该玉料颜色以瓷白色-灰白色为主,比常见软玉的透明度稍低,矿物结构以细长叶片状交错结构和纤维变斑交织结构为主,摩氏硬度约为5.8,折射率1.600~1.608,相对密度2.88,抗压强度为357.40~446.75 MPa,稍低于软玉的标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含有透辉石、方解石、钠长石(?)和石英矿物包体,透闪石的晶体化学式为(Cr0.02Al0.03Fe0.03Mg4.94)(Na0.02K0.01Ca1.98)(Si4.25O11)2(OH)2,主量元素富硅,不含钛,玉料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N/YbN为30~60,重稀土元素亏损,具Eu、Ce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较陡的右倾斜型,和国内目前已经发现的其他产地软玉相比具有独特性,是一种新的软玉质材料。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应用具有不同电荷性的褐藻寡糖(ADO)和壳寡糖(COS)处理大麦种子,探索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海洋寡糖对大麦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指标包括苗长、根长、苗重及根重,以及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DO和COS处理浓度分别为0.5%和0.025%时,大麦的各项生长指标、种子淀粉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种海洋寡糖均是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分子片段,分子量大小相近,但基于2种寡糖分子结构的不同,造成在对大麦的促生长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以后2种海洋寡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5.
基于德令哈地区最新1∶25万重力数据,结合相关已知资料,进行了重力异常新提取和反演解释,研究表明,德令哈地区现今的重力异常特征能够反映基底构造。本文通过小波断裂分析方法,解释了14条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帕克法密度界面反演计算,划分了德令哈地区“五凹三隆”基底结构,明确了德令哈现今区域基底的隆凹格局,推断了基底隆起凹陷起伏变化及深度,并和部分前人认识成果做了归属及补充完善。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后续德令哈地区特别是柴东盆地深部构造分析、成矿作用、油气资源预测等研究起到相应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太平洋和大西洋相比,印度洋有独特的季风和洋流系统和由此驱动的浮游生物分布及生产规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印度洋的变暖趋势比太平洋和大西洋更为显著,是研究变暖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影响的热点海区之一.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评述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现状、特点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包括印度洋的浮游生物地理分布、南北印度洋浮游生态系...  相似文献   
37.
利用建立的天山山区水汽含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天山山区及周边44站1961~2009年的水汽含量值,分析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麓的河谷平原地带是水汽含量高值区,中天山和东天山是低值区。水汽含量在近50 a内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增加明显。水汽含量是影响天山山区降水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水汽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可能有负反馈作用,而冬季NAO和AO与水汽相关性最显著。这些研究对于揭示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和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1961—2009年新疆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杨青  韩雪云  刘燕丽 《中国沙漠》2014,34(2):550-557
选用1961—2009年新疆61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及EOF分析等方法分析各区域50年来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过去50年新疆极端降水事件总体表现出了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各区域的极端降水量相差悬殊,极端降水量受地形因素影响大;(2) 阿尔泰山区、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山区的极端降水量分别在1986年、1983年和1989年发生显著的上升突变;(3) 极端降水阈值、年均降水量、年均极端降水量、年均极端降水频率和极端降水强度呈现山区高、盆地低的特点;年降水量越少的区域,极端降水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越大。  相似文献   
39.
依据穿过巴颜喀拉地块的北部、秦岭地块、祁连地块、海原弧形构造区和鄂尔多斯地块的玛沁-兰州-靖边人工地震剖面的P波、S波的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结构,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组成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动力学过程. 首先,系统地归纳总结出一套将地震测深得到的原位P波速度校正到实验室温压条件下波速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利用大地热流值求取地壳不同深度的温度是该方法的关键. 然后,将上述剖面的原位P波速度校正到600 MPa和室温条件下,结合泊松比与相同温压条件下的实验室岩石波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确定研究区的岩性组成. 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平均P波校正波速为6.43 km/s,地壳整体像上地壳一样呈酸性. 巴颜喀拉地块和秦岭地块南部的下地壳底部缺失校正速度Vp>6.9 km/s的基性岩,下地壳中酸性互层,下地壳整体呈酸性. 其他地块下地壳底部有2~10 km厚的校正速度Vp>6.9 km/s的基性岩,下地壳整体呈中性. 最后,根据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和组成的研究成果,支持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下地壳的观点;提出巴颜喀拉地块和秦岭地块南部曾发生过下地壳拆沉作用,并导致高原的加速隆升.  相似文献   
40.
牟欢  赵丽  孙硕阳  汤浩  贾健 《干旱区地理》2019,42(6):1262-127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数据、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4年2月和2016年3月天山北麓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的降雪落区均是出现在500 hPa槽前、低层切变或辐合区、高层辐散区、温度平流梯度在垂直方向大值区、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中心边缘的梯度较大处重叠区域。通过诊断发现,2016年暴雪天气的暴雪区上空有类似于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存在,使得大气潜在不稳定能量较大,为暴雪提供了不稳定机制。而在2014年暴雪天气中没有发现湿对称不稳定,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并不是造成暴雪的唯一原因,还可能受别的不稳定机制或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影响,但其对单位时间内降雪强度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分析雷达回波特征的演变发现,雷达回波中心的强度、持续时间、范围与强降雪中心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