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6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41.
非线性二氧化碳气藏成因──胜利油田火山岩及其中包裹体证据赫英,王定一,祝总祺,张金功,刘洪营,宋来亮(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关键词火山岩,包裹体,二氧化碳气藏,胜利油田前苏联学者谢格洛夫提出“非...  相似文献   
42.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深熔-就地成矿作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民武  赫英 《矿床地质》2003,22(3):301-308
文章通过研究矿石冶炼过程中矿物种类、含量、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态、嵌布特征、颗粒大小和生成环境以及矿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反应等,并使之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对比,认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深熔—就地成矿作用过程为从深部到侵位的持续熔离。岩浆上侵过程中由于高熔点富镁橄榄石及铬铁矿陆续在岩浆房侧边析出固结,使得岩浆房逐渐变小,硫化物不断富集,最终使得小岩体容大矿。  相似文献   
43.
Re-Os同位素体系在矿床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体系的原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应用Re-Os同位素体系进行成矿作用年代学及矿质来源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认为Re-Os同位素体系是对矿床进行定年和示踪研究的有力工具,为成矿作用机制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中存在矿物适应性等问题,但本世纪初期Re-Os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将会深刻地推动矿床地球化学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ICP-MS分析方法对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岩石及矿石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煎茶岭矿床蛇纹岩的Cu/Pd值低于原生地幔岩浆的Cu/Pd值,说明岩浆熔离作用较弱,其Au/Pd值反映存在后期变质热液成矿作用镍矿石的Pd/Ir比值变化较小,指示其多数矿石属于岩浆型,尽管岩浆活动弱,但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该硫化镍矿床的铂族元素特征参数(Pt/(Pt Pd)、(Pt Pd)/(Ru Ir Os)、Pd/Ir及Cu/(Ni Cu)等)具有过渡特征,这与其处于过渡的构造环境、特殊的岩浆性质和复杂的成矿作用有关煎茶岭镍矿床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混染,整体上岩、矿石铂族元素含量较低,这与其岩浆熔离作用弱,PGE成矿作用不发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5.
赫英 《黄金地质》1995,1(4):9-12
非线性科学应用于成矿学研究,导致了“非线性成矿学”的产生。秦岭地壳中一些金矿床其特征及分布与地壳演化过程不协调,而与深部地质过程,特别是地幔活动密切相关。详细研究秦岭区金矿床形成的非线性特点,区别出秦岭区两种类型的金矿,即源于地壳并受地壳演化控制的线性金矿和源于地幔并受地幔非均一性控制的非线性金矿。  相似文献   
46.
赫英 《矿床地质》1987,6(2):29-39
西华山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碱交代作用。一种以钠长石化和白云母化为主,封闭式地呈面型存在于花岗岩体中,一种以钾微斜长石化(红长石化)和云英岩化为主,开放式地呈线型存在于矿脉两旁。两者与花岗岩之问在特征和成分上的连续性和相关性说明导致碱交代的流体主要源自岩浆。对赣南和湘南、西华山和大龙山以及西华山南区和北区的比较观察,显示在岩浆作用、碱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之间存在共同演化之现象,似乎随着地质环境及岩石组合的变化,钨、锡、钼等成矿元素也有不同的组合趋势。研究表明,成矿作用是岩浆作用、碱交代作用等统一过程的结果,且本质的成矿作用是岩浆。  相似文献   
47.
对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南缘(山东临朐、昌乐、胶州和安徽明光)和华南地块(福建牛头山、广东英峰岭、海南定安和海南蓬莱)80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石中的钼含量进行了分析。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华南地块新生代地幔岩包体钼含量在0.10~0.41μg/g之间,平均含钼0.19μg/g;这些包体的寄主玄武岩中的钼含量明显高于其地幔岩包体中的钼含量。寄主玄武岩中钼含量在0.75~7.21μg/g之间,平均含钼3.17μg/g。其中安徽明光寄主玄武岩中钼含量最高,平均6.8μg/g;山东临朐、昌乐寄主玄武岩中钼含量平均为3.6μg/g;福建牛头山、海南定安和海南蓬莱寄主玄武岩中钼含量低,这三地平均为1.4μg/g,与世界基性岩钼的丰度1.4μg/g一致。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华南地块地幔岩包体的寄主玄武岩中的钼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明显表现为华北克拉通南缘高而华南地块低。结合我国大型钼矿集中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以及成矿元素来源于下地壳的事实,说明寄主玄武岩中钼含量的高低对地壳中钼矿床和钼矿集中区的分布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8.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和讨论了"岩石圈减薄与成矿关系的不均一性"这一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岩石圈减薄导致岩石圈中分布不均一的金、钼、钨等成矿元素被消耗带出至地壳中成矿,是中国东部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基本机制;华北地块岩石圈减薄对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贡献时限始自构造转折开始时而终至岩浆富集地幔源向亏损地幔源转化期,即可能在163~136 Ma至117~80 Ma期间;岩石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减薄可能是地壳中不同类型的金、钼、钨等矿床和矿集区时空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文章介绍了镇坪洪阳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和成矿地质条件;碱性岩的岩性组合主要以灰黑色粗面岩为主、并含有角砾熔岩,正长斑岩、正长细晶岩等.稀土、稀有元素主要富集于灰黑色粗面岩中,而在其他岩石类型中相对较少,同时岩石的片理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碳酸盐化对稀土、稀有元素有进一步的富集作用;提出了本区的碱性岩组合具有次火山岩相的特征,讨论了本区碱性岩的成因,认为其与湖北庙垭地区的碱性岩可能均来自上地幔,并不同程度地混染了大陆壳的物质成分,其形成时代与断裂构造带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50.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中的金含量及其成矿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等分析了中国东部 91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金含量并有重要发现。除河北万全和海南定安的一些高于 10× 10 - 9的异常样品外 ,包体及寄主岩中的金含量分别在 0 .5× 10 - 9~ 10 .0× 10 - 9和 0 .2×10 - 9~ 5 .3× 10 - 9之间。其中包体平均含金 4 .6× 10 - 9,玄武岩平均含金 2 .7× 10 - 9。地幔岩中包体一般比寄主玄武岩含金高 ,二者间相关性不明显。中国东部 91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金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非均一性 ,它们以华北地台为中心 ,向北和向南 (向南更明显一些 )分别降低 ,这一趋势与中国金矿大多数集中于华北地台的两缘而向南北有减少和减小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高于地幔金丰度 5× 10 - 9的样品 ,除海南岛外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台两缘(辽宁、河北、山西、山东 ) ,与冀北西部和山东的金矿集中区有对应关系。研究表明这种对应关系是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间在形成时代、性质和成分上耦合性的反映 ,而富二氧化碳含金地幔流体对金活化、富集和转移直至成矿的作用是在先期岩石圈地幔的物质基础上发生的。地幔岩包体中金含量的高低 ,对地壳中金矿床和金矿集中区的分布有指示意义。海南岛 15个包体样品平均含金 11.4× 10 - 9,最高达 36 .0× 10 - 9。鉴于有不少研究反映海南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