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白垩状结构碳酸盐岩是一种白色或淡色疏松、酥脆、多微孔的灰岩。狭义白垩状结构灰岩是指深 水盆地、陆棚斜坡及内台地局限海相(如湖)中形成的白垩状微孔隙灰泥岩及粒泥岩基质。广义白垩状结构 灰岩指盆地相和陆棚相中包括生物礁、滩的各种沉积体内各种沉积组构产生的白垩状灰岩,也包括白垩状去白 云化灰岩及 (真)白垩。综合各国学者的有关研究资料,建议将白垩状结构化定义为:“ 碳酸盐沉积物和碳酸盐 岩中的镁方解石和文石在不同成岩阶段通过新生变形而转变成低镁方解石微晶和微亮晶格架,并在其中产生和 保存晶间孔喉网络的作用;强化白垩状结构化是指微晶和微亮晶格架受到进一步溶蚀和淋滤,从而形成次生溶 蚀孔隙网络的作用” 。论述了世界各地的地史中不同成岩阶段白垩状结构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的例证和白垩状结构 化成因。  相似文献   
312.
长大深基坑施工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长大深基坑施工空间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值模拟方面,理论研究尚不多见的现状,提出了黏性土条件下长大深基坑施工空间效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引入等代内摩擦角的概念,将基坑坑周土层等代为无黏性均质体,应用土的塑性上限理论及相关联流动法则,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长大深基坑拉裂-剪切和纯剪切两种三维破坏模式下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具体研究,给出了相应的空间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数值模拟的低效率、高费用、长周期的缺陷,可手算完成;计算成果能直接得出基坑坑壁空间效应系数的分布特征及量值大小,可用于指导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信息化监测测点布置和断面选择。  相似文献   
313.
本文利用在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数据,提取各台站的接收函数,并利用相位加权方 法进行单台多震叠加、H -κ叠加以及共转换点叠加,获得了研究区莫霍过渡带的深度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莫霍的 深度由鄂尔多斯块体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在不同区域莫霍具有不同的特征:鄂尔多斯的莫霍深度在42~38 km;渭河-山 西地堑的莫霍出现约3 km的上隆;熊耳-伏牛山的莫霍深度在35~33 km;河淮盆地的莫霍形态比较复杂。相位加权叠加方 法能有效地压制相关性不好的噪音,在部分受噪音及沉积层多次波干扰的台站记录中,对突出莫霍的转换波Ps震相有很大 的帮助。  相似文献   
314.
建立了10Be产率-古地磁场强度的便捷转换方程,并以洛川剖面最近80ka的10Be浓度记录结合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新的LGM分离方法将影响黄土10Be浓度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进行了分离,成功示踪了末次冰期阶段拉尚(Laschamp(42ka))、莫诺湖(Mono Lake(32ka))等古地磁漂移事件,进而定量重建了最近80ka地磁场强度变化历史.重建结果与全球典型地磁场强度曲线(SINT-200,NAPIS75等)具有几乎同步的变化特征,从而表明采用LGM方法和新的转换方程在利用黄土10Be记录示踪和重建古地磁场强度研究中的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通过分析表明,季风区降水的不均匀性是导致黄土10Be浓度无法直接示踪古地磁场漂移事件的主要原因,而来自粉尘源区的尘降10Be浓度和尘降磁化率具有"准恒定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15.
高原泥炭记录揭示的全新世季风快速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泥炭沉积记录,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冬、夏季风快速波动历史,清晰地识别出9次可与北大西洋浮冰碎屑事件及低纬海面降温事件相对比的气候干冷事件。总有机碳含量频谱分析揭示的1 428、512、2552、17 a气候准周期,表明中纬度地区百年至千年尺度气候韵律的存在,全新世气候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性。  相似文献   
316.
为分析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采用MGEX/BIPM并址站10 d的GPS/BDS观测数据进行PPP测站钟差解算,在分析测站钟差估计结果日界不连续误差统计特性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研究日界不连续误差对两地时钟相对频率偏差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界不连续误差基本服从高斯分布,导致两地...  相似文献   
317.
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流二段大型储集体发育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钻井、古生物、地震、薄片等资料,分析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条件、类型、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提出湖平面、物源、断裂及古地貌等耦合控制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其中强烈的湖退事件是发育大型储集体的古湖盆演化基础;充足的物源供给是形成大型储集体的物质保证;显著的断裂聚砂效应和适宜的地貌条件是构建大型储集体的重要汇水机制。大型储集体的主要类型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受断面缓坡带及沟谷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粗,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为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受转换断阶带、帚状断阶带及相对宽缓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细,微相除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以外,河口坝及远砂坝也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储集体的发育特征,明确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下层序高位域,西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上层序低位及湖侵域;而各大型储集体的前端,由于岩性圈闭、岩性-构造圈闭及构造圈闭等发育,且埋藏浅、靠近生烃中心,还位于油气运聚的优势方向,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318.
利用1995~2004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降水最多年份汛期降水集中时段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发现降水集中时段100 hPa南亚高压120°E脊线基本维持在25~32°N之间,降水集中时段开始前南亚高压有一个东移北跳过程,降水集中期间100 hPa高度场上呈现东高西低形势,有利于副高西伸和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对稳定,在多雨时段副高进退次数较多,且较长时间稳定在25°N左右,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沿副高外围进入河南省境内,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在降水集中时段,中纬度西风急流轴位置被北抬到40°N 以北,40°N以南基本是东风,这种中纬度地转西风持续偏弱,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北跳和北跳后稳定,使雨带稳定在河南省.  相似文献   
319.
为测试在建守时系统性能,提出基于GNSS载波相位的远程评估方法,并开展实验验证。以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为参考,基于西安和北京地区4个测站连续15 d的GNSS观测数据,分别采用PPP和载波相位共视(PCV)法解算得到待测守时系统相对UTC(NTSC)的时间偏差,然后对待测守时系统的相对频率偏差、频率稳定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V和PPP时间传递链路的系统误差小,时间传递准确度高,采用PCV和PPP时间传递可准确测量相距较远的守时系统的频率稳定度、相对频率偏差等特性,可为下一步国产守时系统性能远程测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20.
断层形变测量资料与辅助温度观测资料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山子形变观测站位于独山子石化总厂厂区的西南,地理坐标为φN44°19′02.1,″λE84°48′13.3,″海拔高程为824.7 m。观测站始建于1989年,1993年正式观测。架设的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断层形变观测仪,MD 4412B型浮子式垂直变形测量仪测量垂直形变,MD 4211BA型岩体变形测量仪测量水平形变。仪器原观测方式为模拟纪录,1998年对其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改造后仪器为MD 4412型浮子式垂直变形测量仪及MD 4211型岩体变形测量仪。2003年7—9月对观测站地下廊道进行了保温改造,2003年10月安装了DFG、DSG型岩体形变测量仪,并新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