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756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SPOT 5卫星影像在广东省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在土地资源监测管理中,利用SPOT 5卫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全色波段与多光谱数据融合、模拟自然彩色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92.
GPS在三峡水库区云阳县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在库区云阳段建立GPS滑坡监测网的观测实践,以黄泥巴蹬坎滑体为例,介绍了GPS相对定位技术在云阳县滑坡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在采用GPS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宏观地质巡视的同时,还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库水位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通过多种监测方法分析,发现在雨季滑坡容易产生变形,非雨季变形缓慢。目前,雨季日变率均小于5mm,而在非雨季平均日变率小于1mm。认为该边坡处于缓慢变形阶段(警惕线)。此外,在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多条宽1~5mm、长度不等的裂缝和高度不等的局部错台。根据近2年所获得的观测成果分析,深部位移监测、GPS监测和宏观巡视的结果十分吻合,效果令人满意。文章还总结了在滑坡监测中消除GPS测量主要误差的对策。满足方便快捷的同时,在不同时段采集GPS监测数据,适当延长监测时段,每个监测点至少观测2h的要求。多方收集信息,尽量避开潮汐、太阳黑子等活动的时段进行GPS监测。  相似文献   
993.
阿拉套山南缘岩浆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位于中国与哈萨克什坦国边境的阿拉套山南缘,火山岩及花岗岩十分发育。其中流纹岩分布广泛,仅研究区内面积达370.8km~2,与下伏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及晚石炭世东图津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SHRIMP 锆石 U-Pb 年龄300±5Ma。乌拉斯台花岗岩体是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岩体,出露面积约82km~2,侵入于早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及至晚石炭统东图津河组以及早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内,与围岩界线清楚。岩体形态不规则,由4个侵入次岩体组成。第4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体 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294±4Ma。夏尔敖腊岩体为由4个侵入次组成的岩体,侵入于早石炭统内,平面上呈不规则椭圆形,出露面积近10km~2,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出露规模较大的第6次侵入岩体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299±6Ma。研究表明,新疆阿拉套山南缘岩浆岩,SHRIMP 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300Ma 左右,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末至早二叠世初,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构造模拟实验中的光纤应变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箱中埋设光纤模拟脆性挤压变形,运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对光纤应变分布进行测量,并与模型变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纤应变传感技术可以用来测量构造模拟实验中的应变大小,模型中的应变是由挤压部位逐渐向挤压前方传递的,应变量剧增的部位是断裂或褶皱构造发育的位置,从而可以运用光纤传感技术预测模型潜在的变形位置,为进一步进行模型内部应变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启功以书法、书画鉴定和文学见长于世,被人们亲昵地称为“国宝大熊猫”。但他又是一位颇有特色的画家,只是因为长期封笔,所作较少,其成就鲜为人知而已。启功,满族,姓爱新觉罗,字元伯,别署元白、长庆,1912年生于北京。他早年师从陈垣治学,后任教于辅仁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分析望云山复式花岗岩体侵位时的动力学状态,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磁组构参数测定,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反映了望云山得式岩体侵位过程中构造环境的变化和单元岩石的暗色矿物组成及其性程度的高低;磁面理的产状与岩体形态和岩石单元分布相吻合,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岩浆侵位方式;磁线理指示岩体的侵位中心,线理表现形式不一,标示侵位方式与受构造应力的不同;晚期岩浆对早期岩浆中的磁线理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磁线理方向基本上反映了岩浆原始流动状态;从磁化率椭球参数可以看出岩浆侵位的应变状态;岩浆应力场分布体现了岩浆侵位方式及其所处构造环境,岩体岩石磁组构参数佐证了区域构造,围岩构造及岩体内部其他构造所反映的岩体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997.
湘南郴桂地区酸性斑岩的时代划分及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柱地区酸性斑岩概括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三类,划分为T3,J1,J2,J3,K1和K2等6个时代形成,包括壳源物质熔融和壳幔源物质同熔两种成因类型。J1未形成的壳幔源物质同熔型花岗闪长斑岩与铜、钼、铅、锌、金等成矿作用有关,J1末至J2及K2的壳源物质熔 融型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与锡、铅、锌、铜等矿化关系密切;和成矿有关的酸性斑岩体规模较大,其为深部或附近较大规模岩浆岩体的分异物或浅成相物。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发育2大类6套烃源岩,生气强度大,为库车坳陷天然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构造运动派生出的一系列断裂,沟通了深部的气源岩,为天然气往储储层运移提供了有力的通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库车坳陷油气相态的分布很不均一;库车坳陷发生过多期成藏,但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期成藏,气藏的形成均比较晚;库车坳陷以生气为主,部分油藏或油气藏是残余油藏或油气藏,是天然气大量散失的结果;库车坳陷和吐哈盆地保存条件的差别导致吐哈盆地倾油,库车坳陷倾气。  相似文献   
999.
过去的研究结果指出,青藏高原东北侧的伏旱是在副高控制下的干旱,其干旱的典型环流呈上下一致的正压结构。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北侧伏旱环流的维持机制,利用一个带有强迫和耗散的球面无辐散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谱模式和经过严格挑选的五个实际典型伏旱个例(共48d)环流场,通过求解平衡方程得到了伏旱环流强迫场,再用该强迫场分别在有强迫和无强迫情形下进行了8d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伏旱环流的平均维持时间在一周左右,影响和维持它的外界强迫主要来自青藏高原北侧,干旱环流强迫场的存在对干旱环流的维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宋晓亮  陆汉城 《大气科学》2001,25(4):503-514
设计了一个宜于研究深厚湿倾斜对流运动的二维非弹性非静力平衡数值模式.模式采用非静力平衡条件、非常值湍流扩散系数,并具有最优协调分辨率,弥补了以往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数值研究中的诸多缺陷.数值试验表明:模式运行稳定可信且对深厚湿倾斜对流运动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下,扰动发展呈现为强倾斜环流特征,垂直速度场有狭窄的强倾斜上升运动,与倾斜上升运动相伴有倾斜云带发展.诊断分析表明:在扰动发展演化过程中,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演化为一种混合不稳定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