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为了解浙江苍南海域无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于2019年3月对该海域内11个无居民海岛进行了潮间带生物调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鉴定,并计算了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11个无居民海岛共鉴定出58种潮间带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57±205 ind/m2和2 847.83±1 032.50 g/m2,各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范围分别为1.07~1.61, 0.66~0.83和0.54~1.30。与大陆沿岸潮间带相比,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独特,拥有更多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需要重视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2.
不规则重磁测线网误差模型的约束最小二乘平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金耀  张涛  谭勇华  李新 《海洋测绘》2006,26(4):6-10,20
传统实用的海洋重力、磁力测线网平差方法主要为规则测线网设计,并只就线偏差进行调整,用于处理航次数据之间的拼接时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重磁测线数据拼接和建库工作中碰到的误差难以调平的问题,设计、建立了不规则海洋重磁测线网的任意复杂误差模型的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将线偏差纳入到任意复杂(如非线性和周期性)的误差模型中,归纳出最小二乘条件方程系数矩阵的直接构制法。针对可能出现的解不稳定,放弃不易实用的权矩阵,引入两种解决方法:先验确定部分测线误差分布的固定测线法和视误差大小实施系数矩阵对角线微扰动的泛约束法。  相似文献   
53.
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圈和软流圈流动(运动)方向、速度和强度的周期性振荡式改变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54.
本文应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选取1980年1月至1988年12月日本的地震序列资料,将(6.0,7.0)级地震作为样本,建立了预报地震发震时刻的动态模型,并选取最佳模型对日本未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进行了预测,另外,从函数变换的观点,对GM(1,1)模型进行了广义解释,指出对序列建模必须从满足光滑度的时刻计起。通过大量计算表明,用足够小量样本比大量样本建模,其拟合与外推精度要高。。对此,从信息论的角  相似文献   
55.
为了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舟山群岛的影响,促进人与海岛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舟山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人类活动类型及对海岛生态影响方式、人类活动与海岛生态系统的相互效应,并提出舟山海岛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着污水固废污染、人口密度和用地结构变化的压力,人类目前对舟山海岛的开发活动主要以旅游开发、港口建设、工业开发、海岸工程、渔业开发及其相关产业为主,这些开发方式对海岛地形地貌、海岛岸线、海岛生物物种和淡水等的影响也不同。通过研究分析,人类与海岛生态系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未来舟山预构建“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人类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局面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污水固废治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环保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