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谭先锋  黄建红  李洁  高红灿  况昊  蒋威 《地质论评》2015,61(5):1107-1120
济阳坳陷始新统孔店组深部碎屑岩中普遍发育碳酸盐胶结物。依据普通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碳氧同位素等实验结果,对济阳坳陷始新统孔店组深部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有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等,胶结方式有早期基底式胶结、成岩期点状胶结、成岩后期裂缝充填,胶结物的纵向上和横向上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早期基底式胶结主要形成于原始沉积水介质的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这种沉积分异作用主要发生在湖盆沉积的同生期,由于化学物质的饱和度分异造成;成岩期胶结物主要跟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的自由流动、粘土矿物转化、有机质的演化和地质环境的变化有关,断裂构造活动形成的深部热液也是形成部分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原因;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早期基底式胶结沉淀作用对岩石储层具有强烈胶结作用和抗压实作用,成岩期碳酸盐的沉淀作用对储层空间具有明显的堵塞作用,成岩过程中的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提高了深部地层的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22.
介绍一种定性识别和预测断层相关裂缝的新方法-断面脱空法。该方法以断面脱空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断面脱空空间与断层相关裂缝之间的置换模型,从而实现通过观察断层形迹开展地下断层相关裂缝的定性识别。以塔中Ⅰ号断裂带西侧中古3、塔中72两个井区下奥陶统良里塔格组(O3l)为例,基于地震资料分别开展剖面和平面上的断层相关裂缝识别,并将预测结果与钻井、测井及地震属性分析获得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断面脱空原理预测结果与钻测井揭示结果基本一致,与根据均方根检测的裂缝平面分布对比,细节上有差异,但总体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利用断面脱空原理可以定性地对断层相关裂缝做出预测。断面脱空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定性评价地表、地下断层相关裂缝发育分布规律提供一种新思路,更为定量表征断层相关裂缝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渝东南地区的下志留统石牛栏组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古环境变化、物质来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稀土元素总量w(ΣREE)、REE配分模式、以及w(ΣLREE)/w(ΣHREE)、w(La)_N/w(Yb)_N、w(Ce)_N/w(Yb)_N、w(La)_N/w(Sm)_N、w(Gd)_N/w(Yb)_N、δEu、δCe、Ce_(anom)等特征值研究方法,对渝东南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典型剖面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海洋环境和物源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石牛栏组灰岩稀土元素总量略低于大陆地壳平均值,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亏损,铕明显负异常,铈负异常较微弱。w(ΣREE)证实了石牛栏组的沉积水体由浅缓慢变深再急剧变浅的变化过程。Eu负异常、Ce负异常和C_(eanom)值均揭示石牛栏组沉积时期海水具有弱还原性。REE的分异程度反映了石牛栏组从沉积早期到沉积晚期,沉积速率总体降低。稀土元素的比值特征及w(ΣREE)—w(La)/w(Yb)图解表明其物源源自雪峰山隆起,源岩主要为沉积岩。  相似文献   
24.
陆相断陷盆地是世界上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我国东部大陆及沿海分布着约230个各具特色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集中分布区.陆相断陷盆地在其沉积演化过程中,断裂构造对断陷湖盆内沉积体系和砂体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第一,对断陷盆地而言,盆缘断裂控制着盆地的样式.第二,盆缘断裂控制着断陷湖盆内坡折断裂带的形成,为沉积提供了潜在的空间和充填动力.第三,影响着物源的碎屑供给,进而控制着沉积体系类型,砂体成因类型及时空演化和分布特征.所以,深入研究陆相断陷湖盆断裂构造,对沉积体系及砂体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5.
川东北飞仙关组蕴藏重要的油气资源,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地域广阔,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野外剖面、测井、录井以及室内薄片观察,对海槽区带南段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主要为连陆台地沉积模式,沉积相类型包括台地、斜坡、残留海槽;在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将飞仙关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为SQ1、SQ2、SQ3,每个三级层序分别划分出TST、EHST、LHST 3个体系域;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详细讨论了各个层序体系域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层序-沉积演化上,飞仙关期随着海槽的缩小,台地范围不断扩大,台地边缘滩和台内滩逐步向海槽方向推进,控制整个海槽南段的储层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26.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其嘉陵江组为该区主力产层。本文以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新认识,对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嘉嘉一—二1和嘉二3亚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及电性特征进行了更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嘉一—嘉二1和嘉二3亚段储集岩以粉细晶白云岩和颗粒云岩为主,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白云岩晶间孔)为特征,储层总体上为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研究认为:①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和台内滩相带控制了优质储层分布范围和规模;②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③岩溶作用扩大了储层发育范围,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27.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区内白云岩的岩石类型及储集性。结果表明该区各类白云岩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原孔、晶间孔隙、铸模孔、裂缝性溶洞、裂缝等。结合物性资料表明颗粒砂屑溶孔云岩及鲕粒溶孔云岩为Ⅰ类优质储层、鲕粒云岩及砾屑云岩为Ⅱ类好储层、结晶云岩为Ⅲ类较差储层、泥一细粉晶云岩为非储层。  相似文献   
28.
29.
康家湾矿床的节理在平面和各个中段的分布主要分为三期,通过对节理裂隙特征分析,认为节理具有矿液通道和储存空间的作用,同时矿体分布由于矿物差异发生分异作用。在生产勘查中,应注意区分对成矿有利和不利的节理裂隙,应用追索法对有利节理进行勘探,对节理裂隙发育部位进行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30.
蒋威  谭先锋  王佳  付明庆  陈青  吴康军  冉天 《现代地质》2016,30(6):1348-1360
摘要:致密砂岩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载体,对其致密化成因及储层形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钻井岩心、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等手段,对川中地区龙女寺东端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女寺东端须家河组遭受了机械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须家河组目前处于中成岩A-B期,经历的流体活动主要有同生成岩期地表水沉淀早期方解石胶结和绿泥石薄膜,早成岩B期压溶作用控制石英Ⅰ期次生加大形成与孔隙流体溶解黏土矿物、长石和易溶岩屑等,中成岩A期大量油气充注促进石英Ⅱ、Ⅲ期次生加大与少量方解石溶解,中成岩B期燕山/喜山运动促进储层形成;储层形成机理主要涵盖残余原生孔的保存和次生孔的形成,有利的沉积环境、溶蚀作用、异常高压和构造破裂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形成,有利的沉积环境、溶蚀作用和异常高压主要是保护残余原生孔和形成次生孔,构造破裂作用产生大量微裂缝,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并为形成溶蚀扩大孔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