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中部型ENSO和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对冬季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独立影响和联合调制作用。研究表明,北半球平流层臭氧在中部型厄尔尼诺年增加,而在中部型拉尼娜年减少;准两年振荡东风位相年份,北半球平流层臭氧增加,准两年振荡西风位相结果则相反。相比之下,北半球中、高纬度平流层臭氧异常对准两年振荡活动的响应明显小于其对ENSO活动的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准两年振荡东风位相会加强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增加,而减弱中部型拉尼娜事件造成的平流层臭氧的减少。在准两年振荡西风位相下,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仅导致北半球平流层臭氧含量少量升高,而中部型拉尼娜事件期间臭氧会大幅度减少。因此,准两年振荡东风位相会加强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对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影响,而减弱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对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影响。准两年振荡西风位相会减弱中部型厄尔尼诺而加强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对北半球平流层臭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利用NECP/NCAR FNL客观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模式WRF,通过4个数值试验模拟分析了2010年不同气象条件下(3月、6月、9月和12月),中国华南地区排放的示踪物向北极地区传输的总量、传输特征及传输机制。模拟结果表明,12月传输到北极地区的示踪物最多,约达到排放总量的44; 9月和6月的次之,约分别为7. 5和7; 3月的最少,只有0. 105。12月,示踪物传输到北极地区所需的时间最短,约为3天; 9月和6月分别需要5天和6天;而3月,则需要9天时间。另外,不同月份示踪物传输到北极地区的主要通道所在高度也不同。3月主要集中在850~700 h Pa之间,9月在400~200 h Pa之间,而6月和12月在850 h Pa和200 h Pa的高度上都有浓度较高的传输通道出现。进一步分析发现,示踪物的传输路径主要受环流场控制。较强的经向南风和气旋系统有利于示踪物向北极地区传输;东亚大槽是导致12月排放的示踪物在较短时间内向北极地区传输较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全省各地基本建立了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制度,切实加强了建设用地供应监测,全面启动了出让合同及其补充条款的履约检查,加大了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积极完善了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土地闲置问题,亟待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64.
针对选用不同网络结构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地球化学异常识别,重构符合成矿分布的地球化学背景时选择依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基于闽西南铜锌银成矿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采用3种无监督深度学习模型AE、MCAE、FCAE,分别提取了样本中多元素的组合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混合特征,并基于其重构地球化学背景,模拟成矿分布。结果显示,FCAE模型圈定的异常区域与已知铜矿点最贴合,其次是MCAE模型和AE模型,其AUC值分别为0.80、0.78、0.61,且FCAE模型和AE模型对卷积窗口尺寸变化不敏感;说明面向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构建深度学习算法时,基于提取空间分布特征或混合特征的算法综合表现较好,且基于提取组合结构特征或混合特征的算法对由观测空间尺度变化或不一致引起的噪声有较强抗干扰能力。本文为因地制宜地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模型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