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使用近岸波浪模型SWAN计算存在沿岸流和离岸流时的近岸波浪传播。先设离岸流u=0m/s,模拟均匀、非均匀沿岸流的流速和梯度对波高传播的影响;再设沿岸流v=0.5m/s,模拟均匀、非均匀离岸流的流速和梯度对波能高传播的影响。从模拟中得到,近岸波浪传播受沿岸流、离岸流的流速和梯度影响时,波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2.
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到高质量的总DNA, 通过TA克隆构建了含有2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的16S rRNA基因文库, 选择各OTU中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与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在系统进化树中至少分属于9个类群: 其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 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 和浮霉菌Planctomycetes为优势种;其他细菌如疣微菌Verrucomicrobia, 鞘脂杆菌Sphingobacteria, 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 绿弯菌Chloroflexi, 厚壁菌Firmicute, 酸杆菌Acidobacteria等为非优势种群;另外有两个克隆子属于未知种群.在所获得的23个代表克隆子序列中,有11个序列与已知细菌的同源性≤95%, 占到了所有序列的48%, 这一结果说明在南海北部巴士海峡海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这一海区蕴含着大量未知的微生物资源, 因而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新选育品种黑花鳙和白花鳙F2代的含肉率、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二者的含肉率分别为77.47%和77.53%;鲜样中肌肉生化成分分别为:水分80.56%和79.38%,蛋白质17.01%和17.67%,脂肪0.87%和1.20%,灰分1.25%和1.35%,比能值4.43kJ/g和4.72kJ/g;干样中黑花鳙17种氨基酸总含量(81.32g/100g),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40.05g/100g),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29.13g/100g)均小于白花鳙(86.63,42.04,31.57g/100g),但其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49.25%)以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0.97)均大于白花鳙(48.53%,0.94)[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者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黑花鳙必需氨基酸与总氮的克数比(2.62)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77.98)均小于白花鳙(2.67,79.6),但都大于湖北等产地的鳙鱼。两种新选育的鳙鱼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94.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基于旅游者数字足迹研究选取地理分布特征、节点特征和网络特征分析了疫情前后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变化。结果显示:(1)疫情改变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推动湖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疫后应着重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湘西板块与其他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差异、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2)疫情引发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网络中部分节点的角色变化,后疫情时代,少数核心节点掌握大部分流量的情况有所缓解,具备良好自然风光的周边低密度生态旅游地更受疫后旅游者青睐;(3)疫情影响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网络的结构组成,生态旅游地之间的分离程度增加,旅游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拉动湖南省生态旅游流朝着多节点、多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湖北牛山湖小型鱼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域数据模型是流域特征的语义、行为和规则的表达,是进行集成流域模拟和管理的空间数据组织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上游的西苕溪流域为例,将汇流单元分为自然流域、“大包围”、圩区三种形式,分别建立了各自内部的河湖网络关系,即山区由自然流域单元,内包含水库(或湖泊)、河流、水工点的树状河湖网络关系;平原区由人工汇流单元,内包含大包围、圩区、湖泊、湿地、河道、水工点的网状河湖网络关系,为建立适合我国的流域数据模型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线性回归参数的总体最小二乘估计问题提出了线性回归加权总体最小二乘平差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线性回归的加权总体最小二乘迭代算法。之后,采用一个算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提出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巢湖沿岸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3月、6月、9月和11月四个季度对巢湖沿岸带24个站点(12个区域)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4属种,以寡毛类和水生昆虫为主,合计占总种类数的68.7%。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无灰干重)分别是(1005±233)ind./m2和(2.24±1.29)g/m2。巢湖沿岸带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为颤蚓类和摇蚊幼虫。利用底栖动物种类数、寡毛类密度占比、摇蚊幼虫密度占比和软体动物密度占比四个指标,对巢湖沿岸带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巢湖东岸环境质量优于西岸,靠近合肥市的万年埠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底质、电导率和总氮。建议通过改善底质环境,恢复水生植被,削减总氮等措施来恢复巢湖沿岸带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巢湖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98.
为保证正常的海洋航运生产和作业,提出多功能的水下安防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该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技术,实现自主导航高精度定位与目标的识别处理任务,为水下安防智能机器人的试验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可行性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进一步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探索更有效的空间管控方法,从各类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形成机理出发,通过选取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评估了海南省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敏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并将其与国土规划相结合,对研究区进行了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暴雨洪涝、赤潮、海岸侵蚀均以轻度敏感为主,土壤侵蚀、台风灾害以中度敏感为主,特殊生境、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以高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轻度、中度、高度与极度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0 651.28、9 682.11、3 275.29和983.88 hm2,其中高度敏感区以调楼镇分布面积最大,极度敏感区以博厚镇分布最广;2)地质灾害以地震、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砂土液化为主,除地震风险分为风险大区与中等区外,其余4种均只有中等风险区和风险小区,综合风险则有大、中等和小3个分级,其中风险大区主要分布于博厚、东英、波莲与皇桐镇的断裂带两侧各15 m范围区内,总面积为118.86 hm2;3)集生态敏感性、地质灾害风险与国土规划多元视野的海岸带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可较好地识别重要保护对象与关键保护区域,并使海岸带获得充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崇明岛东滩潮沟体系及其沉积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明岛东滩潮沟系在盐沼带内特别发育,其形成与潮滩围垦工程和盐沼带的宽度密切相关。泥滩上潮沟的发育和演化与盐沼带潮盆大小、潮时(大小潮)和降雨量等相关,潮沟体系规模小,涨潮流不受其控制,退潮时潮沟成为主要泄水通道,未沉降的细悬浮颗粒和浮泥层在重力作用下向潮沟汇集,使潮沟内沉积物比滩面细。崇明岛东滩潮沟体系形成、演化及沉积物分布,完全不同于目前研究非常详细的欧美河口湾/港湾型潮道-潮沟体系,后者潮道以涨潮流占优势,沉积物明显比滩面粗。崇明岛东滩潮沟体系是发育在快速淤长的三角洲类型海岸上,通过与其他类型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潮道-潮沟体系对泥滩和盐沼发育、演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