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71.
通过对宝鸡高泉、陇县珍珠泉和上王咸水渠泉三个观测站点的水氡数据进行实验与对比分析,提取不同外界干扰影响因素下水氡的异常变化特征,并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水氡的影响规律,为水氡的异常判识提供了参考.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水氡的异常识别和排除干扰,对区域震情研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近年来,九岭南缘同安-白水洞地区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发现了多处大型、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系统梳理该地区锂矿成矿地质特征对于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指导下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九岭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划分为4个阶段,其岩性从老到新依次为中细-中粗粒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含斑(少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性之间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其中晚阶段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锂矿具有成矿专属性,并常超覆于其他燕山期岩体之上,内部见有早期岩体的捕虏体。以w(Li2O)≥ 0.20%圈定锂矿体,矿体主要分布于白水洞岩体上部的中、强钠长石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同时有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矿体,局部花岗岩围岩被矿化,但下部弱钠长石化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地表局部地段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不含矿。锂主要赋存于锂白云母和锂云母中,脉石矿物主要为钠长石、石英、钾长石、云母等。燕山期花岗岩蚀变普遍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白(锂)云母化、云英岩化、黄玉化等。白(锂)云母化表现为围绕原生白云母边缘发育交代的白云母和锂云母,同时与钠长石化紧密伴生。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碱交代阶段,局部叠加云英岩化(酸交代)阶段。上述特征表明九岭南缘蚀变花岗岩型锂矿为热液作用的碱交代阶段富集成矿。结合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笔者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锂矿成矿要素,建立了找矿标志,并圈定了陈家里-新庵里、港口-东坑、三角岭-东窝里、张家里-窑场里等地区作为下一步重点找矿靶区,为九岭南缘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工程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的垫层模量、垫层厚度、短桩模量及长桩长度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长短桩应力比和长短桩桩身应力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材料参数可以较好地改善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使基础受力更合理。另外,长桩的存在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值。结合对温州某小区该类型地基埋设压力盒的现场监测,分析了实际工程中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力比和土压力的发展规律。其结果可为该类型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分析云霄洞地下河的环境特征、洞穴发育特征,以及补给、径流、排泄和动态特征,为岩溶石山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旱涝治理与岩溶水开发并举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引水工程和排洪工程合二为一,投资少、工期短、收效快。   相似文献   
975.
我国典型溶蚀丘陵型岩溶发育区主要分布于湘中的新化县-涟源县一带。受中国大陆梯级地形、复杂地质背景、气候水文等内外环境因子的联合作用,发育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岩溶地貌及形态组合。宏观岩溶地貌主要有四种类型: 丛丘谷地、丘岭谷地、峰丛洼地谷地和峰丘谷地。不同单元岩溶发育特征差异明显。溶蚀速度在10. 26~ 30. 04m3 /km2· a,总体上侵蚀作用大于溶蚀作用,以流水溶蚀- 侵蚀形态为主导特征。开发利用岩溶水应从地貌差异和岩溶水系统多层多块结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蓄、引、提、堵等多种开发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76.
地震波在盆地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对盆地中震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具有一定尺度并填充了低速沉积物的盆地,地震发生时入射的体波会激发出在盆地内往返传播的短周期面波,从而造成盆地内大振幅长持续时间的振动,这大大增加了地震对盆地中结构物的破坏作用。针对盆地是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又常常面临一定的地震危险性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盆地结构对地震响应的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77.
张北6.2级地震地形变前兆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兆宏  谢觉民  张晶  范燕 《地震》1999,19(4):315-322
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水准、GPS、重力、定点形变、流动形变、地应变观测资料及前兆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深大构造对背景场起着控制及传递的作用;震中区位于经历了剧烈地壳运动后近年处于相对平静的地区;背景场与前兆异常动态过程的密切配合,是作出正确震情判定的关键;前兆异常在震后的新发展,在震后趋势预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8.
763长周期地震仪具有频带宽、动态特性好、摆的零位稳定性好等优点,已取代了SK基式地震仪,成为我国基准地震台网的主要测震仪器,因此,如何确保763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泉州地震台在基建项目完成后,对停机两年多的763地震仪重新进行了清理和...  相似文献   
979.
世界水资源和用水:当代评价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6,俄罗斯国立水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本文作者的科学指导下,对世界水资源、用水和可用水量的动态变化作了新的综合评价,也对其未来状况进行了预测。依据世界水文站网资料,简明地给出了世界各洲、不同自然地理和经济区,以及一些选定国家的可更新水资源动态数据;给出了满足人口、工农业需要的全球用水量,以及本世纪和未来(2000、2010和2025年)的动态可利用水量;分析了世界水资源、用水和可利用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后者与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关。本项研究成果将以专着《21世纪初期世界水资源》于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80.
在传统上,浮游有孔虫Globorotalia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面一直被用来作为划定海相地层更新统下界的可靠依据。然而,此一初现面(2.0MaB.P.)所界定的更新统下界与超微化石Gaphyrocopsaoceanicas.l.初现面(1.67~1.7MaB.P.)所界定的并不一致。这一现象对大陆边缘的沉积地层尤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大陆边缘的高沉积速率会导致两个基面有很的层位间距。本研究证明台湾西南部二仁溪剖面之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最后一次的旋向变化(由左至右),几乎与超微化石G.oceanicas.l.的初现面同一时间。因此,就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的观点看,此一族向变化是辨识更新统下界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