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With the global wanning and sea level rising,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typhoon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he defenses code against typhoon attack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hould be calibrat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typhoon disaster and severe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abilistic approach of definitions about "probable maximum typhoon" and "probable maximum storm surge" in nuclear safety regulations of China and has made some design code calibrations by use of a newly proposed Double Layer Nested Multi-objective Probability Model (DLNMPM).  相似文献   
73.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及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和预测海岸系统地貌演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长周期数值模型是海岸系统演变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介绍了海岸系统演变的长周期数值模型的计算原理、信息约减和地貌加速等关键技术、时空尺度及其验证方法。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长周期模型在海岸系统演变的过程与机制和长期演变的数值模拟及预测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引起的海岸系统长期演变等方面的应用与最新进展,并对长周期模型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水准测量通常是精确测量高程的方法,但在丘陵和山区则受到限制,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工作起来费时、费力,又因为测站数较多,测量精度同时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的普遍应用,三角高程导线的测量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通常可以达到水准测量精度,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能否代替水准测量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5.
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2006~2007年夏冬春秋4个季节北黄海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北黄海温度和盐度大面以及典型断面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冷水团势力范围强于2006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受地形影响.黄海暖流冬春季较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秋季开始形成.鲁北沿岸流冬季最强,春季减弱,夏秋季消失,但夏季鲁北沿岸存在冬季鲁北沿岸流水的残余体,即鲁北沿岸水.辽南沿岸水4个季节都以低盐为特征,除夏季低盐中心位于庄河口外,其它3个季节低盐中心均位于调查区域的东北角.渤海与北黄海之间的水交换4个季节都存在.春季,断面盐跃层形成滞后于温跃层;秋季,断面盐跃层消失滞后于温跃层.  相似文献   
76.
地震应力降标志震源破裂过程中作用在断层系统上的应力释放水平,是刻画震源物理过程和预测震源辐射特性的重要参数.地震应力降主要受控于构造环境、震源机制和地震类型等.观测得到的应力降还受到观测频带的影响,所以它的绝对值难以准确测定.采用体波、面波以及零频观测(大地测量、GPS、InSAR)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获得的应力降也存在差异.对于地震波数据,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去除传播路径中的衰减效应并获得震源激发谱,进而估计应力降.随着宽频带地壳Lg波衰减模型的建立,可以构建直接校正路径衰减的方法,从而获得对Lg波震源激发函数的准确估计.进而通过对观测和理论震源谱的拟合获得整个地震序列中各个地震的标量地震矩、拐角频率和高频下降率等震源参数,再根据断层模型计算应力降.本文分别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构造地震2017年Ms7.0九寨沟地震和潜在的工业注水诱发地震2019年Ms6.0长宁地震为例,计算两个地震序列应力降的时-空变化过程,探索构造地震与诱发地震之间的潜在的物理差异. 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主震应力降为27 MPa,余震震级和应力降均呈快速下降趋势. 2019年长宁地震的主震应力降为32 MPa,余震序列...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自正式运行以来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总结,发现数采死机对数据影响较小,但断电造成的仪器内部温度的改变会导致原始数据漂移,从而降低数据的内在质量,建议应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如断电等造成的内部温度变化;台风影响使得数据噪声变大,表现为观测曲线变粗,呈纺锤状。希望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利用重力资料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
在深入分析硬盘结构及硬盘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用软件实现对公用机房硬盘的保护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编程思路。  相似文献   
79.
水汽是青藏高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水资源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FLEXPART方法,研究了1979-2018年青藏高原4个区域(青藏高原北部NEQXP、西北地区NWQXP、东南地区SEQXP和西南地区SWQXP)积雪季极端降水的水汽来源及相对贡献。研究表明:(1)NEQXP、NWQXP和SWQXP的年极端降水量和年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SEQXP则不显著。(2)青藏高原4个区域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存在明显差异,SEQXP和SWQXP极端降水主要由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控制,而对NEQXP极端降水贡献最多的是本地蒸发,中亚地区的水汽对NWQXP极端降水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3)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地中海地区、北非阿拉伯半岛地区、SWQXP、中亚地区和NWQXP逐年持续的水汽供应,引起NWQXP逐年极端降水的增加;而NEQXP极端降水增加更多是因为NWQXP逐年水汽增加;SWQXP极端降水增加是因为中亚地区和SWQXP逐年持续水汽的供给导致。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内部水汽循环差异和极端降水事件的认识,并从水汽来源的角度解释当前极端降水逐年增加的机制。  相似文献   
80.
河南西峡白垩纪地层和蛋化石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在对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分布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还首次报道了鳄类蛋化石、鸟类蛋化石、赵营组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西峡地区生物群面貌,也揭示了伏牛山南麓白垩纪构造盆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