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高福红  杨扬  王枫  许文良 《地球科学》2014,39(5):499-508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东部早古生代地层晨明组和宝泉组碎屑锆石的U-Pb定年结果,讨论了晨明组和宝泉组的所属时代和物源.大多数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极少数的锆石具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暗色增生边.定年结果表明:采自晨明组上部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59个分析点产生了以下年龄组:561 Ma、621 Ma、683 Ma、752 Ma、803 Ma、822 Ma、851 Ma、900 Ma、922 Ma、954 Ma、1 781 Ma、1 865 Ma和1 933 Ma,这表明晨明组沉积于561 Ma之后.而以不整合接触关系覆盖于晨明组之上的宝泉组底部泥质板岩中碎屑锆石60个分析法点产生了425 Ma、450 Ma、485 Ma、900 Ma和1 750 Ma年龄众数.由上述地质关系和年代学测定结果,结合晚古生代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年龄组合,可以判定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晨明组的形成时代介于561~510 Ma之间,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东部确定的具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早古生代地层.上述年龄组碎屑锆石的存在,表明其物源主要为该区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地质体,这进一步揭示在早古生代期间,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可能存在前寒武纪残片.   相似文献   
532.
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初步编制及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亚、中央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周边等地区,新鉴别出一批中生代花岗岩,结合收集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集成已有成果,初步总结了中国及邻区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框架、成因演化及物源特征,揭示出了多种构造环境,编制了基于属性数据库的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地质图。从亚洲大陆拼合角度论述了三叠纪花岗岩带的构造背景;揭示了东北亚侏罗纪—白垩纪地壳由挤压增厚到伸展减薄过程中花岗质岩浆性质演变的响应关系。这是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分布框架的一次尝试性总结,有助于提高亚洲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整体认识,对深入探讨亚洲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背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3.
鉴于池塘养殖条件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种内相残现象严重,螯足缺失率较高之实际。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的螯足进行了缺失处理,设置了无螯组(C0)、1螯足组(C1)和2螯足组(C2),在实验室内食物资源不足条件下,探讨了螯足数量(螯足缺失)对三疣梭子蟹摄食行为和竞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螯足数量对三疣梭子蟹的索食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2)缺失螯足(C1,C2组)的三疣梭子蟹均可正常摄食,其中C0组蟹可用第一步足代替螯足抱持食物,将食物送入口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补偿策略,但其啃食速度较慢,啃食耗时是C2组蟹的2倍;(3)C0、C1、C2组三疣梭子蟹均有部分个体同时抢占2份食物,其比率与个体具有的螯足数量有关,螯足越多,同时抢占2份食物的比率越高,其中C2组中有20%个体同时抢占了2份食物,而C0组仅有3%个体同时抢占了2份食物;(4)从螯足数量不同的三疣梭子蟹遭同类抢食的次数、比率来看,螯足数量越多的三疣梭子蟹,抢食欲望、抢食能力越强,而且更趋向向双螯均缺失个体发起抢夺性攻击,表现出明显的"强欺弱"现象;(5)螯足缺失直接影响了三疣梭子蟹对食物的保护,其中C0组中50%个体持有的食物可被同类抢走。整体上,缺失单个螯足对三疣梭子蟹摄食和竞食行为的影响不大,而缺失双螯将严重影响了三疣梭子蟹的摄食和竞食能力。  相似文献   
534.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①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  相似文献   
535.
晚白垩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块运动变化的关键时期。本文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白垩世火成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火成岩地球化学数据,探讨该时期岩浆作用与古太平洋俯冲及气候变化之间的潜在联系。东北亚陆缘晚白垩世火成岩分布范围由陆内至陆缘明显收缩,指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过程。火成岩展布方向发生小角度偏转,可能是俯冲板块在深部地幔流影响下发生变形以及不同位置后撤速率差异所致。该时期东北亚陆缘经历了地壳减薄和岩浆初始温度上升,暗示板块后撤诱发陆缘向地幔流,引起地壳减薄并形成具有较高初始温度的岩浆。晚白垩世东北亚陆缘地区经历了由升温到降温的过程,与岩浆作用变化相对应,暗示岩浆活动与区域古气候变化具有潜在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