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含金云母和透辉石的纯橄岩呈浑圆状包体产于角闪闪长岩中。岩石组构、矿物成分和痕量元素等特征表明包体为上地幔成因,并且为地幔橄榄岩高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体。包体和寄主岩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之前曾发育有不相容元素的富集作用——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共生金矿床及其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金,经“六五”、“七五”的普查,已基本查清。今后的深化途径是提高伴生金综合回收率的研究和加强高品位金,即共生金的工作。本文就共生金的涵义及其某些特点进行探讨,作为引玉之砖,希望能引起更多同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3.
114.
本文对出露于小兴安岭的"晚古生代"红山组和黑龙宫组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旨在准确限定红山组和黑龙宫组的沉积时限,并揭示其物源组成。样品中大多数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显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采自红山组标准剖面泥板岩中的碎屑锆石42个分析点产生以下年龄峰值:747、807、849、903、956、1 167和1 811 Ma,表明红山组沉积于747 Ma之后;采自伊春地区黑龙宫组泥板岩中的碎屑锆石97个分析点产生以下年龄峰值:700(发生Pb丢失)、805、902、1 764、2 446和2 467Ma,确定黑龙宫组沉积于805Ma之后。近年来在该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普遍存在561 Ma年龄,鉴于红山组和黑龙宫组中缺乏上述锆石年龄组合,认为研究区的红山组和黑龙宫组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47~561 Ma和805~561 Ma,时代置于新元古代。基于两组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和区域地质年代学资料的对比分析,两个地层单元中出现大量新元古代岩浆锆石,证明研究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岩浆产物为两组地层提供物源;而中—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存在,同时暗示该区沉积时地表或地表浅部应存在更为古老的前寒武纪残片。  相似文献   
115.
赵硕  许文良  唐杰  李宇  郭鹏 《地球科学》2016,41(11):1803-1829
对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便对其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历史与微陆块构造属性给予制约.所测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CL图像特征和Th/U比值(0.17~1.46) 显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并结合前人定年结果,可以判定额尔古纳地块上至少存在~929 Ma、~887 Ma、~850 Ma、~819 Ma、~792 Ma、~764 Ma和~738 Ma岩浆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887 Ma花岗岩为一套后碰撞花岗岩类;而850~737 Ma花岗质岩石整体上属于A-型花岗岩,也有部分岩体(漠河、阿木尔、碧水和室韦岩体)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反映这些花岗岩的源区既有中-新元古代(TDM2=884~1 563 Ma)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也有残留的古老中基性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区新元古代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对比新元古代全球构造热事件,认为额尔古纳地块上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地壳响应:927~880 Ma的岩浆作用应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造山的产物;而850~737 Ma的岩浆作用应是对Rodinia超大陆快速裂解的记录.通过岩浆事件对比发现,额尔古纳地块与邻近的西伯利亚南缘微陆块(如中蒙古地块和图瓦地块)具有亲缘性,而与塔里木板块和华南板块至少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明显区别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   相似文献   
116.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ed climate impacts of the 2015/16 ENSO cycl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atest global climate observational data, especially that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trong El Niño event fully established in spring 2015 and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to one of the three strongest El Niño episodes in recorded history. Meanwhile, it is also expected to be the longest event recorded, attributable to the stable maintenance of the abnormally warm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since spring 2014. Owing to the impacts of this strong event, along with climate warming background, th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ese mainland reached record highs in 2015. Disastrous weather in various places worldwide have occurr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is severe El Niño episod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h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North China, especially over the bend of the Yellow River,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nd the coastal areas surrounding Bohai Bay. Serious drought has occurred in some of the above areas. The El Niño episode reached its peak strength during November-December 2015, when a lower-tropospher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prevailed over the Philippines, bringing about abnormal southerlies and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a negative phase of the Eur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 dominated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which suppressed northerly winds in North China. These two factors together resulted 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frequent haze weather in this region. Currently, this strong El Niño is weakening very rapidly, but its impact on climate will continue in the coming months in some regions, especiall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17.
常规KD树索引对大规模点云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时,指针的存储往往耗费大量的内存空间。本文结合线性索引的编码思想,提出了一种线性KD树索引的构建和查找方法,存储点云时可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通过自然数编码表示结点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线性KD树的构建和邻域查找方法。最后通过与开源最临近搜索库ANN库进行对比试验,证明本文的线性KD树索引可以明显减少点云组织时的内存消耗,并与基于指针的ANN库具有相近的临近查找效率。  相似文献   
118.
1. IntroductionConcrete is widely used for nearshore and offshore marine structures and bridges (Song et al.,2000; Wang and Song, 2004).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the durability of marine concrete structuresis generally good; however, some cases of serious deterioration also exist due to the lack of durability(Metha and Gerwick, 1982). Under marine conditions, concrete, especially concrete in the splashand tidal zone, is attacked, resulting in corrosion of reinforcing bars. Corrosion of rein…  相似文献   
119.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探究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该区今后油气滚动勘探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组合为主,总体表现出“泥包砂”的特点;其中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具有近物源特征;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为跳跃悬浮式,水动力类型为牵引流;测井曲线可分为钟形、箱形和线形3类。综合岩性、粒度、测井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可识别出曲流河道、点坝、泛滥平原和废弃河道4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曲流河展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坡度、物源远近及粒度特征影响。曲流河由北东向南西延伸,且西南部的河道弯曲度有增大的特征,河道逐渐呈现网状分布特征,点坝砂体也更加发育;同时,西北部也出现了连片分布的曲流河沉积。因此,后续油气勘探优质储层的找寻应重点考虑西北部与西南部的点坝砂体。  相似文献   
120.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处于秦祁昆造山系和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拼合部位,先后经历了基底形成、发展及原—古—新特提斯洋扩张消减、闭合碰撞的复合造山及高原隆升过程,并在长期的地质构造演化中,在特定的时空域相伴发生不同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矿床系列。本文根据青海省“358地质勘查工程”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矿产勘查成果,通过对已发现的137种矿产、895处矿床和4 597处矿(化)点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征、成矿作用、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研究,运用陈毓川等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按照5个成矿系列序次(层次),划分出青海省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组14个、成矿系列46个,成矿亚系列76个和矿床式131个。最后提出了最具找矿前景的11个成矿系列组、25个成矿系列、44个成矿亚系列及其63个典型矿床式,并按成矿区带做了简要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