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5篇 |
地质学 | 227篇 |
海洋学 | 31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甘肃黑方台黄土经历长期的灌溉入渗破坏了其原生结构,改变了不同深度黄土的颗粒级配,影响了土体的力学性质。为研究反复灌溉入渗对坡体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反复入渗对甘肃黑方台黄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渗透作用下黄土中细颗粒运移的规律与模式。研究表明:①水力梯度对渗透速率影响较小而干密度对渗透速率影响较大;随着入渗次数的增加,重塑黄土的渗透性能变弱;②黄土在渗流力的作用下,存在细颗粒沿渗流方向运移的现象,且细颗粒在土柱中上部聚集最多;③影响细颗粒运移的因素有:水力梯度、干密度和渗透次数;其中细颗粒的运移量与水力梯度、渗透次数呈正相关,与干密度呈负相关,且水力梯度是影响细颗粒运移的主要因素;④在渗透过程中,细颗粒运移堆积,最终填充土体内孔隙,导致黄土的渗透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2.
以“5.12”汶川地震背景为基础,对不同岩性组合水平层状岩质边坡进行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文中介绍了振动台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处理分析,考察了边坡的破坏现象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程度、特征以及稳定性不仅与地震波的类型、加载方向、频率、振幅有关,同时还受边坡的岩体性质、... 相似文献
113.
2022-09-05,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 6.8地震。地震在山区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决策和救援抢险至关重要。基于全球同震滑坡数据库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在震后2 h内获取了泸定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预测结果。通过震后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影像,采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震后大范围地质灾害的智能识别,共解译地震诱发滑坡3 633处,总面积13.78 km2。利用遥感解译的泸定地震滑坡数据,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获得了震区范围更广、准确性更高的同震滑坡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同震滑坡预测模型能够快速获取震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填补震后遥感影像获取前的空窗期,为灾后应急救援提供支撑;基于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影像的智能识别技术是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质灾害信息的有效手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泸定地震震后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崩滑灾害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滑坡和地震一样,都属于非线性系统的失稳,地震前兆信息的识别与提取,并以此作为地震发生时间及震级预报的主要依据,岩石监测数据中很难用肉眼和传统的方法观察出岩石破裂斜坡演化的异常特征,小波分析作为信号处理的强有力数学工具,以其优秀的时频分析能力已经被应用到斜坡演化前兆异常识别中来.小波分析方法识别岩石应力应变和斜坡演化监测信号的前兆异常,得到工程中理想的处理效果,说明小波分析方法对岩石应力应变和斜坡演化监测信号的前兆异常提取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5.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内古生代火山岩地层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其北部卡拉塔格地区核部火山岩尤为复杂。本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在该区识别出一套晚石炭世(299.6±2.1 Ma)流纹岩地层。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流纹岩具有高SiO2(75.83%~77.96%)、低Al2O3(10.41%~11.94%)和TiO2(0.30%~0.34%)含量,富钠贫钾(Na2O/K2O=52~215),莱特碱度率(A.R.)为2.84~3.28,属钙碱性低钾系列岩石;所有岩石显示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2.12~2.43、亏损髙场强元素Nb、Ta和Ti,并呈现Eu负异常(Eu/Eu*=0.64~0.82),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岛弧岩浆岩特征相似。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流纹岩是北天山洋向北俯冲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晚石炭世北天山洋尚未闭合。本研究成果为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岩浆活动时限和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6.
由于常规GM(1,1)模型用于预测时,精度较高的仅仅是最近的几个数据,越往未来发展,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就越弱。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文章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GM(1,1)滑坡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向加坡滑坡和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位移变形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误差较小,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数据压缩技术在滑坡异常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异常信息提取对滑坡预测预报至关重要。以四川丹巴滑坡为例,应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滑坡镜2、镜6和镜9的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压缩,分别获得最优压缩率为0.821,0.819,0.829,保真度为0.95。并在置信水平为0.95的条件下,对压缩后数据进行异常提取,分别获得了3个监测点的4个异常信息。这些异常信息所反映的滑坡变形发展演化规律与滑坡声发射等其他监测信息所反映的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应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可以在保持原有数据的特性与规律的同时,有效除去监测数据中的冗余与不相关信息,增加有效数据密度,有利于准确提取滑坡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18.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非饱和水力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饱和水力参数在计算滑坡降雨入渗过程与稳定性时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参数。在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上进行双环渗透试验,获取黄土坡滑坡表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对黄土坡滑坡表土层的含水率和基质吸力进行实时监测,采集了黄土坡滑坡表土层中含水率和基质吸力随时间的变化数据,采用van Genuchten土-水特征曲线模型拟合了4个实时监测剖面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其拟合参数。将饱和渗透系数与土-水特征曲线拟合参数代入van Genuchten渗透系数函数模型,求出了黄土坡滑坡表土层在非饱和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函数,为黄土坡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水力参数 相似文献
119.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不同滑面形态老滑坡响应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了三峡库区自2003年6月蓄水至2015年6月发生过显著变形或失稳的463处涉水老滑坡相关资料。以典型老滑坡为例分析了其不同形成模式及滑面形态,提出三峡库区老滑坡存在4类典型滑面形态,分别为弧形、靠椅形、折线形和直线形。通过统计分析不同滑面形态老滑坡对库水位升降的变形响应时间规律及涉水程度规律,可得以下结论:(1)弧形与直线形滑面滑坡以中部与前部涉水时产生变形为主,这两类滑坡受动水压力效应影响较大,主要在库水位下降阶段发生变形,尤其是首次蓄水至历史最高水位后的下降期;(2)由于对库水位下降的响应滞后性,部分直线形滑面滑坡在库水位下降后低水位运行期发生变形;(3)靠椅形滑面滑坡主要为前部涉水时产生变形,折线形滑面滑坡中后部涉水比例较其他3类滑坡高,这两类滑坡受库水浮托减重效应影响较大,变形集中在首次135m和175m蓄水的水位上升阶段。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涉水老滑坡防治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利用存档光学遥感影像对灾前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往往受限于获取时间密度、云量等因素。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可以为滑坡灾前形变探测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基于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卫星数据,同时结合升轨与降轨视线向形变结果提取沿坡向与垂直向二维形变,对2018年7月12日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进行追溯分析。时序结果显示,该滑坡自2017年6月起便已经开始缓慢的变形,至滑坡发生前13个月时最大累积形变量达77 mm。结合降雨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滑坡灾前变形与降雨量变化高度吻合,说明降雨是该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该InSAR追溯结果展示了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为滑坡诱因分析、防灾减灾乃至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