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12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a Rocky Slop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 high slope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spillway at a hydropower st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has some weak inter-layers inclining outwards. Parts of the slope show heavy weathering and unloading. There appeared deformation and tensile crack either on the surface or on the afteredge of the slope during excavation, and under a platform (elev. 488 m), two levels of slopes collapsed on the downriver sid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situ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was erected for this slope. Furthermor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with FLAC^3D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whole deformation of the slope is unloading rebound in certain depth scope and the whole body does not slide along any weak interlayer. In addition, two parts with prominent local deformation in the shallow layer of the slope show the models of "creep sfiding-tensile cracking" and "slidlng-tensile cracking",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rresponding project of support and reinforcement is proposed to make the slope more stable.  相似文献   
112.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项目前期阶段的经济评价越来越受到业主、投资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为了统一和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建设部于2000年9月颁布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它的发布试行,标志着我国房地产项目进入了投资决策科学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3.
深埋隧洞微震活动区与岩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和排水洞大量微震监测数据及上百个不同等级岩爆实例,研究了深埋隧洞微震活动区与岩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微震活动分布范围主要介于掌子面后方3倍洞径至前方1.5倍洞径之间,而岩爆高发区位于掌子面后方3倍洞径以内,表明岩爆高发区与微震事件主要分布范围相吻合;(2)隧洞工程岩爆潜在风险重点关注区域是掌子面后方3倍洞径已开挖范围,以及掌子面前方1.5倍洞径施工范围;(3)微震事件及岩爆分布呈区域性集结特点,其中一部分岩爆发生于微震事件集结区内部,另一部分岩爆发生于微震事件集结区边缘,这是岩体破坏过程中所固有的现象,与微震事件集结区边缘局部应力集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4.
叶俊能  王立峰 《岩土力学》2009,30(Z2):528-531
土钉墙是粉砂土、黏性土等地区基坑开挖围护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土钉-面层-土体的相互作用模型,土体应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土体与土钉间的接触性质为摩擦小滑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面层位移、面层土压力和土钉轴力的分布形式和基本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墙顶靠下或者墙顶的位置;坑底水平位移从坡脚向坑中逐渐变小,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减小的速率较大,以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土钉轴力两头较小,中间较大,作用在面层上的作用力值远小于土钉轴力,该力与作用在面层上的作用力之和等于土钉轴力;土钉墙的面层土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小,每开挖一步面层土压力就会增加,且最大值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115.
石笋的荧光特征及其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石笋荧光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石笋荧光应用于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石笋荧光强度反映了石笋中的有机酸含量,荧光波长特征受石笋中有机酸类型的控制,石笋中的有机酸由地表有机质经土壤水、洞穴滴水运移随碳酸盐而淀积,荧光强度与波长特征都是对地表气候环境信息的响应。通过提高荧光谱扫描精度,可得到高分辨率(1~10a)的气候环境变迁记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6.
117.
闹枝铜金矿床是延边内生金铜矿集区内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为含金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笔者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对其矿物内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富气相包裹体及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0~410℃,与黄铁绢英岩、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及石英方解石脉4个矿化蚀变阶段相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350~410℃、290~350℃、210~290℃、150~210℃;③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为1.74%~20.97%,Ⅰ、Ⅱ、Ⅲ、Ⅳ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盐度w(NaCleq)分别为2.396%~5.548%、2.24%~8.68%、1.74%~20.97%和6.3%;④流体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H2O和CO2。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进一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深源岩浆热流体性质,在流体上升过程中曾发生过弱的沸腾作用,并在硫化物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方铅矿脉以及石英方解石脉形成过程中,伴有少量地下水或大气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118.
黄山高速公路穿行于皖南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汤口互通A匝道高边坡产生了大范围变形,严重威胁已有构筑物和施工安全。为保证边坡稳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并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监测等手段,快速查明边坡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变形机理和稳定性,提出应急治理方案。分析表明,该边坡为层间软弱夹层[JP2]发育的砂泥岩互层型顺向边坡,地质历史上边坡曾发生滑移—弯曲变形,公路施工时对弯曲隆起部位岩体进行开挖,引起坡体产生快速变形,在降雨、开挖等条件下,边坡产生整体失稳的可能性极大。在分析边坡变形机制基础上,应用变形控制理论,确定对边坡采取桩锚结合、综合排水的应急治理措施,并根据变形特点提出了应急治理施工步骤。应急治理措施实施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稳定性达到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19.
弃渣场边坡是一种常见的人工斜坡,其稳定性关系到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弃渣场潜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也有不可忽视的危害。现有的数学统计、摄影-图像分析以及筛分试验等方法在弃渣场边坡的粒径分级特征研究中并不能真实反映弃渣场边坡在堆积过程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特点和引起的破坏模式影响效应。为突破这一局限,本文结合泸州市古蔺县叙大(叙永至大村镇)铁路沿线的弃渣场工程实际,采用物理模拟方法重现了弃渣体的堆积过程,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内的渣体粒径分级特征,以及弃渣堆积体的坡体结构特征。并根据物理模拟的试验结果,结合PFC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弃渣场边坡在考虑粒径分级情况下由降雨引起的斜坡变形失稳过程。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堆积体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重力及颗粒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粒径分级程度高,不均匀性强。从上至下颗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减小,空隙率逐渐增大。典型弃渣场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离散元PFC模拟研究表明:在降雨作用下,弃渣堆积体固结沉降、孔隙率降低、抗剪强度降低,弃渣场边坡的稳定性随之降低。整个过程分为应力重分布、中部覆盖层剪切破坏、后缘拉裂、后缘下错、前缘鼓胀、潜在滑面形成及滑面贯通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0.
以西巴兰线为界,南海南部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单元。西部为巽他大陆已消亡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开始在始新世(约46Ma),停止在19—21Ma(磁异常6),海底扩张比中国大陆架晚得多。破裂间断持续约3—5Ma,是以中中新世不整合面为标志,在沙捞越陆地也存在。裂谷后地层的年代约始于16Ma,覆盖在裂谷地形之上。东部为会聚边缘,在中中新世演变为碰撞带。 巽他陆架除局部深盆地外,具有统一的约30km的厚度,并延伸到约200m的水深。陆坡狭窄。从陆隆(危险区)的水深从500m变化到大陆-大洋过渡带的3.5km水深,宽度为170至330km。 拉让三角洲延伸到陆架和陆坡。其后裂谷沉积物覆盖在危险区裂谷期的最高地形。在东部,后裂谷沉积物较薄,仍然没有完全覆盖裂谷期的地形。单面山地貌显然支持南沙群岛的碳酸盐岩隆结构,其陆坡在2—3km水深突然抬升。 沙巴和文莱边缘曾经是会聚的碰撞带。陆地地质指示中生代蛇绿岩基底。主要碰撞特征是,西科迪勒拉山主要由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砂质的浊积岩组成,在西克拉克山主要是渐新世至早中新世(32—18Ma)的岩石,其幕式抬升发生在14—8Ma的整个上中新世和上新世。2km深的西北婆罗洲海槽可能是会聚阶段的残留,而且也是碰撞的前渊。 石油丰富的巴兰三角洲,形成于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和剥蚀,其范围甚至延伸至西北婆罗洲海槽。有证据表明被动边缘的陆隆(危险区)已经俯冲在沙巴之下,并引起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因此,西巴兰线将西部的消亡被动边缘与东部的碰撞带截然分隔,现在显然表现为一条大的右旋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