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甘孜-理塘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巨型造山带中,是三江金矿床的典型代表,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形成了复杂的构造系统。多期构造活动有助于区内深源分散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沉淀,为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文介绍了甘孜-理塘金矿带错阿、西冲农、嘎拉、雄龙西和曲开隆洼这5个典型矿区的矿床特征,各矿区共计获得的9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总体显示为92~88Ma,34~26Ma,17~15Ma和8.1Ma共4个年龄组。4个年龄组均较好的体现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活动及其时限,不仅为该地区提供新的年代学数据,也为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通过定量计算,得到本区不同地段的隆升幅度和隆升速率。隆升幅度分为3个量级,即5405m,6023~6272m和6519~6576m。隆升速率变化于0.07~0.81mm/a之间,大致可以分为4个量级,即0.07mm/a,0.18~0.24mm/a,0.32~0.43mm/a和0.81mm/a。两者均具有不同的量级,显示本区差异隆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黄铁矿热电性及热爆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金矿带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热电性和热爆裂特征分析,确定了主成矿世代及各世代矿化类型,预测了深部探矿的可能性。黄铁矿以电子型(N型)为主,极少有空穴型(P型),N型热电系数分布于-347.3~-6.2 μV·℃-1,P型热电系数介于17.4~193.5 μV·℃-1, 成矿温度集中于258.8~319.2 ℃, 剥蚀率为50.260%~50.485%。爆裂曲线反映中低温(<280 ℃)矿化没有高温(>290 ℃)矿化好。综合分析认为,夹皮沟金矿带矿化分早期高温世代(热电系数峰值为-120 μV·℃-1,成矿温度峰值为320 ℃)和晚期中低温世代(热电系数值峰值为-210 μV·℃-1,成矿温度峰值为270 ℃)。前者包括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在矿体走向与夹皮沟主断裂一致及相交的矿区中均有发育;后者属石英脉型,主要在矿体走向与夹皮沟主断裂相交的矿区发育,叠加于高温世代热液矿化之上。高温热液矿化世代是主成矿世代,但有叠加的部位矿化增强。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研究表明, 沉积物主要蚀源区是遭受海西-印支运动影响的盆地周缘山地, 燕山运动仅在柴西阿尔金山有所表现。揭示出蚀源区发生过多次的(热) 构造运动, 在柴北缘有5次( ~284.5 Ma、~263.6 Ma、~243.6 Ma、~221.6 Ma和~199.8 Ma) , 而在柴西则有6次( ~344.2 Ma、~275.2 Ma、~244.9 - 246.8 Ma、~210 - 220.3 Ma、~186.9 - 195.7 Ma和~162.9 Ma) , 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在前新生代具有多阶段、同步整体隆升特点。进入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山带构造活动具有强-弱-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郇伟静  袁万明  李娜 《现代地质》2011,25(2):261-270
甘孜-理塘金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松潘-甘孜造山带与义敦岛弧造山带的交界部位.通过对嘎拉、错阿、雄龙西、阿加隆洼和曲开隆洼等5个金矿区矿石样品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电子探针分析,试图探讨区内金矿形成温度、深度和成生环境,并结合矿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探讨成矿时代.研究区黄铁矿为S亏损型,普遍含Co和Ni,含量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5.
杨利亚  杨立强  袁万明  张闯  赵凯  于海军 《岩石学报》2013,29(11):4025-4035
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和成矿阶段划分基础上,系统采集了距夹皮沟断裂带100~3622m的6个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20件矿石样品,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试。距夹皮沟断裂带由近及远,各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北沟(100~172m,δD=-97‰~-90‰,δ18Ow=-3.26‰~5.49‰)、二道沟(820~830m,δD=-95‰~-94‰,δ18Ow=-4.58‰~-0.50‰)、三道岔(1385~1412m,δD=-97‰~-91‰,δ18Ow=-3.58‰~-1.39‰)、四道岔(2776~2802m,δD=-99‰~-80‰,δ18Ow=0.75‰~4.69‰)、八家子(3400m,δD=-102‰,δ18Ow=0.22‰)、夹皮沟本区(3595~3622m,δD=-108‰~-92‰,δ18Ow=2.91‰~5.39‰)。成矿早、主、晚阶段δD、δ18Ow和W/R值分别为-97‰~-80‰、3.99‰~5.49‰和约0.1;-108‰~-90‰、-3.26‰~4.71‰和0.1~0.5;-97‰~-91‰、-4.58‰~-2.68‰和0.01~0.1。反映金矿早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体,混入有少量岩浆水,W/R值较小;主阶段成矿流体为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W/R值显著增大,氢、氧同位素和W/R值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一特征(成矿流体隧道式流动):前者与距夹皮沟断裂带的距离正相关、后两者负相关,而它们与各金矿床已探明资源量的相关性相反,可能表征了成矿系统有效流体压力对W/R值和金沉淀成矿的控制作用;晚阶段大气降水大量加入,成矿流体弥散式的流动机制引起大面积同位素均一化,W/R值最小。据此推断,氧同位素低值区与氢同位素和W/R高值区(尤其是它们的显著变化区)的套合部位是金大规模沉淀聚集的最有利地段暨找矿勘查的重要选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铀系组分法测得龙岗大椅子山火山喷发时间为距今71±9ka,属于晚更新世。各类喷发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它们形成于同一岩浆源。根据岩石学方法 ,结合Thordarson(1996)等人的排气模型 ,估算此次喷发向大气层输送的HCl、HF总量分别为7.36Mt和5.21Mt。  相似文献   
17.
花海拗陷的热演化和生烃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量了取自花海拗陷的钻井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年龄减小,平均径迹长度亦变短。取自白垩纪地层的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都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表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中,沉积前的径迹记录已部分消失,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利用蒙特卡罗随机取样的热史模拟方法对裂变径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纪地层沉积后曾经历过超过110 ℃的加热,达到最高古地温的地质时代是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末,为主要生烃期。新生代以来盆地变冷,生油岩的成熟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  相似文献   
18.
峪耳崖金矿的成矿时代裂变径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峪耳崖金矿含矿岩体中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揭示了自中生代燕山期以来峪耳崖地区经历了频繁、多期次的热液活动,且与峪耳崖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锆石、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金矿成矿时代主要为115~200Ma,成矿下限为82Ma。其中,115~190Ma是主要的成矿时期。成矿流体作用遍及整个岩体;流体的运移受到构造制约,具有NE—SW延伸的趋势;成矿流体具深部来源以及在地表水的参与下成矿。峪耳崖金矿的形成,与当时整个中国东部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裂变径迹技术以样品用量少、封闭温度低以及测年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研究中。完全退火或部分退火样品可有效记录岩体的冷却-剥露历史,限制构造活动起始时间,探讨上覆岩石的风化剥蚀历史与矿床保存变化之间的关系,定量化矿床隆升剥蚀量,实现找矿预测; 锆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对应天然气生成温度区间,可运用于油气勘探研究计算中; 近年来结合元素含量分析的裂变径迹技术还可进行物源分析,LA-ICP-MS技术的引进为测量低U含量矿物的径迹带来了曙光。系统总结了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退火特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温度、化学成分、结晶各向异性及Dpar值等因素对磷灰石径迹退火特性数据解释可能产生的影响,锆石径迹热稳定性的降低主要受制于辐射损伤效应。实验室退火特性研究为了解繁杂的径迹退火化学动力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但在实际的数据解释中需结合地质背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地质热事件演化研究时间格架。结合径迹测年在矿床、山体隆升剥蚀、盆地热史等研究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期为裂变径迹应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