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寒武纪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忠贤  秦玉娟 《地球科学》1997,22(5):474-49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河津、岐山及陇县3个下古生界露头剖面的研究,对比表明、华北型的武系自辛人集组至凤山组可识别出14个三组层序,这些邓在生物地层上大体可与1-3个标准三叶虫带相对应,年代地层上除下寒武统2个层序形成时间在可能大于5Ma之外,中--上武统的层序均在2-3Ma之间,进一步利用盆地沉降分析模型逐步对下古生界累积去压实厚度曲线进行沉积物负载消减、盆地构造热沉降消减后发现,本区的盆地构造沉  相似文献   
52.
碳酸盐岩台地三级层序界面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忠贤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7,22(5):456-459
由于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对海平面变化具特有的敏感性及台地类型存在多样性,碳酸盐岩沉积背景下的三级层序界面应在考虑海平面变化阶段、海平面下降幅度和台地暴露程序基础上扩展为四类。其中沉没性质的SR4常具台地终止性意义,小幅度海平面下降造成的SB3是台地演化过程中最常见的,这些层序界面可依沉积、地震及叠加的成岩标志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53.
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多年来对鄂尔多斯地区和塔里木盆地有关油气田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资料,用“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的观点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的形成、岩相、岩溶、地球化学、储集性能、演化等特点。古风化壳具有岩溶分带性特点,是一个由表生成岩作用形成的特有的地质体,因而,不等同于不整合面和侵蚀面。典型的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可划分为4个带:破碎带、渗流带、混合带、潜流带,其演化与沉积旋回、海平面的振荡运动和局部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层(体)测井曲线和地震勘探的响应来识别溶洞和裂缝;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区、分带的评价,运用多学科和多种技术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预测。  相似文献   
54.
李源  蔡忠贤 《古地理学报》2016,18(4):560-568
在现代岩溶地质考察中,岩溶区因多期次幕式构造抬升运动而形成多级岩溶台面,每级岩溶台面的排泄基准面(潜水面)控制一期洞穴发育。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洞穴系统,纵向上呈现多层性特征,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因此,为了深入认识和阐述洞穴层发育机制,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水系汇流点法、侵蚀阶地法、上超终止法并结合地貌特征,对塔河油田主体区海西早期岩溶台面进行划分,并在岩溶台面约束下进行洞穴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主体区发育4级岩溶台面。岩溶台面1形成时代最早,台面3面积最大。(2)主要发育3套洞穴层,具有明显的层状分布特征,台面3的洞穴层规模最大。3套洞穴层在垂向上并不构成大范围重叠,仅台面3控制的洞穴溯源侵蚀穿越台面向上游发育,说明洞穴层形成时的构造稳定期长。其他台面洞穴层并未穿跨台面发育,说明洞穴层形成时的构造稳定期短,潜水面控制下洞穴溯源侵蚀范围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55.
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岩石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博  蔡忠贤  赵文光 《现代地质》2010,24(5):945-950
根据矿物结晶学理论,白云石可按照晶体大小和晶边形貌划分为不同的结构,其结构的演化主要受原岩化学组成、岩石结构和白云岩化流体的影响。白云岩原岩可分为不同化学组分的泥灰岩和含颗粒泥灰岩,泥灰岩可细分为成分均匀的和含溶孔、胶结物的泥灰岩;含颗粒泥灰岩可细分为未接受任何改造的、发生溶蚀胶结作用的和发生泥晶化等作用的含颗粒泥灰岩。以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为例,在不同浓度的白云岩化流体条件中,讨论不同结构白云岩岩石的演化。结果表明:泥晶化及溶蚀作用是白云石岩石结构演化和形成的基础;大多数鲕粒白云岩在低浓度白云岩化溶液中形成;糖粒状白云岩为外来高浓度的白云岩化流体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56.
龚晶晶  蔡忠贤  谭述 《世界地质》2006,25(2):191-195
利用神经网络具有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将其应用于井底流压的预测,以解决现有各种方法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矛盾。从网络的结构和算法、训练样本的选择和处理、网络的学习精度和泛化能力等三个方面对BP神经网络进行研究和改进,建立了井底流压的预测模型,并对某油田的实测井底流压数据进行了精度检验和精度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相对误差最大为2.0821%,平均相对误差为1.5108%,绝对误差一般在0.5~1 MPa,高于其他各种计算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57.
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旋回的分析是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运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塔中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8个准层序组。其中,SQ1、SQ2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中下段,均可进一步划分3个准层序组;SQ3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上段,可细分为2个准层序组;SQ3几乎对应于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一个夭折的层序。基于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的测井评价,阐述了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的分布特征,认为SQ2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这对于深入探讨良里塔格组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