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是一套由喀斯特改造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或与裂缝相关的溶蚀孔洞,岩石基质孔隙很低.这些储集空间主要是由多期表生溶蚀作用与后期上升型溶蚀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因此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针对这类储层的发育特点,从储层地质静态描述的角度,按系统论思想,明确了“孔洞-裂缝储集系统”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以缝洞储集单元为核心的解剖思路和方法,并以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叠前裂缝预测技术、碳酸盐岩古地貌分析技术、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及雕刻等所揭示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考虑储层发育的构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对缝洞储集单元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岩心及测井分析获得储集空间类型、结构及其成因信息,将该区缝洞储集单元划分为表生岩溶型、热液岩溶型和裂缝型3种成因类型,明确了部分储集单元的成因属性.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古岩溶流域的倒淌河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岩溶区,由于构造运动、岩性差异以及地貌起伏等因素,常常出现水系袭夺现象,并随之伴生一系列反常的水文地貌现象,如分水岭迁移和破坏、袭夺肘、风峡、断头河和倒淌河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层拉平技术、精细相干分析技术及相关地震成图技术,对塔河油田四区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和古水系进行了恢复识别,发现也存在类似的反常水文地貌现象。借鉴现代水系袭夺理论,证实了塔河油田四区东部岩溶流域早期为南向汇流结构,而后期由于构造运动引起西北部侵蚀基准面下降,并通过地下途径对邻近南向流域北缘进行逐步袭夺,形成了大型倒淌河,再现了本区岩溶古水系及流域的阶段性演化过程,从而为揭示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使用流体压差法建立根缘油气藏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缘油气藏(深盆油气藏) 是紧临源岩存在的烃类聚集, 是在高勘探程度下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由于它在成藏机理及存在方式上的特殊性, 常规意义上所采用的动力平衡方程不再适合于对其成藏平衡作用过程的分析.结合根缘油气藏地质特征及其演化特点, 采用对连续油气柱上升力的分解分析方法, 讨论了流体压差的平衡问题, 建立了位于源岩上部的根缘油气藏的动力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4.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型研究是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目前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法。它把过去二维的模式转化为三维的模式,对解决储集层(体)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途径。该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1985,1988)提出的。现不少学者运用该方法解决各地区的沉积学和储集层(体)的问题。构型研究从选择构型体到构型单元的研究,直到运用,已有系统的理论和步骤。本文为提倡和推广该方法,向研究者们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而裂缝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空间发育分布不仅影响着储层的岩溶改造,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近年来,随着在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的走滑断裂带取得一系列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断裂的控储、控藏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为研究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的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柯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野外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解剖。结果表明,裂缝在垂向地层中具有层控性发育的特征,层序边界、岩性界面、岩层界面等沉积界面控制了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发育,裂缝的终止端多位于该类界面处或附近;同时,裂缝的发育还受岩层厚度的影响,当岩层厚度较小时,裂缝密度总体上随岩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岩层厚度超过一定值1.0~1.5 m时,裂缝密度趋于恒定。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层控性发育对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力学界面处裂缝的大量终止促使裂缝系统内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岩溶作用的发育和分布,力学界面附近是形成区域性岩溶孔洞、洞穴系统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可划分为12个层序(sequences).本区奥陶纪地壳演化正处于重要关键时期,早奥陶世(冶里-亮甲山期、马家沟期、峰峰期)为被动大陆边缘,划分为7个层序.海平面突然上升,尔后逐渐下降.中、晚奥陶世(赵老峪期、上店期)演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可划分为5个层序.海平面就鄂尔多斯地区整体而言发生大规模海退,露出海面.但就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则海水突然加深,随后海平面渐渐下降.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世末鄂尔多斯地区海水全部退出.  相似文献   
17.
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及油气差异聚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面积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程度差异性也很大。把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按照其基底不均一特性划分为4种类型:裂谷拉张型(北美密歇根和伊利诺斯盆地)、拼接缝合型(中国塔里木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褶皱造山型(北美威利斯顿盆地)和稳定结晶型(澳洲卡奔塔里亚湾盆地等)。在对各类盆地深部基底结构和油气富集规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发育在活动构造基底(裂谷、褶皱带、缝合线)上的克拉通盆地油气资源远远好于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盆地,各类盆地的油气丰度排序为:裂谷型>褶皱型>拼接型>稳定结晶型,不同类型的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选择轮南主体区剖面七条和临近凹陷剖面两条,利用压力数值模拟手段,对轮南地区的压力场演化进行了恢复和模拟。结合实测压力资料和钻井资料,发现部分地区石炭系和上奥陶统中存在弱超压、寒武系在凹陷内存在超压。通过分析,石炭系超压在轮南主体区主要是水热增压作用和泥岩转换作用造成的,在凹陷内则可能主要由于欠压实引起。上奥陶统内部的超压和石炭系在形成时间、特征和发育机理上相似,不过轮南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域较少。寒武系超压和三个成藏期相对应,在凹陷内形成明显的三期超压现象,以喜山期超压幅度最大。整体上看,石炭系和上奥陶统弱超压,对成藏动力方面贡献不大,但是超压的形成增强了该层的封闭性,对喜山期天然气成藏有重要影响。寒武系超压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了动力,但是超压幅度有限,推测其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9.
轮南低凸起气洗作用响应及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喜山期, 过量干气自东向西对轮南低凸起原始油藏的大规模侵入、冲刷, 诱发本区持续性气洗分馏作用的发生.在各组分气液溶解平衡的格架下, 气洗作用将导致残余油中正构烷烃的大量损失以及次生凝析气藏的形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残余油与凝析油中轻烃组分(C6-C8) 的变化趋势具有典型的气洗分馏特征.同时, 基于气洗作用模型, 通过对各层系原油正构烷烃相对蒸发量(Q) 的计算, 定量描述了轮南地区气洗作用的强度.计算结果显示, 奥陶系的油气藏曾遭受强烈的气洗作用,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相对蒸发量由东向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特征.其中, 轮古东地区Q值高达97%;位于轮南低凸起中部的轮古2井以及轮古18井地区, 正构烷烃相对蒸发量较小(Q=20%~76%); 而在更加靠近西部的轮古17及轮古100井, 其原油中正构烷烃分布正常(Q=0), 并未发生气洗分馏作用.另一方面, 石炭系以及三叠系的油气藏均表现出未遭受气洗作用的特征, 证实了喜山期大量干气的优势运移通道被限制于海西早期运动所形成的奥陶系岩溶缝洞体系中的事实.因此, 奥陶系, 尤其是位于临近气源区的轮古东地区, 是轮南地区气藏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流水地貌中,由于构造运动、岩性差异以及水流侧蚀等因素,常常出现水系袭夺,并随之伴生一系列特殊的水文地貌现象,如袭夺肘、风峡、袭夺肘以下的深切河谷、断头河和倒淌河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及地震成图等相关技术,对塔河油田中一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和古水系进行了恢复识别,发现海西早期也存在类似的水文地貌现象.依据现代水系变迁理论,证实了塔河油田6区岩溶流域早期为南向汇流结构,而后期由于西北部侵蚀基准面下降,本区流域不断被西北部流域袭夺,并大面积倒转为北西向汇流结构,再现了本区岩溶古水系及流域的阶段性演化过程,从而为揭示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