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钙质含量旋回在卡拉沙依组小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河道相砂岩油层夹于卡三段和卡四段的泛滥平原泥岩中,小层对比时缺乏时间—岩性标志层。研究发现该地层中钙质含量变化似乎反映出与三级海平面变化有关的异旋回特点,因而具等时意义。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段、四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小层。各小层厚度一般在80—100m之间,小层界线在连井地震剖面上均标定在同一个同相轴上,也反映了等时性。含油气砂岩较薄的单层厚度(2—5m)和河道微相类型决定了它们在横向上多为井间不连通的透镜状分布。  相似文献   
22.
鄂尔多斯盆地湖盆区中生界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油储层。对测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含油性主要受到烃源岩厚度与储层层位、平面位置的控制。烃源岩厚度越大,则其上覆储层含油性越好;湖盆华池、庆城一带致密储层自长61至长72越接近烃源岩,其含油性越好。致密油碎屑岩储层与围岩地震波阻抗差异较小,应用常规地震勘探方法较难识别。采用叠前反演、叠后反演、叠后能量衰减等多种地震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叠前纵波阻抗以及λρ参数反演可以较好地反映含油砂岩成层性和叠置性;叠后密度反演与叠前反演结合,可以在平面上判断不同时期含油砂体平面展布范围;分频衰减技术在剖面上可以较好地区分油层和干层,油层的调谐振幅频率往往比干层小5~10 Hz,通过分频体相减的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判断含油砂岩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3.
塔河地区志留系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地区遭受过多次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志留系分布不规则,地层划分对比是本区寻找志留系油气藏的难题之一。本文综合应用古生物、测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对比,首先通过疑源类古生物的分析,确认塔河地区井下志留系的存在;继而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地震一测井地层对比,将其与东河砂岩予以区分;最后通过与柯坪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地层对比,确认塔河地区所钻遇的志留系确为下志留统的柯坪塔格组中段。  相似文献   
24.
苏北泰兴黄桥地区的二叠系孤峰组灰黑色页岩和龙潭组黑色泥岩与煤层是一套重要的海相—海陆过渡相生烃层系,受印支期挤压造山、燕山期断陷、喜马拉雅早期断陷等构造运动影响,它们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和生烃作用。虽然在北部深陷区埋深达万米以上,可能发生了持续的生烃,但其他大部分凸起构造上的现今埋深只有200~2000m,凹陷和斜坡构造上埋深2000~5000m,不同构造部位的生烃强度与剥蚀厚度和埋藏史有关。根据井点最大厚度估算的该区印支期的最大剥蚀厚度为2256m。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法和地震剖面上地层趋势外推法恢复的该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早期最大剥蚀厚度分别为900m和550m,主要剥蚀区位于东、南、西次凸斜坡带,随时间推移较大剥蚀厚度位置向东、西方向扩展。根据恢复的剥蚀厚度和埋藏—构造热演化分析得知,北部和西部凹陷主体区的二叠系烃源岩在燕山期末至今达到了主生烃期,斜坡和次级凸起区处于低成熟—未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丘形反射的解释及其与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仁海  徐怀大 《地质论评》1998,44(5):522-528
鄂尔多斯盆地T9-T10地震反射波组之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存在着许多丘形反射,其中一部分属于以藻类生物为主的藻丘类型,一部分为东部盐凹中的盐丘,一部分为奥陶系顶古风化壳残丘,其它丘形反射为绕射波,回转波,或者为地表静校不当引起的假象,奥陶系的礁丘一般规模很小,岩性以粘结为主,其孔隙发育好坏同风化残丘一样,主要取决于次生溶蚀作用,但礁丘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海面波动影响,曾发生过多次暴露,形成多期溶孔,礁  相似文献   
26.
伊宁凹陷是伊犁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而伊宁凹陷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T2-3XQ)又是该凹陷重要的烃源岩层段之一.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小泉沟群生油岩的分布情况,利用钻井、测井以及二维地震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识别出多种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和河流相等.通过测井约束反演揭示了小泉沟群的沉...  相似文献   
27.
利用AVO、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高频地震能量衰减等方法检测砂岩是否含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层状白云岩储层含气性检测并不清楚。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马五5白云岩的岩性和含气性变化,采用岩石物理分析、AVO类型分析、叠前反演、叠后能量衰减等多种地震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物理参数交会图不能严格区分含气白云岩、不含气的含灰白云岩和含泥白云岩,但白云岩气层与灰岩和砂泥岩的参数差异较明显。通过截距-梯度交会图与正演模型相结合可以判断研究区白云岩属于第Ⅰ类和第Ⅳ类AVO异常,但因影响因素过多,因此不能完全依靠AVO类型进行含气性判别。在各种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中,纵横波速度比反演以及泊松比反演可以较好地反映白云岩含气层厚度、分布与尖灭。分频能量衰减分析表明,含气段比不含气段的最高能量对应的频率会降低大约5 Hz。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分频能量衰减检测白云岩是否含气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8.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和相干属性分析,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三维区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发育大量多边形断层。梅山组顶面发育呈近EW向展布的长条形丘和丘间底流水道,其上方分别发育近EW向(多边形)断层密集带和近SN向横截水道(多边形)断层。北部泥岩区,丘规模越大,断层密集带越宽,断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黄流组下部和梅山组上段地层中,横截底流水道断层向上延伸较短,向下延伸至梅山组或三亚组,而梅山组至三亚组多边形断层逐渐呈现多边形形态。西南部砂岩区,黄流组底部断层密集带和横截水道断层比北部规模小,延伸短,梅山组下段发育近NE向横截浊积水道砂岩断层和近NW向平行浊积水道边界断层,其规模更小。重力扩展可以很好地解释黄流组断层密集带和横截底流水道断层的形成,梅山组和三亚组的多边形断层是超压水力破裂的结果,同时大颗粒砂岩抑制多边形断层的形成。在我国首次发现断层密集带和横截水道断层,该类断层对油气运移、识别强振幅地质体和丘形反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蒲仁海  卿海若 《沉积学报》2004,22(2):234-243
综合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分析了该油藏的储层展布格架、油藏构造及演化、油藏类型和控制因素等。在钻井剖面对比图上依据密度和中子测井,将白云岩储层可划分为4个小层。第1、2小层由于位于圈闭构造的较高部位因而通常含油。第3、4小层可能由于在某处与第1、2小层连通,虽然也具低幅度构造和更大的厚度及孔隙度,但多为水层;又因其容易侧向尖灭,故有可能形成地层圈闭。三维地震解释和正演模型均表明,当第1、2小层较厚时,常对应于强振幅和高频反射;当第3、4小层较厚且4个小层并存时会在原储层反射位置下方多出一个波峰同相轴,而且第3、4小层的尖灭通常伴随着该同相轴的终止。这一点有助于寻找与第3、4小层上倾尖灭有关的圈闭。Midale油藏的空间分布受局部低幅度构造和储层小层发育状况的双重控制。油藏驱动机制可能为边水和底水两种类型的结合。根据地震剖面上的地层关系和由三维地震资料所做的古构造演化图来看,油藏低幅度构造的形成与后期地层在前寒武基岩古隆起上的披覆及该隆起在后期多次不整合发生期间的重新活动有关。圈闭雏形形成于早志留到中泥盆世,最终定型于晚白垩世。区域构造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表明,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位于某些靠近油源区的古鼻隆的东北翼。  相似文献   
30.
蒲仁海  车自成 《地质论评》1996,42(6):497-507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中古炭统一下二叠统是一个顶底为Ⅰ类不整合所限定的二级沉积层序。该层序沉积期,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存在三个古陆,两个浅海海峡,一个半深海斜坡。随着海面上升-静止-下降于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沉积体系及组合。海进体系域由中上石炭统的滨岸破坏性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