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9 毫秒
61.
一、准确把握好中央和省委的基本要求
  (一)中央的主要精神
  1.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正视问题、改正缺点,端正行为、维护形象,把自身问题整改好;“洗洗澡”主要是听取意见、自我批评、相互批评,除思想之尘、祛行为之垢,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治治病”主要是对症下药、治病救人,把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62.
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概念界定与目标定位入手,以气候变化和系统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建立了包括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等三类指标要素和本底脆弱性、潜在脆弱性和现实脆弱性等三个评价层次的区域脆弱性评价系统,并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针对泥石流、滑坡、干旱与洪涝等区域自然灾害,构建了水土流失敏感区的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作者认为,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扰动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脆弱性,敏感性与易损性是其脆弱性的本质属性,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是脆弱性的系统要素。自然灾害频率指标可以作为反映灾害空间集聚性的区位暴露性指标,现实灾害度可以提供脆弱性评价因子厘定、指标权重确定、模型建立与阈值分析的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63.
2013年6~7月在广西平果县中铝广西分公司3号排泥库附近出现密集小震群活动。本文搜集本次震群中146次可用于计算尾波的ML1.0地震的近距离台站数字地震波形,利用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采用计算尾波品质因子Q_C(f)值的Sato模型,通过滤波及去除环境噪声,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_C(f)值;拟合Q_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排泥库区域地震波衰减的时空特征。根据信噪比及计算要求,从近场7个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273条三分向记录,计算尾波衰减参数,得到尾波Q_C(f)与频率f的关系为:Q(f)=(69.07±40.09)f~(0.90±0.23)。结果表明,本区域为低衰减区域,库区Q值相对较高,地震波衰减较慢,且Q值对频率的依赖性不强,研究区介质非均匀性程度低,介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4.
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8—2007年辽宁59个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d,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西部山区向中部丘陵、平原及沿海地区逐渐递减的特征。1978—2007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每10 a下降1.2 d;并且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几乎没有发生;3—5月迅速增多,6—8月变化趋于平稳,9—12月迅速减少。雷暴在14—20时发生频率最高,20—02时次之,02—08时最少。雷暴初终间日数平均为175.8 d,最长为295 d,最短为102 d。雷暴初日4月最多,5月次之,3月最少。雷暴终日10月最多,9月次之,12月最少。并呈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5.
中国虚拟水战略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究我国不同区域虚拟水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以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列联表互斥的矩阵分类方法进行了我国虚拟水战略区划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水资源禀赋指数可以将全国划分为虚拟水输出地域、虚拟水输入地域和虚拟水平衡地域3个一级区划单元;其中,虚拟水输出地域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水密集型工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虚拟水输入地域则应着手准备缩减水密集型产业,而虚拟水平衡地域则不宜进行大规模的虚拟水战略实践。②依据农产品贸易指数和非农水资源需求压力指数,将全国细分为典型输入(出)区、内部优化区、成长输入(出)区、复合型区、潜在输入(出)区和现实输入(出)区共12个二级区划单元,并指出了各二级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6.
将GIS和遥感技术引入传统的脆弱度定量评价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应用GIS建立评价模型,对典型的湘西北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澧水河谷和以罗水乡为中心西北部两个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高值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布与由人类活动所致的胁迫脆弱度分布匹配。根据评价结果,为了避免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应采取加强东南和西北山区坡耕地退耕还林、增加水田比重和减少西北农业区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67.
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5类11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耕地不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63%,主要分布在山区;建设用地高度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耕地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和基于TM数据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发现:现有耕地的适宜性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类型为主,不适宜区域占耕地总面积的10.56%,主要分布在衡南县东部和西部以及衡阳县南部区域;现有建设用地整体适宜性较高,且分布集中,主要位于衡阳市区.据此提出衡阳盆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8.
利用EQIM软件建设和拓展广西地震速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全国EQIM软件基础上,结合广西地震台网速报工作的需要,开发适用于广西区域台网内部使用的广西地震速报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手机短信发布、Web互联网查询数据资料、数据汇集等多个方面.广西地震速报系统的建立可提高地震速报信息向各级部门的快速传递能力,并为分析预报人员提供及时的地震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69.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为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特征、成矿期次、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以碲化物为主;黄铁矿δ34S值为-1.1‰~1.7‰,显示硫具地幔来源的特点;石英δ18O水值为-15.3‰~-9.9‰,δDV-SMOW值为-110‰~-8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值为181~267℃;盐度为15.6%~16.9%,成矿压力平均为4Mpa,估算成矿深度为0.4km,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0.
振冲法处理淤泥土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层住宅楼建在天然地基中的含淤泥土层上, 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通过对各楼不同层位处的载荷试验和主体施工中的沉降观测得出: 较厚淤泥层上的高层建筑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可以取得经济可靠的效果; 加大振冲器功率可使基础沉降效果明显减小; 振冲桩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扩散现象随软土层上部相对硬层强度增加而增加, 但以上部土层厚度影响为主; 对于筏板基础, 载荷试验曲线初段受深度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复合地基的压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