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In this paper, CTD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15th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CHINARE-15) in the Southern Ocean are used to analyse and study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in the Prydz Bay and its adjacent seas. The area, depth, and the thermohaline characteristics are identified for the Prydz Bay summer coastal surface water, the Prydz Bay winter water, the Prydz Bay shelf water, and the circumpolar deep water. Based on the above discussion, the northward extention of the Prydz Bay shelf water are found. Then the thermodynamic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further discussed, dealing with the inversion layer depth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the locations of the minima of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vertical gradient in the water column, the baraclinicity, and the effect of Coriolis deflection force.  相似文献   
22.
AconditionfortheformationofAntarcticBottomWaterinPrydzBay,AntarcticaLiangXiangsan(梁湘三)(SecondInstituteofOceanography,SOA,Hang...  相似文献   
23.
根据 2 0 0 2 ,2 0 0 0和 1999年中国南极考察和 1992年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资料 ,分析了普里兹湾 73°E断面水团与地转流的结构及其多年变化 :(1)该断面上水团主要有南极表层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和陆架水 ;(2 )南极表层水 1999,2 0 0 0年向北扩展最强 ,2 0 0 2年向北扩展最弱 ,绕极深层水 2 0 0 2年向南扩展也较强 ,1999和 1992年绕极深层水向南扩展较弱 ,南极底层水 ,位温在 - 0 .3~- 0 .4℃ ,盐度在 34.6 6左右 ,主要是本地形成 ,而 1992年高盐底层水可能来源于其他原因 ;(3)该海域深层水呈显著的升温 ,增暖率约为 0 .0 0 7~ 0 .0 0 8℃ /a;(4 )南极陆坡锋的强度和位置 ,与南极表层水的北向扩展和绕极深层水的变化一致 ;(5 ) 6 2°S~ 6 6°S是绕极流的南缘 ,东向流深度可达 2 0 0 0 m,最大流速中心在 6 4.5°S附近 ,2 0 0 0年北移至 6 3.5°S附近 ,最大流速为 3~ 5 cm/s;陆架上 6 8°S附近主要为流速 1cm /s左右的西向流。  相似文献   
24.
本文运用数理方法和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探索地壳构造运动的能源和机理问题,认为地球上地壳构造运动的宏观现象,无疑是地球内部微观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航北极,1999年7月1日上午从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码头启航。至此,拉开了我国涉足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政府行动的序幕。我国科学考察史上将留下辉煌一笔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酝酿于80年代末,90...  相似文献   
26.
普里兹湾海域的夏季上层水及其北向运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第 1 5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及邻近水域观测的 CTD资料 ,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洋域上层的水团分布。确定了普里兹湾夏季近岸水 ,普里兹湾夏季表层水 ,普里兹湾陆架水和南极绕极深层水的范围、深度和温盐特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了普里兹湾陆架水的北向扩展。讨论了其北向扩展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这些特征涉及到逆温层的厚度、垂向温度和温度梯度最小值的存在 ,以及陆架水北向运动的斜压性和科氏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董兆乾 《极地研究》1997,9(2):84-84
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997年年会在俄罗斯彼得堡召开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1997年会议于5月5日至7日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召开,来自17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46名代表、观察员和特邀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8.
根据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2年1~3月在南印度洋从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的走航XBT/XCTD资料和CTD资料及1998年1月、1999年2月和2000年3月等其他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航线上海洋锋的位置及其年际变化:(1)在75°~78°E南极陆坡锋的位置在645°~655°S;在84°~100°E范围极地锋在535°~543°S附近;在96°~103°E亚南极锋在46°S~470°S附近;在110°E附近亚热带锋在372~380°S之间;(2)在南极极锋区存在显著等温线、等盐线的上凸和下凹,不同年份发生位置有变化;(3)在亚南极锋北侧,等温线、等盐线呈垂直排列的状态,温度、盐度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匀一致;(4)与1979,1991和1992年该区域同期的资料相比,近4a观测到的极地锋显著偏南1个纬距以上.  相似文献   
29.
The data from the Southern Ocean observations of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WOCE) are used for analysis and illustration of the featur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 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It is learnt from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salinity/oxygen along the 30°E,90°E and 145°E sections respectively that som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DW and the fronts can be found at those longitudes,and those differenc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zonal transoceanic flow and the merizonal movement in the Circumpolar Deep Water.In fact,the zonal transoceanic flow is the main dynamic factor for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 or betwee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and for the effect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in CDW.  相似文献   
30.
1999年夏季中国首次北极考察区水团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 1 999年 7月至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南加拿大海盆的现场调查资料 ,本文分析了三个海区的水团特征 :( 1 )白令海水团主要由季节变化显著的白令海上层水团和中层水团以及深层水团组成 ;( 2 )楚科奇海水文特征受融结冰过程影响较大 ,1 999年7月和 8月差异较大 ,其水团主要为浅海变性水团 ,包括两个次级水团 ,楚科奇海夏季水和来自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变性的外海入侵水 ;( 3)南加拿大海盆的水团主要由受融结冰过程影响的表层水团、源于太平洋水的次表层水、源自北大西洋的中层水团和深层水团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