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华北古浅海碳酸盐风暴沉积和丁家滩相序模式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一、风暴沉积的研究现状和华北碳酸盐风暴沉积地层层位风暴流及其作用产物--风暴沉积是最近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系指浅水沉积物受风暴扰动后再沉积的浅水递变沉积岩(G.Kelling),现代的含义是包括了非正常天气风暴作用所形成的一系列沉积(N.Kumar and J.E.Sanders,1978,T.Aigner,1979)。风暴层的辨认,对重塑地质历史的灾变事件,对恢复古板块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2.
论内源盆地动力场及磷块岩富集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内源盆地泛指非陆源沉积盆地。其最终沉积方式和展布格局受物理、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动力场的制约;沉积作用场包括各种直观性和背景性的动力学过程,这种过程由其性质、作用方式、方向强度和变化梯度所决定。就沉积磷矿而言,从全球冰室效应期向温室效应期的突变是引起大洋磷酸盐富集的主因;与这一转变过程相联系的二级或三级最大海泛事件及其伴生洋流上翻就是富集成磷块岩的沉积动力场。中国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巨型磷块岩建造便是其明显例证,其磷块岩层序的向上变浅的特征和微相变化特征都是高频率海平面变化动力场(即米兰柯维奇事件)的历史记录,也反映出巨型磷块岩建造具有多级次多旋回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43.
以往地质学家认为吉林省南部震旦纪万隆组与上覆八道江组之间是整合接触。笔者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 ,认为二者应为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关系。化学分析显示 ,风化壳泥岩与下伏母岩白云质灰岩相比化学成分发生巨大变化 ,粘土化矿物元素 (SiO2 Al2 O3 )与CaO和LOI的淋失相反 ,从 13.5 7%增加到 5 5 .6 3% ,具明显的风化成土特征。化学蚀变系数 (CIA)和质量迁移系数分析给出了相同的结果 :CIA值达到了 39.4 3% ,Ca元素的质量迁移系数达到 - 0 .97,几乎全部淋失 ,表明化学风化作用明显。综合研究表明 ,该风化壳处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第二阶段 ,即母岩中“不溶物”在风化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残积土的阶段 ,为二级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