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关于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利用单因子或多因子建立大坝变形预测模型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水位及时间两个自变量因子,采用系数、指数双向优选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精度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残差平方和、标准剩余差及相关指数比较.  相似文献   
62.
湘东南宝峰仙地区发育3个小规模花岗岩体,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南岭产有大型-超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骑田岭和千里山岩体位于同一成矿带内,相距不远。文章通过对宝峰仙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早期)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晚期)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47.0±4.0)Ma(MSWD=1.6)和(141.3±3.3)Ma(MSWD=1.09),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这2种花岗岩具有高w(Si)(平均75.11%)、富w(K2O)(平均5.07%)、低w(Ti O2)、w(Mg O)、w(Ca O),10000×Ga/Al值(大于2.6)较高、δEu较小的特点,为铝质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宝峰仙花岗岩的εNd(t)偏高,T2DM偏小,显示在花岗岩成岩过程中有幔源组分参与,与千里山和骑田岭相似。花岗岩石成矿元素W、Sn、Pb、Zn等含量偏高,且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岩石蚀变较强、钨锡矿化点广泛分布。综合分析宝峰仙地区花岗岩成岩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处构造位置,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钨锡多金属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尕尔穷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对矿石物质组分做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罕见的Ni-Cr-Fe,Cu-Zn互化物,这也是矽卡岩型矿床中首次发现此类矿物,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这些金属互化物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其生成条件独特,是在缺氧、低硫的强还原环境中形成.首次在矽卡岩型矿床中发现与幔源岩浆有着成矿专属性的成矿元素,在成矿理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矿环境、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4.
针对城市土地资源变化检测工作繁杂、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将语义分割的思想引入到遥感变化检测。基于残差结构特征较卷积层提取性能更优和特征金字塔网络多尺度预测的特点,将残差结构和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到Unet模型中,建立FPN Res-Unet模型。该模型以Unet为基础,引入ResNet18的残差结构作为编码路径特征提取层,在每次卷积后使用边界填充,使得输入图像和输出图像尺寸一致;在解码路径每级上采样过程中,拓展支路径将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到模型的网络主干中,将残差结构、Unet及特征金字塔网络的优点相互融合,增强了Unet的特征提取,弥补了语义分割网络对小目标检测的欠缺;在获取深层语义信息的同时关注细节信息,提高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所用数据集,准确率、召回率、F1 3种指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5.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地层超压普遍发育,超压层段与声波时差、电阻率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尤以电阻率响应最为显著,超压层段声波时差表现为异常高值,电阻率为异常低值的特征。利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大量测井、测试及相关地质资料综合论述超压成因,指出泥岩和砂岩中发育的超压并非由压实不均衡、构造挤压等作用导致,而主要由生烃作用造成的。研究表明有以下几方面主要证据:1)超压泥岩密度不具有异常低值特征;2)超压段泥岩密度与岩石颗粒垂直有效应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3)超压砂岩不存在异常高地温梯度现象;4)超压顶界面深度范围为3 800~4 300 m,侏罗系烃源岩现今成熟度(Ro%)范围为0.6%~0.9%,温度范围分布在90 ℃~125 ℃;5)超压层段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生烃转化率最高可达70%,现今平均生油率可达90 mg/g·TOC,仍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6)泥质烃源岩本身对超压具有很好的封闭作用;7)侏罗系烃源岩内发育大量低角度或高角度微裂缝;8)超压储层主要以油层为主,无水层,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北凹陷砂岩中超压主要是通过烃源岩中排出的高压流体运移至储层发生超压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我国非海相白垩纪介形类化石可以划分为7个组合:1)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的Jingguella-Minheella-Pinnocypridea组合;2)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巴列姆期的Cypridea-Latonia-Darwinula组合;3)阿普特期阿尔必期的Cypridea(Morinina)-Bisulcocypridea-Mongolocypris组合;4)分布于我国东北、中部及东部地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的Cypridea-Mongolianella-Darwinula组合;5)分布于我国东北、中部及东部地区巴列姆期阿普特期的Cypridea(Cypridea)-Cypridea(Ulwellia)-Limnocypridea组合;6)塞诺曼期塞农期的Cypridea-Triangulicypris-Sunliavia-Lycopterocypris组合;7)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Talicypridea-Cypridea-Quadracypris-Candona组合。依据以上7个介形类化石组合,我国22个地区含介形类的73个地层单元(群/组)得到了对比。  相似文献   
67.
根据非海相与海相,特别是共同的海相和非海相软体动物化石的对比,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中国东北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韩国东南部庆尚盆地,日本西南部内带岐阜县北部牧户/庄川地区和外带四国德岛和物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得到了对比,产自这些地层的非海相软体动物的时代也因此受到了约束。著名的中国东北含煤地层龙爪沟和鸡西群,盛产热河生物群/动物群的热河群的时代均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阿普特期,它们的上覆地层桦山群和孙家湾组为阿尔必期。韩国西南部新洞群和除金洞组以外的河阳群为阿普特期阿尔必期,不整合于新洞群之下的卯谷组主要为欧特里沃期。日本西南部内带的牧户/庄川地区的手取群和外带德岛和物部地区的物部川群均为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Cuniopsis kihongi,Nakamuranaia leei,Koreanaia cheongi和Trigonioides(Wakinoa)tetoriensis的时代为欧特里沃期早巴列姆期。Viviparus onogoensis,Unio ogamigoensis,Myrene(Mesocorbicular)tetoriensis及Tetoria(Tetoria)yokoyami为欧特里沃期阿普特期。Arguniella cf.quadrata,A.cf.ventricosa,Sphaerium(Sphaerium)anderssoni,Probaicalia vitimensis和Pr.gerassimovi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阿普特期。Nakamuranaia chingshanensis,Plicatounio(Plicatounio)multiplicatus,Sphaerium(Sphaerium)coreanicum和Micromelania?katoensis为阿普特期阿尔必期。Nippononaia sinensis,Nip.tetoriensis,Nip.ryosekiana和Trigo-nioides(Wakinoa)wakinoensis是阿普特期的标志。Trigonioides(Trigonioides)quadratus,T.(T.)heilongjiangensis,Plicatounio(Plicatounio)naktongensis,Unio longus与Sphaerium(Sphaerium)chintaoense为晚阿普特期阿尔必期或阿尔必期的标志化石。我国东北、韩国东南和日本西南部非海相,特别是淡水软体动物接近的相似性表明这三地区在早白垩世时相连,并处于同一水系。但是,在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期间,这一陆块的东部,即频临古太平洋的日本西南部的外带因地势低而多被海水覆盖,在牧户/庄川和黑龙江东部存有遭受海侵的浅而窄的海湾,凡兰吟期,特别是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之前,中国东北韩国东南部日本西南部陆块为受造山运动引起的隆起和沉降活动影响的高低不平的高原,经受了广泛而长期的剥蚀。多数含有包括熔岩和凝灰岩在内的火山岩,并与北东北北东方向的断裂带近于平行分布的非海相白垩纪盆地直至欧特里沃期/早巴列期(有些地区可能稍早(凡兰吟期))(134~126Ma),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高峰期(130~120Ma)才形成。这一现象表明,这些盆地受断裂,特别是伴随有强烈火山喷发和时而局部海侵的沿着古太平洋西北缘和郯庐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68.
以往将位于湘南、桂东北的都庞岭花岗岩基分为西体、中体和东体三部分。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表明,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斑状结构,部分钾长石斑晶呈椭球状至球状,具斜长石环边,构成环斑结构。采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中环斑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26.6±6.9 Ma和209.7±3.1 Ma,均属于晚三叠世,相当于印支晚期。都庞岭环斑花岗岩富硅、碱,贫钛、磷、镁和钙,其Rb、Cs、Th、U、REE、P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较高,而Sr、Ba含量和Zr/Hf比值(8.16~25.01)较低,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2~0.13),10000×Ga/Al比值(2.64~4.38,平均3.15)高,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印支早期S型花岗岩相比,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εNd(t)值(-8.0~-8.3)明显偏高(前者低于-10),而tDM2值(1624~1645 Ma)则明显偏低(前者1800 Ma),表明它们可能直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时代的确定,揭示了晚三叠世华南东部处于大陆裂解或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华南东部沉积/岩石大地构造分析,认为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发生在中、晚三叠世,而非前人所认为的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同时,环斑花岗岩的出现,指示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来临,晚三叠世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69.
贾维馨  姜琦刚  王冬艳  高文 《岩石学报》2016,32(9):2881-2888
团山子基性脉岩为松辽盆地南缘晚中生代最后一期岩浆活动,在其中获得了较多的捕获锆石。为了反映松辽盆地基底岩浆活动事件,对基性脉岩中捕获锆石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捕获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具有岩浆成因的特点。从锆石定年结果得到8组年龄,反映出早侏罗世晚期(176Ma)、海西期(291Ma)、加里东期(467Ma)、新元古代(942Ma)、中元古代(1368Ma)、古元古代(1886Ma和2165Ma)、新太古代(2458Ma)岩浆事件记录。松辽盆地南部基底组成以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岩浆岩为主,并可能存在西保安群前寒武纪结晶基底(942Ma),并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演化。中元古代、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的锆石具有磨圆和反应边,可能为与华北克拉通岩浆事件形成的锆石被搬运到松辽盆地南部,并被再次捕获的结果,反映松辽盆地南部与华北大陆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不确定存在该期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70.
广西珊瑚钨锡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钨锡矿床位于富贺钟钨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的中部,是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石英脉型矿床之一。本文采用白云母~(40)Ar-~(39)Ar法和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法,对矿床V32号含矿石英脉进行精细年代学研究,获得石英脉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01.7±0.7 Ma(MSWD=0.34),正等时线年龄为102.0±1.0 Ma(MSWD=1.17);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06.4±3.5 Ma(MSWD=0.83)。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是华南地区燕山晚期成岩成矿高峰期的产物。同时通过石英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的初步分析,认为成矿流体属于"再平衡岩浆水",主要来自岩浆,在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花岗岩体。该成果对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类似地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