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篇 |
大气科学 | 36篇 |
地球物理 | 13篇 |
地质学 | 77篇 |
海洋学 | 113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Ⅰ.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日本东京湾、伊势湾和浜名湖的调查资料,详细地讨论了海湾区海水中溶存甲烷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来源。溶存甲烷在海湾中的分布主要受物理混合过程所控制;由河流携入和沉积物中产生是海湾区海水中溶存甲烷的两个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2.
本文根据“中日黑潮合作调查”在东海的调查资料,探讨了硝酸盐的分布特征,以及水文条件对其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年份夏季硝酸盐的分布差异及其原因。分析表明,表层海水中硝酸盐分布明显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陆架区测值高于外海,冬季测值高于夏季; 50m ,100m 层上陆架、黑潮锋区存在着硝酸盐锋面,黑潮主干的摆动可能是影响锋面位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取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以1984年、1993年、2002年和2010年的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了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面信息。分析了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坡度、坡向、DEM、距河流距离、距高速公路距离、距铁路距离、距主要路距离和距1984年城区距离8个因子,利用增强回归树法进一步分析了1984-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4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所占比例为3.9%、1993年为6.6%、2002年为9.0%、2010年为16.52%。高速公路、铁路、主要路等交通要素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导致道路沿线城市扩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6.
195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830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和GIS方法确定了近60 a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并比较分析1957~1986年和1987~2016年2个时段的≥0℃、≥5℃和≥1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957~1986年相比,198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各地区变化幅度不同,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最大。中国各界限温度的终日变化幅度均较小,初日和持续日数变化较大。≥0℃初日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3~9 d和3~15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3~15 d和2~18 d,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增加4~16 d;≥5℃初日在东北和华中地区分别提前4~9 d和6~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4~13 d和2~14 d,青藏高原地区增加2~23 d;≥10℃初日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2~9 d和2~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增加3~15 d和5~25 d。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变化,使作物生育期延长和种植界线北移。 相似文献
87.
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在选址中的应用——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用地总体规划中,大庆市共开发340.9 km2,其中,盐碱地达320 km2.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建立选址模型,以地图代数为分析语言,在栅格数据的环境下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对大庆地区的工业用地选址情况进行模拟;当适宜度value≥8.38时,已获得的土地面积达到362.07km2.结果表明:在栅格数据的环境下,以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用地选址,科学性强,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在扎龙湿地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方法,对扎龙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类,形成核心、斑块、边缘和孔隙4种格局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与土地覆盖类型图叠加处理,分析湿地不同景观格局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景观格局分类保持了像元水平的精度,优于传统的分类方式。1979-2008年,扎龙湿地的核心湿地减少,斑块、边缘和孔隙都相应增加。作为湿地中的优势类型,含地表水的湿地逐渐转移到非核心的斑块、边缘和孔隙湿地中,原有的核心湿地逐渐变得破碎。 相似文献
89.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高分辨率影像的湿地群落遥感分类——以洪河湿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进行高分辨率湿地遥感影像的分类研究,并与基于光谱支持向量机(SP-SVM)的方法和基于纹理及光谱的支持向量机(TSP-SVM)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对于所选取的2个研究区域,CNN分类方法的全局精度高于SP-SVM方法5.61%和5%,高于TSP-SVM方法4.18%和4.15%。尤其对于部分湿地植被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SP-SVM和TSP-SVM方法。研究表明,卷积神经网络为湿地识别的精细划分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
连环湖马圈泡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环湖马圈泡柱状沉积物重金属(Cr、Cu、Mn、Ni、Pb、Zn、Cd)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对马圈泡沉积物污染历史进行了讨论。根据元素的变化趋势,结合颗粒组成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富集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辅以210Pb、137Cs测年数据,研究了自1937年以来该湖区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来源、污染历史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987年以前各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平稳,1987年至今,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明显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输入。从单向污染系数来看Cu、Ni、Cr、Pb、Zn属于中等污染强度,Mn、Cd达到了强污染程度;从综合污染系数来看,表层重金属元素主要为中等程度的污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与该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可为其湖区生态环境的整治与改善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