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治岭头矿床上部(火山岩盖层)以铅锌矿床、硫矿床为主,中间(变质岩基底)以金银矿、铅锌矿为主,深部(侵入岩体)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的"三层楼"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治岭头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厘定。6件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13.7~114.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4.03±1.78 Ma,表明治岭头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变化于16.05×10-6~66.29×10-6,表明其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1‰~2.6‰),具有相对均一的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的深源岩浆,但也可能受到陆壳沉积物的混染。治岭头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比较小,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范围分别为38.765~39.137、15.523~15.... 相似文献
43.
44.
河套地震带的震源机制类型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收集2000年以来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2.8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基于P波初动的振幅比方法(APAS)和基于波形拟合的CAP反演方法求出256次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以断层节面滑动角作为判定指标,分区域给出了河套地震带的震源机制类型空间和时间分布图像,从断层滑动角度呈现河套地震带应力场时空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临河盆地断层节面滑动角主要在水平±20°方向存在优势分布,走滑型特征显著;具体来讲,狼山-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临河断裂、乌拉山山前断裂等主要以纯走滑型地震为主,巴彦乌拉山断裂与磴口-本井断裂之间的区域多分布正走滑型地震。呼包盆地断层节面解虽然也呈现出走滑型为主的特征,但滑动角分布较为离散,优势分布方向不明显;呼包盆地西侧的包头至西山咀凸起一带表现出以走滑为主的小范围震源应力场特征,呼包盆地内部及东侧由于显著的区域垂直差异运动,正断层和逆冲型地震所占比例较大,震源机制类型整体呈现出与构造相依的分布特点。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的应力场存在一定的时空非均匀性变化,研究结果更多表现了河套地震带的震源应力场变化过程,而研究资料时间不够长和震级不够大是引起这种应力场非均匀性暂态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The International Eq一lation of State of Seawater,1980 and the PraeticalSalinity Scale,1978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UNESCO江CES沼COR八APSOJoint Panel ono‘eanogral,hie Tables and Standards(JPOTS),and endorsed bythese organizati6ns(Miller‘〕and Poisson,1981;Uneseo,1981).Th已new equa-tion and the Praetieal Salinity Seale are to be used for all values Published fromJan .1,1982 .The new equation 15 aeeurate for use in all oeeanie surfaee waters,but eannot be aeeurately aPPlied to… 相似文献
46.
城市建筑群中砖混结构建筑数量众多,抗震性能较弱,在地震中的破损率较高,逐一进行抗震性能测定难度巨大。本文提出基于常时微动观测的城市砖混结构建筑群抗震性能快速评价方法,提供初步的决策参考建议,适用于在大范围城市建筑群中快捷地筛选易损建筑。选取呼和浩特市区331栋砖混结构建筑物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分别建立适用于研究区域建筑物长轴和短轴平均共振周期与建筑物楼层数的回归关系,作为衡量研究区砖混结构建筑群抗震能力的快速判断标准。筛选出82栋抗震能力较弱的易损建筑,其中24栋为重点关注对象,主要分布于人口较为密集的老旧城区,多为4层(含)以上住宅类型,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具有面临潜在地震危害的风险,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加固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过程中宿主矿物的准确鉴别和包裹体形成期次的确定尤为关键,将包裹体测温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包裹体的生源和属性。本文以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特征研究确定二者形成顺序基础上,借助茜素红染色正确区分流体包裹体的宿主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染色剂的使用对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无影响,染色前后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量差值在1℃以内,而染色剂配制比例(尤其是盐酸浓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液清除方式是茜素红染色技术能否成功应用于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关键。本研究准确获得了鞍形白云石和分布于鞍形白云石晶间和晶内的方解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别集中在110~190℃和70~130℃区间,二者具有40~60℃的温度差。研究认为,方解石的沉淀时间晚于鞍形白云石,鞍形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有关,热事件后的温度降低导致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并伴随方解石的沉淀。 相似文献
49.
论文依托淮南-南京-上海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阐述了3S技术在工程前期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安全管控、数字化移交、管廊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对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三型两网"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对3S技术在电网工程中的深入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
安徽张八岭隆起东缘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和岩石学、显微组构、变形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由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和超糜棱岩带组成;糜棱岩叶理近直立,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向SW缓倾(倾伏角为10~30°);S-C组构和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以左旋剪切为主。根据石英位错密度估算的差应力为65~75MPa。糜棱岩矿物成分和显微组构特征分析显示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在250~400℃之间,形成深度为10~20km。该基底走滑剪切带的发现为张八岭地块的斜向走滑折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