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203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篇 |
大气科学 | 83篇 |
地球物理 | 106篇 |
地质学 | 411篇 |
海洋学 | 44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41篇 |
自然地理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借助遥感、GIS技术,利用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1975-2007年气候因素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质荒漠化虽然在2000-2007年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在1975-2007年面积依然呈小幅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6 179.8 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增加面积最大),程度加重。通过对内蒙古、新疆2个典型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而研究全国范围可知,气温对沙质荒漠化变化的作用(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76)大于降水(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82)。气候因素扰动下,沙质荒漠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沙质荒漠化与气温变化呈正比,与降水呈反比。该趋势以甘肃、陕西为界,界线以西较为明显,而最显著区集中在新疆北部、东部,西藏北部。 相似文献
102.
泥岩/页岩: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中,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也一直是碳酸盐岩,对海相泥岩/页岩的关注比较少,并且认为碳酸盐岩是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对中国南方上、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地区等147条剖面、289口探井及浅井约11200余个样品有机碳含量的分析与统计表明,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是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类型,而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仅仅是次要的烃源岩类型。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碳酸盐含量呈现弱的负相关性,泥质输入有利于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碳酸盐岩烃源岩,但并不是高有机质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决定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的生产率、有机质的沉积与保存环境。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并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泥岩/页岩类好烃源岩,上、中、下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华南地区主要发育于中、下泥盆统;塔里木盆地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华北地区为中新元古界洪水庄组、下马岭组。泥灰岩类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相对比较发育,在中国南方地区只有下二叠统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103.
基于RS和GIS的松辽平原黑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6年TM数据和2001年ETM数据,对松辽平原黑土分布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分析了黑土流失特点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引入冲沟线密度概念量化黑土流失趋势。结果表明:松辽平原典型黑土面积54 989.92 km2,沿京哈铁路线呈弧形条带状展布;1986~2001年间,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 765.21 km2,减少速度为251.01 km2/a,集中在河流两岸、较大建筑用地附近和与盐碱土接壤的地区;仅考虑冲沟的有效作用域,预计到2016年黑土面积平均会有1411.0 km2/a转变为冲沟,黑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从2012年上半年关中各市(区)和延安市空气达标率入手,结合2011-2012年陕西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归纳出地理气候条件,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等四方面为陕西省大气污染主要因素影响因素,提出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等五项治理措施,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的三号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流体-熔融包裹体进行研究,证明岩浆的确可以分出热液,对于三号伟晶岩脉来说,这种热液组分主要是NaCl-CO2-H2O流体。 相似文献
10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中一下寒武统和中一上奥陶统两套有效烃源层。前者R。已达2.0%以上,只能作为有效气源岩;后者成熟度适中且有一定分布范围,是塔里木盆地最现实的烃源层,可分为三段,其中以上奥陶统中部的印干组和良里塔格组最具重要意义。对盆地中海相原油与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甲基甾烷、三芳甲基甾烷及降胆甾烷的分布进行直观对比,表明原油与中—上奥陶统存在亲缘关系,而与寒武系无明显相关。全盆地所有钻遇的寒武系岩样,C27—C28—C2。甾烷碳数分布呈“斜线”型或反“L”型,而绝大部分中—上奥陶统岩样则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所分析的储层沥青的甾烷碳数分布与上述寒武系岩样一致,说明寒武系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上确曾生过油。包括塔中4、轮南、桑塔木和东河塘等在内的工业性油田产出的油,其甾烷碳数都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只有极少数的油样呈“斜线”或反“L”型分布,因此塔里木盆地的原油主要与中—上奥陶统相关,而与寒武系相关极少。运用G温度参数评价原油成熟度,结果为塔里木盆地主要油区原油的形成温度在117~133℃之间,对应的R。值为0.78%~0.92%,只相当干中等成熟阶段,可以推断它们不可能源干寒武系,只能源干奥陶系。 相似文献
108.
辽河油田稠油中贵金属分布和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实沸点蒸馏等手段,研究了辽河油田稠油中Au、Ag、Pt和Pb等贵金属在不同馏分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实沸点蒸馏后,贵金属不同沸程温度的原油馏分中含量和分布存在很大差异,Au、Ag、Pt、Pd主要集中在渣油馏分中,在沸点》508℃的渣油馏分中Au、Ag、Pt、Pd的比例分别是93.4%、76.9%、73.4%和68.0%;采用选择性萃取的方法对金在稠油中的存在形态的初步研究发现,金在稠油中主要以有机配合物和少量无机配合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9.
横向土运动作用下群桩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有限元与有限差分相结合,对横向土运动作用下的群桩工作性状,产生群桩效应的临界桩距、桩数及排列、桩顶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作出分析;并对沿桩排的应力分布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0.
为适用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局正在加紧编制第一本表示新疆法定行政区域界线的大型精装地图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集》。图集依据全国最新勘界成果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的翔实资料,采用现代高新科技全数字计算机桌面制图技术编制。这本地图集,将以超前的编制意识,多图种、全方位地反映新疆自然、经济、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