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82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61.
震旦系(纪)的涵义屡屡变更,争论不断,出现过许多问题。系名Sinian(震旦系)和系的“层型剖面”都是在选取“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和“金钉子”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得到多数国际学者支持的候选名称和候选剖面。我国最新正式修订的“震旦系(纪)”与全球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埃迪卡拉系(纪)的概念完全相当。系一级的全球单位一旦正式...  相似文献   
362.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前人对该矿床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对该矿床内出现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缺乏较多的关注。本研究对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区的脉状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SHRIMP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一个206Pb/238U 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153.5 ± 2.4 Ma(2σ,MSWD = 2.5),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53.5 Ma),可能处于由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引起的弧后或弧内拉张构造环境。对其锆石原位Hf 同位素和全岩Nd 同位素研究显示该侵入体具有较高的εNd(t) 值(~0.5)和εHf(t) 值(~4.73),暗示其很可能具有壳–幔混合的物质来源。可见,德兴地区的构造活动既经历了早期(170~171 Ma)的 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陆缘弧环境,又经历了后期(~153.5 Ma)的弧后伸展环境,分别形成了与成矿相关的花岗质岩浆和与成矿无关的闪长质侵入体。  相似文献   
363.
以滇中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内Cu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层控型铜矿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共圈出5个地球化学块体、10个面积相对较小的地球化学亚块体,并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为2个Cu地球化学分区。以1km矿床勘探深度为准则,计算各(亚)块体的铜金属供应量及铜矿产资源量,预测全区潜在铜矿资源总量为586.1万t。通过追踪地球化学块体谱系,揭示了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并结合区域控矿要素,确定了11个层控型铜矿成矿远景区,其中以3-1,3-2,10-1-1-1-1-1,10-1-1-2-1-1,10-1-1-2-1-2子块体的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64.
高密度电法探测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这里结合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程度检测及石窟渗水构造探测研究,介绍了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的精细成像原理及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在山西云冈石窟文物近表层和洛阳龙门石窟潜溪寺地表,进行了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经测试结果表明,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能有效地评价文物近表面微构造(裂隙)发育、含水情况和划分风化带,说明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在文物监测、保护领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5.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率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诗云  许东 《地震学刊》2012,(2):152-157
根据混凝土单轴动力特性试验,对规范给出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进行了修正,引入了应变率的影响,并利用修正的表达式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开裂曲率、极限弯矩和极限曲率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考虑2种情况:①只考虑混凝土的动态特性;②既考虑混凝土的动态特性,也考虑钢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对于适筋梁,混凝土的动态特性对梁的开裂弯矩、开裂曲率、极限弯矩和极限曲率的影响很小,但是钢筋的动态特性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于超筋梁,混凝土的动态特性和钢筋的动态特性对梁的开裂弯矩、开裂曲率、极限弯矩和极限曲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6.
三轴压缩条件下单裂隙岩石的破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桃李  李新平  郭运华 《岩土力学》2012,33(11):3251-3256
通过在高强硅粉砂浆材料模型中预制特定倾角和特定尺寸的单裂隙,以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为手段,研究单裂隙试样的破坏特性。试验中观察到3类典型的裂纹,即拉伸型裂纹(Ⅰ型)、滑移型裂纹(Ⅱ型)和撕开型裂纹(Ⅲ型),其中Ⅱ型、Ⅲ型裂纹在三维试验中普遍存在,Ⅰ型裂纹仅在部分试件中观察到;三轴压缩条件下试样的破裂模式有3种,即拉剪复合破坏、“X”型的剪切破坏和沿裂隙面的剪切破坏。试验结果表明: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单裂隙试样的裂隙扩展规律与预制裂隙关系密切,围压是试样宏观破裂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制裂隙长度主要影响裂隙扩展的规模,预制裂隙倾角则是新裂隙起裂的诱因。  相似文献   
367.
岩心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测量结果准确、对岩石结构无损害的优势,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北黄海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有岩心核磁共振的资料进行解谱处理方法研究,确定了预处理、解谱和地层参数求取方法与流程,实现了岩心核磁共振资料解谱处理。根据最优解谱方法得到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束缚水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368.
分析气象信息实时监视系统的实现方法和不足,充分利用数据库索引、视图、预处理和数据结构优化技术,采用JQuery与Spring框架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与实现,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增加用户体验效果。通过在实际业务中使用证明,该系统响应速度、兼容性和使用便捷性都得到提高,并给实际业务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大大减少资料监视的工作量,加强了气象信息收发业务保障的自动化能力。  相似文献   
369.
ENSO背景下印度洋偶极子海温异常对中国冬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50—2009年Hadley环流中心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196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IOD)和太平洋异常海温(ENSO)对中国冬季降水的协同影响和不同作用,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IOD独立发生、ENSO独立发生以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冬季降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IOD异常海温和ENSO异常海温的出现虽然具有较高的协同性,但二者对我国冬季降水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IOD与ENSO的同时发生并不是两者单独发生时各自作用的叠加,而是具有协同或抵消作用。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中国西南(云南西部除外)、华南以及华北、东北地区的冬季降水出现正异常,在江淮流域出现负异常,反之亦然。但是IOD正位相比负位相对中国冬季降水的影响更显著。当IOD与ENSO同时出现时,IOD的作用使得ENSO对我国西南(云南西部除外)、内蒙、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还初步分析了IOD与中国冬季降水关系影响的环流成因。   相似文献   
370.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走滑构造,并且主要断层系统沿走向滑动的距离远大于沿倾向冲断推覆的距离,从而建立了柴北缘走滑-逆冲构造的地质模型;这对其地震解释有指导作用。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变形时间序列和演变特征从西向东依次扩展、构造活动从老变新,认为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受阿尔金山大型走滑构造和祁连山剧烈的逆冲挤压构造共同控制。最后研究了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特征对油气勘探的意义,加强勘探评价冷湖—南八仙走滑逆冲构造带的翼部断块圈闭和赛什腾山南缘逆冲推覆体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