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成勇  聂逢君  刘庆成  凡秀君 《铀矿地质》2010,26(2):101-107,119
针对巴彦乌拉地区赛汉组沉积微相的电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该地区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巴彦乌拉地区的赛汉组属于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发育,单层砂体及多期河道叠置砂体厚度大,砂岩胶结物少,连通性和渗透性好,是良好的铀矿目的层。但由于泛滥平原微相不太发育,泥岩在局部地段薄,对形成理想的砂泥结构不利。  相似文献   
22.
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分析及露头描述和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蒙其古尔矿区铀矿化的发育条件和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蒙其古尔地区三工河组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等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河口砂坝不发育。该沉积微相对研究区铀矿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砂体的连通性为成矿流体提供运移空间;(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的砂体变异部位是矿体厚度、宽度与富集程度增大的主要原因;(4)由决口扇形成的泥岩天窗是越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
研究区位于吐哈盆地西南缘,区内已查明砂岩型铀矿床(点)数十个,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水西沟群西山窑组。本文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南缘含矿目的层中10组砂岩样品及其蚀源区20组花岗岩的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计算了相关Pb同位素参数。结果显示,南缘蚀源区花岗岩和地层砂体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16.364~19.216、15.482~15.820和37.184~39.082,变化范围较大,含放射性异常Pb特征;物质来源总体上以壳源Pb为主,混入了部分地幔Pb。蚀源区富铀花岗岩体与盆地岩层砂体本身早期所预富集的铀,为后期砂岩型铀矿成矿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24.
在概述国内外石材现状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石材矿开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5.
长期以来,盆地边缘是砂岩型铀矿找矿与勘探的主要区域。然而,近年在盆地内部也探明了多个铀矿床、矿化点,表明盆地内部同样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文章剖析了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的矿床特征,并据此凝练出“大型中- 酸性火成岩隆起+隆起区翼部深大断裂”的关键控铀成矿要素。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设计了一套相适应的找矿方法组合。该找矿方法组合可分为2个步骤:① 勘探靶区初筛。根据区域重、磁、放射性、遥感等资料查明盆地内部基底起伏和埋深、识别岩性和划分断裂,将岩性为中- 酸性火成岩且发育断裂的隆起区圈定为潜在勘探靶区。结合含矿目的层产出特征、隆起区翼部坡度和隆起区面积等因素来初筛勘探靶区;② 勘探靶区优选。在初筛的勘探靶区深大断裂位置沿隆起区方向布置并实施钻探。通过对地下水“补- 径- 排”体系、含矿目的层供铀和聚铀能力以及氧化- 还原带发育情况等的评价来优选勘探靶区,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工作的布置与实施提供有益指导。该方法充分利用区域地球物理数据和公开可下载的资料,可极大地降低勘探成本。着眼于关键控铀成矿要素,优选相适应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方法,可有效提高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找矿与勘探的效率。  相似文献   
26.
Study on the transverse structures across Taiwan Strai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mountain ranges are almost NE- or NNE-trending in mainland and Taiwan island across the strait. But a number of correspondent transverse structures across Taiwan Strait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y, surface structure, deep seismic survey and gravity field etc. Moreover, it is inferred from the square or/and rectangular shape of the isoseist maps of 8 M≥ 6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western foothill plain of Taiwan that there is an apparent segmentation of the Taiwan Island along the N-S orientation. This has been verified from the GPS’s results of the ground motions measured during the Chi-Chi earthquake in 1999.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transverse structures within the Taiwan Island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more salient NW- and EW-trending structures in the mainland of Fujian than in Taiwa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nsverse structures across Taiwan Strait is conducive to realizing the geology within the strait. Hence, the tectonic sketch map of the strait as well as mainland and island drawn in this context shows NW- and EW-trending structures for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7.
聂逢君  陈戴生 《铀矿地质》1997,13(2):69-75,82
巴基斯坦苏来曼地区上新统的多克帕坦组是著名的西瓦利克岩系的中部岩性段,它由一套灰白、灰黄色的含中粗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灰黄、棕红色的粉砂岩,泥岩组成,呈稳定的南北向展布。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多克帕坦组的物源主要是由造山带蚀源区所提供,即来源于一直处于降隆升阶段的喜马拉雅山褶皱带。  相似文献   
28.
热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了当今地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它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日臻成熟,使得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成果推陈出新。总结和概括了国内外流体(热流体),及其与岩石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尤其是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后,岩石孔隙度和渗透性、热流体作用的各种标志等作了全面的概述,期望对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9.
吐哈盆地铀矿找矿工作因十红滩矿床的发现而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八仙口、苏巴什等地区相继找到了铀矿体与铀矿化.尽管矿床的发现带来了与铀矿化有关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然而,矿床层间渗入氧化成矿作用的关键控制因素——沉积相与微相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钻孔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含矿目的层西山窑组(包括一段、二段、三段)主要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西山窑组一段、三段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平原环境,而最为重要的含矿层——西山窑组二段则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前缘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微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铀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独立铀矿物,即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物.连井剖面对比研究表明,含铀含氧流体自南东向北西方向迁移,形成的铀矿体主要为板状和卷状.沉积相、微相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铀矿化发育在辨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接触界面附近的岩石中,沉积相(或微相)界面是控制铀矿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0.
砂岩型铀矿是全球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一般以表生流体的氧化还原成矿作用为主。虽然在勘查中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中存在热液流体活动的痕迹,但热液流体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巴音戈壁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底部砂质砾岩中新发现的铀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EPMA)、铀含量、铀价态和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铀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铀矿化产出于巴音戈壁组下段的紫红色砂岩中,与不整合界面及次级断层有关;铀呈分散状态分布在胶磷矿中,并伴生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矿石中Sr、Y、Mo、W和REE等显著富集,指示其形成与深部流体密切相关。研究认为,苏红图组玄武岩喷发形成的火山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与地表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弱酸性氧化流体,流体沿不整合和断层向上运移并不断萃取地层中的U和P,当其遇到上覆巴音戈壁组砂砾岩中的菱铁矿等还原物质时,形成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接触界面,进而诱发铀、磷的沉淀。本次在新层位发现的铀矿化拓宽了巴音戈壁盆地铀矿勘查的找矿空间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