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篦子沟铜矿位于山西中条山胡-篦型铜矿田,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中条群篦子沟组和余元下组中,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成矿作用。为限定篦子沟铜矿后期热液脉状矿化的形成时代,对篦子沟铜矿区方解石-石英脉中与黄铜矿共生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 539±26)~(1 616±26)Ma,加权平均年龄为(1 577±31)Ma(MSWD=5.5),等时线年龄为(1 522±180)Ma(MSWD=9.6),表明热液脉状矿化形成于中元古代长城纪晚期。据此篦子沟铜矿的热液脉状矿化可分为3个成矿期次,分别为古元古代晚期发生的微细脉浸染状矿化期、脉状矿化期和中元古代早期热液脉状辉钼矿矿化期。此次事件可能为中元古代伸展-裂解事件岩浆侵位产生的热液对原来的篦子沟铜矿进行再次的矿化、富集。结合已有资料,证明篦子沟以及中条山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存在热液矿化事件。  相似文献   
102.
天津市地震前兆台站综合评比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高度重视前兆台网运行管理工作,介绍天津市地震局前兆台站综合评比工作,及综合评比软件的功能特点、表结构设计、综合得分统计原则等.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前兆台网运行管理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天津地区台基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elch算法,选取天津数字地震台网31个台站记录资料中不同时段的无震记录,对无震观测资料进行功率谱计算,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天津地区的背景噪声特征:就季节而言,背景噪声值的高值出现在夏天和秋天,低值出现在春天和冬天;就时间而言,高值出现在白天的14时,低值出现在夜间的2时。对比噪声功率谱曲线发现,在0.125~1 Hz频段内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这主要是受海洋的影响。在1~20 Hz频段内,天津地区的背景噪声值高值区出现在中心城区、静海、滨海新区,低值区出现在蓟县、宝坻、宁河、武清,且中心城区、静海、滨海新区白天时段的背景噪声值明显高于夜间时段,这主要是受人为噪声的影响,而在0.125~1 Hz频段内,天津所有地区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4.
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Es3L)作为重要储集层段,勘探潜力巨大,精细刻画三合村洼陷沙三下亚 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重要意义。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并精细刻画西南部与南部 物源通道(I~VI号),运用岩心、岩屑组成特征明确沉积区沉积相类型及原始物质成分,通过地震属性与地层切片精细描绘 沉积区内“源-汇”配置及时空演化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三合村洼陷古物源体系进行综合刻画。结果表明,洼 陷西南部斜坡区(约3°)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西段(I、II号沟槽输导),相对富砾,以碳酸盐岩岩屑为主;南部坡折区 (约8°)物源来自于陈家庄凸起东段(III~VI号沟谷输导),相对富砂,发育单晶石英或多晶石英颗粒。平面上,沉积区扇 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与物源通道的宽深比及延伸距离呈正相关,垂向上,低位体系域(LST)形成扇体规模远大于高位体 系域(HST)扇体,且交汇区物源体系由南部向西南部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105.
研究南四湖消落带底泥有机磷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有利于全面揭示湖区各形态磷迁移转化规律,对南四湖富营养化防控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Hedley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底泥中各形态有机磷含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表征底泥有机分子结构特征及稳定性,反映消落带有机磷结构及稳定性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解析底泥各形态磷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消落带底泥总磷含量均值为679.90 mg/kg,其中有机磷(OP)占比20.03%~45.69%。各赋存形态有机磷含量及相对比例大小依次为:残渣态有机磷(67.58%)>钙结合态有机磷(16.61%)>铁/铝结合态有机磷(7.62%)>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5.97%)>水提取态有机磷(2.22%)。南四湖消落带底泥OP含量及形态主要受内源影响,主要来自内源性微生物代谢。南四湖消落带西岸底泥磷释放风险高于东岸和南岸消落带。相关性分析发现,消落带底泥pH与磷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底泥碱性的增强可能导致底泥磷向水体中释放的风险更高;底泥有机质与OP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可能是OP的重要载体;主成分分析发现底泥各形态磷呈正相关性,表明消落带底泥各形态磷具有同源性。研究结果可为南四湖湖区内源磷释放控制及富营养化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我国沙区起沙风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宽宏 《中国沙漠》1985,5(1):16-26
起沙风是沙漠化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沙区环境对起沙风的影响,分析了起沙风的分布特征和若干规律,研究了起沙风在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起沙风这一因素与其他气候要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简单陈述了DOS扩充多任务功能要解决的问题及实现方法。这种方法也适合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8.
为了适应中国大陆边缘油气、砂矿及其他有用矿床开发、工程设置、交通航运、渔捞养殖等方面的需要,在灵山卫幅大陆架海洋调查中,配合应用了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仪调查等新技术手段。本文仅介绍侧扫声纳调查方法及其资料分析成果。一、所用仪器与航线布设  相似文献   
109.
The littoral plain in the eastern China and its neighbouring shallow-sea continental shelf area is the zone where the coastlines moved back and forth during the Quaternary Period. In order to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nges of its limits and its repeating processes, 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with sea level change models of the worldwide typic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paleo-littoral-line sediments and the residual geomorphological topography,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al sequence and chronology. Through study we have got information on glacial sea level changes and the effect of sea level changes on the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东部陆架的海底古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秀山 《海洋科学》1981,5(2):21-26
中国东部陆架古河系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虽然由于受海区调查研究程度的限制,在制图表示方面尚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但是对若干地质理论问题的建树,为今天的研究作了重要启示。 六、七十年代以来,先进科学技术方法在海底探测中获得的新资料,为复原我国东部陆架古河系的分布状况及其成因,提供了更为确切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