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孔喉图像、毛细管压力、恒速压汞、气水相对渗透率、核磁共振等多种分析实验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集性能与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受砂岩原生矿物组合与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产物的控制,盒8段各砂岩类型由于其矿物成分不同导致孔隙结构的差异,也是各砂岩类型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存在差别的直接原因。在孔隙结构参数中,喉道的大小、有效孔隙与喉道的体积及其连通性是决定储层储集与渗流能力的关键。大孔喉对储层渗流能力的贡献更大,中-小孔喉则对储集能力的贡献相对较高。微裂缝是除孔隙结构以外影响砂岩储集性能与渗流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长8油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延长组主力油层,但是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产量变化迅速,因此对该区4口钻井 岩样进行了相渗敏感性实验,研究了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渗流曲线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通过20片铸体薄片的显微镜下 观察和图像粒度与孔喉分析,以及岩样的高压压汞、粘土矿物敏感性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 驱油实验,重点分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粘土矿物以及成岩作用对渗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渗流曲线可以细 分为油相上凹型和直线型;上凹型曲线对应储层为分流河道微相,具有高骨架矿物含量、粗粒径,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 和各种溶孔为主,孔径大,孔隙间连通性好,颗粒间以点、点-线接触为主,喉道为粗长型,储层面孔率、渗透率高,流 体连续性好。此外,发育裂缝的储层,适当的注入水流速可以提高驱油效率。对于高含量水敏、速敏性粘土矿物储层,应 该采取逐渐加压的方式提高注入水压力,以解决粘土矿物对孔隙的堵塞问题。该研究成果对于油田开发初期储层渗流特征 的认识,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针对蟠龙油田延长组烃源岩存在争议的事实,此次采集了该区延长组野外露头、井下暗色泥岩和原油样品并进行了地
球化学分析,旨在厘定延长组烃源岩的分布及生烃潜力,探讨延长组石油来源。研究表明,蟠龙油田延长组烃源岩主要为发育在
长7油层组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虽然平均厚度仅为10m,但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有机质丰度较高,已达到成熟演化阶
段,为好的有效烃源岩。长1、长4+5、长6油层组暗色泥岩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以差-非烃源岩为主,极少样品为好的烃源岩,总体
成藏意义较小。长7烃源岩与本区延长组原油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证实了蟠龙油田延长组原油主要为本地烃源岩的贡献,并非湖
盆中心长7烃源岩生成的石油长距离侧向运移结果,延长组石油的分布主要为近源垂向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65.
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对ENSO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丹  张勃  安美玲  张耀宗  罗静 《中国沙漠》2015,35(3):753-762
利用黄河流域1963-2012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计算了各气象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与Niño 3.4区海洋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对ENSO事件的响应及ENSO事件对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3、6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在各时间段均有发生,12、24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近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与SSTA均呈负相关关系,下游地区呈正相关关系。(2)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与SSTA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久治站以上的黄河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以及下游地区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全流域1、3、6、12个月和24个月时间尺度的相关性系数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占总站点数分别为14%、43%、61%、75%和44%。(3)ENSO事件强度与降水量在黄河上游地区的相关性较弱,在中游和下游地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强度增大时降水量下降,减弱时降水量上升。全流域ENSO事件强度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强度增大时温度有上升趋势。其中El Niño对气温有抬高的趋势,La Niña对气温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对1013号"鲇鱼"的异常路径分阶段进行天气学分析,发现影响鲇鱼路径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季风、冷空气,几者在鲇鱼的不同时期影响是鲇鱼路径异常的原因。两环副高之间存在缺口是鲇鱼前期有偏北分量的原因之一;东环西太副高西伸形成高压坝阻档鲇鱼北上;两环副高交替影响鲇鱼,路径由西北向转为西南向;冷空气南下至鲇鱼西侧阻挡其向西移动;高空槽前西南气流和低纬度西南季风是"鲇鱼"北折的原因。对比各家预报结果,发现日本对鲇鱼的路径和登陆点预报结果最好,热带所对于路径转折的趋势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67.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2008年6月20-21日江淮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过程。分析发现:低层大尺度的0.5×10 -6m2·S-1·K·kg-1的大值位涡为切变线暴雨提供了背景场,在其南部边缘,低层的切变辐合及云水形成的非绝热加热,导致了正位涡的增长,使低层正涡度加大引起降水加强。低层的正位涡通过上升运动向上传递,导致了高层位涡正异常,高层位涡的正异常又可导致低层的气旋性涡度进一步加大并使降水加大;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与大别山地形关系不大,主要是由对流层高层正位涡异常引起,但是低涡的维持及降水与大别山的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当地形平坦时,不利于低涡维持和降水加强,当具有大别山的地形坡度时,不论山脉的高低都有利于低涡维持和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68.
广州降水天数的统计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广州1973-2002年逐日的降水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一次降水过程持续天数的规律。研究发现:广州30年来一次降水过程持续最长的天数为33d,且出现1-5d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其可能性多数随着降水天数增加而减少。计算降水时间序列的小波方差,发现广州一般降水天数主要存在3年和12年左右的振动,而暴雨以上的降水天数则存在1.5年和6年左右的振动。选取对应主要周期附近的尺度参数进行小波逆变换后,可以看出一般降水天数主要周期的年际变化趋于平缓,而对应暴雨天数的主要周期振荡的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9.
对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概念进行归纳,梳理不同研究对象的可达性评价因子,并介绍近期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的主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潜能模型法、两步移动搜寻法、核心密度法以及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指出基于个人行为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综合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值得我国学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0.
冀中坳陷潜山天然气是渤海湾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文安斜坡潜山带则是冀中坳陷深潜山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但关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中、外三个不同含气带的油气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等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各带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和轻烃化合物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利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厘清不同潜山带油气成藏充注过程,继而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含气带油气成藏差异性。结果表明,文安斜坡潜山带内带天然气为高—过成熟的油型气,主要来源于Es4 +Ek烃源岩,储层经历了两期不同成熟度的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带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石炭- 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混有部分Es4 +Ek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具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而外带天然气为低成熟阶段的生物- 热催化过渡带气经氧化改造而形成的次生生物气,主要来源于石炭- 二叠纪烃源岩,仅经历了一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文安斜坡潜山带发育双源供烃- 断层不整合输导- 分带差异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内、中、外三个含气带分别发育单向单源供烃似层状高—过成熟气藏、双向双源供烃断溶体成熟—高成熟油气藏以及单向单源供烃层状低熟- 生物气藏三种油气藏类型。本文结果为深化对该区天然气来源、成藏规律的认识和后续勘探领域的拓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