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经试验证明,激电放电曲线可分解为慢分量、中分量和感应分量。应用分解参数和二级参数可较好地反映含水层位。一、放电曲线结构放电曲线主要是充电时间(T),放电时间(t),以及激发体特征参数的函数。根据试验资料认为,放电时间的过渡过程与RLC网络的充放电过程相似。在一般情况下,一条放电曲线是由三个分量组成,图1示曲线分解。当放电时间足够  相似文献   
102.
我们认为农业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农业地理分布和空间规律,然而作为现代农业地理学,还没有达到十分系统化的程度。L.威波尔把农业地理学分为三部分:①农业地理统计学;②农业地理生态学;③农业地理地貌学。  相似文献   
103.
杨燕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97,21(2):170-182
本文利用一个包含Wave-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的反馈机制,并引入实际的下垫面温度分布和海陆差异的热带大气模式,较好地模拟了低纬平均环流在风场、散度场及低层位势高度场上的纬向非均匀性。分析表明这种纬向非对称性是由于下垫面的热力非均匀性造成的强迫与大气内部的热力-动力反馈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热力强迫的响应形成了西太平洋暖水区上的西风和东太平洋上的东风,而对简化模式的解析分析说明,由于热力-动力反馈造成的Kelvin波的发展过程,可以解释平均东风强于西风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4.
1979年5月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青藏高原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杨辉  宋正山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98,22(6):858-866
东南亚夏季风开始于5月,它是大气环流向夏季环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用FGGE-IIIb全球网格点资料,分析1979年4月26日到5月25日,大范围(40°S~50°N,30~160°E)温度、湿度和风场变化特征,计算了垂直速度、辐散风场、热源和水汽汇收支,研究了东南亚夏季风的性质和来源,其中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与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关系。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中纬度的环流形势,来自热带海洋的西南气流和青藏高原的作用。东南亚夏季风开始时,高空大气环流发生调整,青藏高原上空为波脊,两侧为波槽。低空东南亚夏季风区的辐合气流有四个来源:1)同经度范围的偏南辐散风,2)高原南侧的偏西辐散风,3)高原东侧的偏北辐散风,4)西太平洋上的偏东辐散风。分析表明,东南亚夏季风降水受高原西南侧的中纬度西风带波动影响。低空西南气流来源于80~120°E的南半球热带地区,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并且加强低空辐合。主要的热源位于东南亚,主要是潜热释放形成的,它是驱动东南亚夏季风环流的主要机制。整个分析期,青藏高原是一热源,抬升的感热加热和动力作用形成和维持了高原上空的高压脊和两侧的波槽,从而有助于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5.
陈于湘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85,9(1):101-106
本文研究青藏高原背风坡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云南的早雨季,讨论了直接造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系统及其季节演变特征.静力能量诊断表明云南的早雨季与随印度季风的到达而开始的雨季之间有区别;发现每年早雨季开始时间与孟加拉湾的首次风暴出现时间有关系.最后,讨论了它与东亚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6.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85,43(1):118-123
谢义炳教授从1980年到1982年,在《气象学报》上先后发表了“纬圈平均大气运动特征的振动”(以下简称H_1)和“斜压大气纬圈平均运动特征的振动”(以下简称H_2)。经过阅读,我认为这两篇论文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107.
秦建春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87,11(2):145-152
本文通过文[1]中求得的热力强迫多重平衡态渐近解,研究了热力强迫激发的近共振强迫不稳定产生多重平衡态的理论机制.分析得到:非线性和外强迫是产生多平衡态的决定因素;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热力强迫可激发稳定的多重平衡态,特别是可以存在三个稳定的平衡态.其中两个具有共振特性的大振幅解,对热强迫变化不敏感;而另一小振幅解,对热强迫依赖性很大.一般地,热强迫增大,多平衡态存在的范围扩大,但稳定性减弱。定常热强迫波总不稳定.热力强迫与地形强迫具有同样的动力触发作用.摩擦对多平衡态解的性态有很大影响. 分析还得到:改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高原山地所产生的大尺度动力过程问题作了综合评述,包括定常行星环流的纬向不对称性、地形强迫波的共振和多态平衡、非线性地形性不稳定、定常地形波能量的垂直传播、爬流和绕流以及背风坡的气旋生成等。  相似文献   
109.
朱抱真 《气象》1984,10(2):40-44
一、引言 天气预报的发展方向 是客观、定量、迅速地提 供准确的预报;根据流体 动力学、热力学方程建立 的数值预报,已成为当代天气预报的主流,这已被三十多年的历史所证实。现在愈来愈多的国家建立了数值预报业务,提高了预报水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值预报已从简单的地转涡度方程模式,发展到复杂的包括各种物理过程的原始方程模式,这种模  相似文献   
110.
大地形对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形成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一个σ坐标的三层初始方程热带球圈数值模式,研究大地形对纬向风带的纯动力扰动作用. 结果得到,大地形的直接动力强迫作用,可使纬向均匀的高压带在地形区发生断裂,形成青藏高压、落基山高压和伊朗高压;然后通过大气环流的动力调整,在上述三个高压的上、下游形成北非高压和两个大洋上的高压,两类高压的结构很不相同.大地形的纯动力作用,对于青藏高压和落基山高压这一类“暖性”结构高压的形成,也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