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贾人懿  董永胜  许王  王鹏森  陈卓 《世界地质》2022,(3):465-482+509
青藏高原中部的南羌塘地块是了解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劳亚大陆增生的关键地区。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南羌塘地块分离的动力来源,笔者对首次在香桃湖地区内展金组冰海杂砾岩段发现的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粗玄岩--安山岩组合)进行详细系统的锆石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粗玄岩和安山岩的岩浆喷发时间分别为(290±2)Ma和(281±4)Ma,均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粗玄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其TiO2、FeOT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洋岛玄武岩;安山岩的主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粗玄岩,以高SiO2和Al2O3以及低MgO、TiO2、FeOT为特征,微量元素组成与前者相似,但更亏损Nb、Ta和Ti。进一步的地化特征研究显示粗玄岩和安山岩均具有大陆板内性质,前者是由地幔柱源区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熔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后者在形成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地壳物质。香桃湖地区双峰式火山岩岩...  相似文献   
52.
洪国喜  袁梦琳  尤征懿 《水文》2019,39(2):33-38
选择无锡市沈巷小区、广丰三村、槐古豪庭三个经过雨污分流改造的排水区(以下简称"排水达标区")作为研究区域,对2014年7月1日至9月23日13次降雨事件中研究区域的降雨径流排水过程进行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了无锡城区主要地表径流污染物类型,比较了降雨特征(降雨历时、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累计晴天)与污染物次径流平均浓度EMC的相关性大小,选取典型降雨事件,研究了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结果分析表明:虽然排水达标区已经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但降雨径流污染仍然很严重,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TP;降雨强度与EMC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降雨特征与EMC的相关性不明显;降雨初期的降雨强度对初期冲刷效应的影响较大,降雨初期雨强大,则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3.
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地形要求出发,以等高线图为原始数据,对其进行扫描矢量化,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法差值计算生成DEM,然后使用Multigen Creator 3维建模软件生成地形.重点研究了可视化需要调节大地形的模型精细度、真实性和实时系统运算能力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以鸭绿江河段和图们江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了直观的3维地形模型.  相似文献   
54.
针对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分三步走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技术流程:首先采用核PCA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最后采用择多滤波器进行分类后处理。通过对覆盖西藏山南地区的IKONOS图像的解译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其结果与人工目视解译图基本一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针对深部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变形引起的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监测相似材料模拟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覆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及覆岩的断裂破坏、弯曲和移动变形的过程,对比分析了采场覆岩体的移动变形、应力场演化过程和采动应力的影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深部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沿着采煤工作面形成了应力升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原岩应力区;对孤岛工作面进行开采时,新旧采空区容易因上覆岩层的垮落塌陷连通成整体,极易发生矿井动力灾害;布置孤岛工作面的巷道位置时建议考虑布置在采空区的应力降低区内,并且煤柱宽度不应大于10 ~ 12m,最佳选择为6~8m.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神狐海域表层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及其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总脂肪酸含量分布为5.14~8.99 μg/g,碳数分布范围从C12到C32,类型包括正构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类异戊二烯酸等计48种;样品中饱和的短链脂肪酸主要来自细菌与浮游生物,而长链饱和脂肪酸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其比例表明研究海域中海洋细菌与浮游生物输入量远远大于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支链脂肪酸10me16:0与单不饱和脂肪酸18:1ω9、16:1ω9主要来自硫酸盐还原菌,而单不饱和脂肪酸16:1ω7很大可能来源于硫氧化菌,比较相对含量得出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为还原环境。样品中检测出8种类异戊二烯酸,主要是植烷酸和17,21-ββ二升藿烷酸,及少量的姥鲛酸,推测为叶绿素a和细菌微生物的共同贡献。  相似文献   
57.
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65~300 cm)检出了1,15-C30(ω16)和1,15-C32(ω18)烷基二醇和酮醇,总的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含量分别为0.026~4.373 μg/g干沉积物和0.005~1.549 μg/g干沉积物。沉积物剖面上检测到的1,15-C30烷基二醇(-26.6‰±0.9‰)相对于来自陆源高等植物的C30直链烷基醇(-32.8‰±1.5‰)较正的碳同位素特征反映了这类化合物可能不是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同时沉积物中未检出在黄绿藻中相对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更丰富的甾醇,且沉积物浅表层中(0~65 cm)未检出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类化合物,表明现今沉积物中几乎没有黄绿藻的贡献,和沉积物所处的寡营养盐(不适宜藻类生长发育)的陆坡位置相吻合。沉积物中1,15-C30烷基二醇(-24.6‰~-28.4‰)和海洋细菌来源的短链脂肪酸 (-25.5‰~-28.6‰)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了海洋细菌是其可靠来源。Site4B沉积物中1,15-C30和1,15-C32烷基酮醇和二醇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表明了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生物来源或者来自相关性较好的不同生源,而不是通过对应的二醇氧化生成,因为在65~95 cm的氧化环境中酮醇比例没有明显增高。Site4B沉积物中二醇参数和酮醇参数的变化非常相似,结合含量分布特征反映了古海水温度以及淡水入侵的双重影响,即较高的二醇参数及较高的二醇含量和较低的二醇参数及较低的二醇含量都可能反映了古海水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较低的二醇参数及较高的二醇含量则可能反映了淡水的侵入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8.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数不确定的问题,引入自适应膨胀因子模糊覆盖分级方法(fuzzy c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based on adaptive inflation factor, AIFFC)对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湘乡市为研究区,提取了坡度、坡向、高程、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道路、断层、岩性和土地利用9类评价因子,运用AIFFC及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point classification,NBC)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并分别代入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区划图。采用单因子分级结果精度、灾积比分析和易发性分区结果 对AIFFC分级法的优越性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各因子采用AIFFC算法分级的AUC值均高于自然断点法;基于AIFFC的随机森林模型及加权信息量模型的高易发区灾积比分别提升了56.3%、74.6%,低易发区灾积比分别降低了48%、58.1%,AUC值分别提升了7.6%、2.7%。采用AIFFC分级方法优化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分级,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9.
具有简单地质历史的同源岩浆火成岩系列,应用全岩Rb-sr等时线法可以得到满意的同位素年龄结果。但由于沉积岩中铷、锶的赋存、演变复杂以及陆源碎屑物中继承放射成因锶的存在,沉积岩全岩Rb-sr年龄测定困难还不少,至今仍是探索的课题。国外许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采用色谱质谱(GC-MS)和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方法,对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以及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链脂肪醇碳优势指数(CPIC26—34:9.41—24.56)、平均碳链长度(ACLC26—34:28.85—29.99)以及n C26—n C30脂肪醇平均碳同位素组成(?29.13‰±0.87‰、?32.98‰±1.28‰和?32.73‰±1.61‰)均揭示了n C26—n C34脂肪醇属于陆源高等植物来源,n C16—n C20和n C24脂肪醇较正的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化合物的海洋细菌来源,而n C22脂肪醇偏负的碳同位素特征(平均?33.26‰±1.51‰)反映了化学自养细菌来源。Site4B沉积物中的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南海周边河流,从12.7ka BP至今的沉积时期(0—80cm,文中深度均为埋深)和末次冰盛期(102—120cm),其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台湾岛河流,而在19.3—12.7ka BP沉积时期(80—102cm)和更新世沉积时期(120—300cm),台湾岛、吕宋岛和珠江口河流的陆源贡献普遍较低。Site4B沉积物中的海洋生产力主要来自海洋微生物输入的贡献,并主要受到海水温差影响;其中在35—150cm层位,海洋输入和南海暖流的强弱带来的海水温度的高低有关,而在150—300cm层位,则主要和冰期-间冰期的冷暖气候带来的海水温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