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0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02年秋季与2003年秋季鱼类浮游生物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结果发现,蓄水后鱼类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比蓄水前有所增加,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一些分布在黄渤海的种类如方氏云ND022等开始在东海出现,并且部分鱼类的生殖时间上也发生了改变.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对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进行优势度检验,其优势种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仍是以小型种类为主,但原占绝对优势的日本ND023优势度开始逐渐下降,成为常见种,而康氏小公鱼的数量急剧上升.阐明了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补充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动态监测三峡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201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中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作者根据5月(春季)和11月(秋季)长江口渔业资源综合调查数据,探讨无脊椎动物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2013年共采集无脊椎动物25种,隶属于2纲5目11科,甲壳动物为优势类群。春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枪乌贼(Loliolus japonica);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其中三疣梭子蟹在两季节优势度均为最高。春、秋两季无脊椎动物群落差异极显著,两个季节都存在南、北两个群聚组。无脊椎动物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优势种群,秋季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季。无脊椎动物群落季节内站位之间相似性较低,季节间差异较高,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演替。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春、秋季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差异显著,两季节均存在南、北两个群聚组。优势物种对悬浮物的选择性不同,三疣梭子蟹、口虾蛄和双斑蟳丰度的高值区均集中在高浊度海域,日本枪乌贼和中华管鞭虾更倾向于分布在清澈的海域。温度主要影响物种的季节洄游而驱动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时间变异,悬浮物含量主要影响动物生存条件而驱动群落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73.
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时空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8—2009年11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7个航次的调查资料,探讨了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7个秋季航次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969个(尾),隶属于10目19科33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7科9种)。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以沿岸型种类最多(12种),其次是半咸水(10种)和近海种类(9种),淡水种类最少(4种)。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年度间演替显著,对鱼类浮游生物群落丰度贡献最大的种类包括:半咸水型的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前颌间银鱼(Salanx prognathus)、沿岸型的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近海型的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2004年以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种类数量、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2004之前的调查航次。ANOSIM分析显示,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年度间差异显著,且2007和2009年与其他年度不相似性最高。可以看出,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呈年度变异状态,2004年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最大,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4.
随着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进行准确可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来确定目标区域的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手段,正在迅速发展,然而,eDNA技术易出现假阳性,从而导致实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不准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eDNA技术相比,环境RNA技术(eRNA)的快速降解使得它具有减少eDNA监测结果假阳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可行性,主要从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可检测性和提高检测分辨率的潜力两个方面来介绍;综述了eRNA技术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eRNA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未来将eRNA技术实际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